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龄社会中老年教育功能的拓展

老龄社会中老年教育功能的拓展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我国的老年教育应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必将成为老龄化社会的战略抉择之一。此外,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中存在的“老年人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社会问题。人口高龄化超过人口老龄化增速。然而,目前无论政府还是社会甚至老年人自身,对老年教育的社会养老保障功能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进一步挖掘老年教育的社会养老保障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节 老龄社会中老年教育功能的拓展

中国的老龄社会独具特色,老龄化特征和老龄社会问题都十分明显。在未老先富的情况下,如何使庞大的老年人群老有所养、老有所学并提高生命生活质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当前所要探讨的问题。而我国的老年教育应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必将成为老龄化社会的战略抉择之一。

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老年人显著问题

中国的老龄社会独具特色,首先,中国是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并将在多重压力下度过人口老龄化阶段。其次,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来势猛,明显超前于经济发展,并存在着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此外,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中存在的“老年人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社会问题。

(一)中低龄和健康老年人口比例大

国际上通常以65~69岁(低龄组)、70~79岁(中龄组)、80岁及以上(高龄组)人群占老年人口的比例来反映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状况。以天津为例:2007年,天津市户籍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1.4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达11.62%。而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有21.68万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9.45%,而80.55%的老年人是中低龄老人和健康老人。中低龄和健康老人具有显著特点和特殊需求:

(1)特点。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和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02年至2003年,曾对本市老年群体做过较大规模的调查,同一时期,全国许多城市也做过类似的调查。综合这些调查结果可见,当今城市中低龄和健康老人:①身体健康。调查显示这部分老年人90%以上身体健康,他们精力充沛,心态良好;②文化水平较高。他们中大部分是高中以上学历,大专以上学历者至少占1/3。③经济收入有保障。这部分老年人大多数有退休金,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物质养老基本有保障。

(2)需求。著名的美国老年教育专家麦克拉斯基提出了大多数老年人感受到的基本需求是:应付需求、贡献需求、影响需求和优越需求。这四种需求已被广泛引用,并为人们普遍接受,这也大体适合我国老年人的情况。除了这四种基本需求以外,综合国内和天津市各项调查可见,中低龄和健康老人还有满足兴趣爱好、强身健体、结交朋友、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等具体需求。由此可见,中低龄和健康老人的需求更多集中在精神层面。因此,政府在制定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研究养老体制、机制等问题时,应考虑以年龄为基准和以需求为基准,制定满足不同年龄需要和不同健康状况需要的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项目。其中,占绝大部分比例的中低龄老人和健康老人也应该作为重点,列入养老体制考虑的范围。对中低龄老人和健康老人的养老模式研究时,应以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为依据。

(二)我国老龄人口“空巢化”现象突出

当前社会上出现的“空巢老人”大概分为几种情况:①没有子女,老两口相依为命;②老人丧偶寡居;③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④老人和子女虽然住在一起,但因为下一代工作忙,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上差异加大,在心理上造成老人的“空巢”。据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空巢老人数量增长迅速,很多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超过50%,与日本等严重老龄化国家比重相当,这一现象亟待引起重视。2003年,北京市“空巢”家庭的比例为34%,上海市为34.8%,广州市为30%,天津市为36.5%。到近几年,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随着社会的发展,“空巢老人”要面临的问题可能不只是衣食问题,而更注重精神情感的慰藉和心灵的交流。“空巢老人”除了需要子女的孝心外,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关爱。

(三)人口高龄化显著

在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口发展速度快于总人口,而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又快于老年人口的增长,预计25年后将进入高龄化社会。1950年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不足200万,2000年达到1 200万,增加500%,年均增长速度为3.6%,比老年人口(2.3%)和总人口(1.7%)的增长速度都快。预计到2015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2 400万,到2050年高龄老年人口会达到1.1亿人,平均增长速度为4.4%,比老年人口(2.5%)和总人口(0.3%)的增长速度都快。人口高龄化超过人口老龄化增速。国外一些调查资料表明,高龄老人因体弱多病,需要经常性特殊照料的比例等于65~79岁老年人的5倍左右,高龄老人是最需要照料的人群,也是我国老龄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二、我国老年教育的养老保障功能的拓展

以往我们对老年教育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教育的功能上,如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民素质和构建学习化社会方面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我国老年教育的社会养老保障功能。

社会养老保障的内容包括养老资源和养老方式。养老资源又包括物质资源、服务资源和精神慰藉;养老方式是指养老资源的提供方式和供养模式以及供养体系的运转等。其中供养模式分为社会、家庭和个人。我国现阶段提倡采取以家庭养老为主结合社会养老的多种养老形式。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不是仅仅让老年人活着,或者说,单纯追求长寿,而是让老年人活得健康,有尊严、有价值。

我国老年教育开展近30年来,虽然已经在事实上承担了多项养老的功效。如在养老资源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了精神慰藉;在养老内容上,为老年人提供了教育、文化、科学等养老内容;在供养模式上,属于社会养老的一种模式。然而,目前无论政府还是社会甚至老年人自身,对老年教育的社会养老保障功能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进一步挖掘老年教育的社会养老保障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满足老年人精神赡养的迫切需要

如果说20世纪我国老龄问题主要是解决老年人的物质贫困,那么21世纪则主要解决的是老年人的精神贫困问题。如前分析,我国的老年人,无论是低龄、健康老人,还是空巢老人,甚至包括高龄老人,最迫切的需要就是精神慰藉。我国传统的养老观念与方式是家庭养老,主要依赖于子女给予的精神慰藉。而今,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和方式,正在逐渐弱化。因而,无论是政府还是明智的老年人,都在寻求养老的社会形式。我国老年教育具有稳定社会,弘扬传统,构建终身教育制度,建立学习化社会等社会和教育层面的功能;无疑,老年教育还具有社会养老的功能,尤其是以精神文化科学养老的方式,满足老年人精神赡养的迫切需要,进而提高生命生活质量。

(二)建立以教促养、以学促养的社会保障模式

中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老龄化国家,养老供养体系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而应建立与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实际相结合、充分反映当前国情的老年供养保障体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供养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追求的目标。依据我国国情,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仍将必须采取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形式。然而,不管社会养老或家庭养老,都需要对老年人精神慰藉和精神赡养加以重视,都需要以教育养老、文化养老、科学养老为内容。因此,老年教育将以其“以教促养、以学促养”的独具特色的方式,为广大的低龄老人、健康老人、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老人所接受、追捧,为负有养老责任的社会各方所称道。发展老年教育将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总而言之,发展老年教育必将成为老龄化社会的战略选择。我国应努力为世界提供范例。

参考文献

[1]董之鹰.老年教育学[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陈福星,冀有德等.老年教育概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3]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高序堂.老年大学发展研究[M].天马出版公司,2002.

[5]《老龄化的中国》,首届全国中青年老龄问题学术讨论会主题报告论文集,1999.

[6]《中国及世界老龄化社会速度及现状调查》作者佚名,中顾法律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