首页 理论教育 督导实践引发的哲学思考

督导实践引发的哲学思考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国内各类高等院校尚未见有督导专业的设置。这对当下的需求督导推进,极易造成负面效应。学校督导作为教育领域中的新生事物,也有其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这就是浦东督导人,对需求督导当下的出现,基于认识上的诠释。应该承认的是,学校的督导态度更多地是消极应付。当下的学校督导,唯有在服务学校发展需求的导向下,才有生命力,才有创新力。其次,督导需求的量。

督导实践引发的哲学思考

(一)对需求督导进行哲学思考的现实意义

1.科学揭示需求督导隐含的内在规律与方法,有助于将督导需求的认识向理解的深层次推进

毛泽东当年在他著名的哲学论作《实践论》中曾提到:“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毛泽东选集》第263页)。需求督导,就目前把握的现状而言,对其中规律的探究、方法的掌握尚处在认识的感觉阶段。督导人还不能自如地解释需求督导引发的督导模式变化的原因,不能自觉地遵循相应的规律去实现有效的教育督导活动,不能在理解需求督导的前提下,自信地实现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的工作目标。显然,在理性层面上对需求督导隐含的内在规律、内在方法进行科学的揭示,可将督导需求的认识向理解的深层次推进。

2.现实的督导专业发展,迫切希望深化对需求督导实践的理性升华

目前,国内各类高等院校尚未见有督导专业的设置。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督导活动,主要是起于教育行政背景的倡导和力推。现实的督导队伍中,专业人员缺乏,督学中凭经验操作、凭感觉判断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对当下的需求督导推进,极易造成负面效应。督学队伍中常会有这样的声音发出:“能照着学校督导需求操作、运作做就行了,至于为何要这样做,怎样才能更有效,那是研究机构的事,与我们关系不大。”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督学人员的专业知识大多为默会性的感性经验,缺乏系统性、周密性的督导理论支撑。这迫切需要对督学人员已有经验进行梳理、提炼,从理性的层面二次开发,揭示其规律,实现对督导专业传统认识水平的自觉飞跃。

(二)学校需求督导的若干哲学思考点

基于上述两点考虑,我们认为对需要督导进行哲学思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具体而言,主要有四方面的内容:

1.从需求督导提出动因的看似偶然中,寻督导服务学校发展的必然

必然与偶然是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消亡进程中的不同趋势。必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具有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而偶然则是指事物发展中的不确定趋势。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1)对需求督导产生看似偶然的基本认识

学校督导作为教育领域中的新生事物,也有其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校督导活动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督导同仁甚至自己在问:需求督导在现实的督导工作中,为何上世纪未有人提出?本世纪初也未出现?而唯有在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的今天才被提出?它的出现是否具有偶然性?从形式上来看,似有偶然性的感觉,但深入思考,其实不然。我们认为:从事物发展来看,需求督导早已存在于督导活动之中,无论你是否承认它,它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是鉴于教育发展的历史条件、历史时期、社会背景之缘由,它更多呈现为隐性潜层状态。在某个社会时段,学校不能客观地将它提出来,也就不能被督导人感觉到,好似教育督导领域的资源中,潜藏着某个“宝物”,虽未被发现,却并不能否定它的客观存在。当然正因为未被发现,也就无言对其“开采”和探究。正由于此,今天,当需求督导在现实的督导活动中产生、呈现时,它就给人有较大的偶然性感受。这就是浦东督导人,对需求督导当下的出现,基于认识上的诠释。

(2)对需求督导产生必然性的价值判断

反思督导活动可得:需求督导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学校督导发展的必然。督导同仁都知道,多年来的督导活动,由于受计划经济下强势行政管理的社会影响,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要求也反映出“规范要求为先、学校发展为后”的价值导向。由此,就督导关系而言,督导方权威性太重,而学校方地位太弱。双方关系反映着权威与遵从、指令与服从、检查与被检查、说教与听从的特点。传统的教育督导活动,较少有学校说话的空间与时机,也勿言学校接受督导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存在,是否允许存在。学校的态度语是:“你们(督导方)怎么要求,我们就怎么做。如果做得不对请指出,照你们的指导再继续做,直到符合要求为止。”校长接受督导,对“组织团队”要求最常见的一句话:“照着他们(督导方)的想法做,没错!”这反映出学校接受督导时,只是在追求态度上的迎合,而较少地考虑自身的价值追求是什么,学校接受督导究竟想要什么。应该承认的是,学校的督导态度更多地是消极应付。

可以说,学校的教育督导方式,与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紧密相联。在计划经济时代,在改革开放前,社会形态的民主性欠缺,强制性规范约束较多,适应那样的社会形态,适应那个时代的学校建设,教育督导的权威性状态也就谓之于必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学校的发展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态势,更多地走向自主、走向内涵。随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有序推进,在依法办学的前提下,学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性、独立性。在接受当下的教育督导时,由于督导方的态度转变(趋于尊重、平等、协商),更基于学校自主发展的强烈愿望,校方不再仅仅是接受督导的态度迎合,更多的则是如何在推进学校发展的意义上,经向督导方提出“发展问题”,并指导解决的“需求督导”之思考。此时,督导方的工作目标与指向,也就有了较为清晰的价值取向,应对需求督导,服务需求督导,在满足学校督导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督导工作自身的价值取向——“经督导推进学校发展”。在该点上,督导双方取得共赢,“学校需要的,也正是督导想要的”,解决了学校的问题,也就解决了督导工作的目标追求问题。“需求督导”好似一座桥梁,架起督导关系中的“你”和“我”,共同步入理想的督导彼岸。

正是基于上述的意义,我们认为:在需求督导提出的看似偶然中,蕴藏着督导服务学校的必然。当下的学校督导,唯有在服务学校发展需求的导向下,才有生命力,才有创新力。督导人由于在实践活动中找到感觉,平添了许多职业兴奋和激情,甚至有自我陶醉式快乐萌生。

(3)督导服务回应:因需求而起的学校发展

基于上述需求督导的偶然与必然的剖析,当代督导人应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21世纪的学校教育督导现实是,权威式督导强势正在成为历史;基于学校的发展需求,督导工作的重要理念——“服务学校需求的发展”,将会在蓬勃的教育督导事业中日益凸显。

学校的发展模式,是基于“问题”而始,而唯有通过克服与解决“问题”,学校才会有发展。在问题解决的诸多环节中,系统援助方式必不可少,教育督导是教育系统中较有资质的学校发展外力支持部门。它在检查、督促学校的同时,更能体现指导学校的功能。而这正是新形势下,教育督导因学校需求而起,因学校需求而服务,因学校发展而努力的理念之所在。

2.从督导需求的发展状态中,观督导服务“量积累”与“质变化”关系

(1)督导需求中质、量、度的概念界定

首先,督导需求的质。它是学校基于未来急切需要解决的发展瓶颈问题,期待经督导评估的外力援助,给予指导性的解决建议。其中,问题范畴有明显的时段性,特指学校某个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是此时段度内的质性问题。

其次,督导需求的量。它是指从需求提出到经督导方不断的指导性帮助,在满足度上所发生的高低、大小、程度的规定性。如在督导服务指导下,学校有渐变式的感知、感悟,此时满意程度在发生数量性变化,但仍然维系在督导需求的“原质(提出范畴)”内。

第三,督导需求的度。督导需求是质与量的统一体,统一在度的范围中。这个度就是督导需求保持在自己某个时段中质、量的限度。这个度的两端都有极限与界限,在这个范围内,督导需求的质保持不变,超出这个范围,督导需求就会是学校再次发展(较第一个督导需求)时段的标志,督导需求的质将发生变化。

(2)督导需求量积累变化度与督导服务的性质分析

所谓督导需求的量变化,是指在督导过程中,学校对督导方提供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在满足度上,日益(量变性的程度反映,体现量积累)向问题解决的方法、途径靠拢的趋势。它变化的度,限定在原有的需求问题范围内。此时,学校方对发展问题的解决渐趋明晰,需求提出初始的焦虑度渐减,满足度日增;而督导服务的定位,就是不断地经专业服务的功力到位、深度到位、强化趋势正走向,为学校提供发展问题解决的策略,增添学校发展的自信度,从而提升学校需求下发展问题解决的满足度。需要指出的是,当此种量变化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超越学校的原需求(接受督导初时需求)度,新的督导需求就又出现。

(3)督导需求质变化度与督导服务的性质分析

所谓督导需求的质变化,是指在督导过程中,学校经督导服务后,需求在原有的基础上,经量变化积累的满足度提升,又提出了新的督导需求,也可称为“生成需求”。此时,督导服务的内容较原先将发生新的变化,超出了原有需求的度界线,反映出督导需求的新质。而此变化对学校而言,将是新的发展,是新发展高度的督导需求,是更具挑战性、更有兴奋点的目标内容。

3.从学校需求的发展过程中,探督导服务的肯定性与否定性关系

学校需求的发展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其中,肯定方面是需求发展保持其原有性质的方面,即肯定督导需求自身的原存在;而否定方面是促使“原需求”消亡的方面,促使需求从原状态转化为新的性质状态的“再需求”。“再需求”与“原需求”将是两种问题性质的需求,而对应督导活动中的督导服务,也将有性质的根本不同,分别是肯定性的督导服务和否定性的督导服务。

(1)学校需求发展中督导肯定性服务的原则分析

当学校需求处于原状态性质时,督导服务的价值导向以肯定性占主导,是以尽可能周密、严谨的专业服务,围绕学校需要解决的发展瓶颈问题,对其产生背景、导致归因和对策建议作分析,为学校解决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良策。这里,督导服务的范畴是学校原状态性的督导需求,是在肯定其性质未发生根本变化下的督导服务。

(2)学校需求发展中督导否定性服务的原则分析

当学校督导需求处在原状态与新状态的转折过渡时,肯定性服务将被否定性服务渐进性地取代。立足于学校的发展,学校需求也不断地发展变化。在“原需求”状态下,肯定性服务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有否定性服务的渐进发生,否定性服务是以对“原需求”下肯定性服务的消解。因此,在需求督导实践中,当学校的需求处于原状态时,应立足于肯定性服务;而当“原需求”不能足以反映,或已不是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时,它就对自身的督导需求进行否定,此时,督导服务的否定性相应“原需求”的肯定性,就应实施新转变,如帮助学校提练“再需求”的核心内容,从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需求发展中督导肯定性服务与否定性服务的相互关系

当督导需求处于“原需求”状态时,肯定性服务是主导,否定性服务为次要;当督导需求处于“原需求”向“再需求”过渡的状态时,两种督导服务在进行能量的对峙、消涨;而当否定性服务与肯定性服务力量对比发生颠覆时,也即否定性服务超越肯定性服务时,“再需求”出现,新的肯定性服务又开始……由此,周而复始地演绎着督导需求变化、发展中的督导服务的对应变化、发展,体现着经需求督导推动着学校的不断发展。

4.从学校需求的发展程度中,立督导服务的深入度

(1)督导需求与督导服务的联系性

督导需求是现实督导中学校基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解决,向督导方提出的督导需要;而督导服务则是由学校基于发展的需要,而相应地求解问题的需要。

可以设想,现实的督导工作中,督导需求与督导服务是相辅相成的。若没有学校督导需求的提出,则督导服务难以发生,其中关键是督导工作的重心、目标在发生变化。需求的发生,是基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但可以设想,如果仅有需求的提出,而没有服务的呼应,那么督导需求是不可能继续深化的。因为需求及其满足度之间要通过服务来协调平衡。反之,若仅有督导服务的满腔热情,而没有督导需求的持续提出,服务也就失去对象,服务行为也不可能持续,会因为没有对象的存在而失去自身的存在。因此,联系是需求与服务间共同存在的前提。

(2)督导需求与督导服务的发展性

需求与服务二者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需求的提出,推动着服务的适应,通过服务达到需求方的要求满足。同时,因为服务的作用,不断满足需求方的指导需要、建议需要。而当满足达到程度性的顶端时,需求又会发生新的变化,“原需求”结束,“再需求”开始。同样,“原服务”结束,“再服务”又开始。如此,于循环往复、不断延续的趋势中,悄然发生着督导需求的不断变化,督导服务的不断更新,从而推动学校的不断发展。这就是督导需求与督导服务发展的基本态势。

(3)督导需求满足的最大化,检验着督导服务效能之途径

在需求督导理念下,督导人最大的追求理念是“需求”满足的最大化。那么,最大化的检验标准何在?是专家的鉴别?是督导人的自我感觉?是学校的反映?都不是!是学校经督导后,在督导报告中关于需求问题解决的指导性建议,并在建议指导下学校的改进行为。如果,在指导建议的引导下,改进行为效果明显,那么说明督导基于学校的需求,其服务是有效的。这里,学校的改进行动,也即改进的实践活动,是检验服务效能的唯一标准,也是发展性教育督导推进学校发展的力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