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贤达献计献策

社会贤达献计献策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我们江汉大学在这里举行答谢会,对提出《关于建立武汉联合大学的建议》提案的市民盟表示感谢。这一份提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1999年,教育部批准筹建新江汉大学;2001年,教育部批准正式组建新江汉大学。它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与社会贤达、有识之士献计献策成功结合的典范,是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果。

社会贤达献计献策 促进新江汉大学诞生

今天,我们江汉大学在这里举行答谢会,对提出《关于建立武汉联合大学的建议》提案的市民盟表示感谢。首先,我代表江汉大学向今天参加会议的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及市民盟的各位委员、社会有关方面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民盟武汉市委员会一向十分关心武汉市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曾连续多年在市政协全会上提出了“关于兴办武汉联合大学,创建武汉高等教育开发区”的提案。1998年,市民盟向政协武汉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再次提交了《关于建设武汉联合大学建议的再建议》提案。提案从武汉市跨世纪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站在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挑战的高度,呼吁建立武汉联合大学,实现高等教育与高科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科研、生产的有机结合,并在资金筹措方式、创建步骤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建议和设想。

这一份提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经过科学论证、反复研究、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采纳了《提案》中的合理建议,果断决策,合并了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武汉市职工医学院,组建新的江汉大学。1999年,教育部批准筹建新江汉大学;2001年,教育部批准正式组建新江汉大学。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如今,一所崭新的综合性大学已经屹立在美丽的长江之滨、三角湖畔,并呈现出蓬勃的生机。新江汉大学的诞生,为增强武汉市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促进武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与社会贤达、有识之士献计献策成功结合的典范,是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果。

新江汉大学从筹建、组建到今天,历时三年。三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完成了由争取筹建到去筹正式组建、由四校分散办学到新校集中办学的历史使命,通过深化改革和锐意进取,狠抓了五大建设工程。

第一,我们狠抓了新校建设工程。新校建设创造了被社会和媒体广为赞誉的“江大模式”和“江大速度”,教育部专家组称道“这在新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应当写上一笔。”

第二,我们狠抓了学科专业建设工程。以合并为契机,按照同类合并、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原则,将原四校43个系、部合并为12个学院和体育、外语2个直属部。同时还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改革,拓宽办学思路,与证券日报社合作创办融智工商学院。

第三,我们狠抓了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需要,我们采取“聘请、培养、引进”三项措施,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渐趋合理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

第四,我们狠抓了学校科学研究工程和科技开发工程。

第五,我们狠抓了学校实质性合并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工程。学校始终高举团结奋进的旗帜,大力提倡识大体、顾大局,努力推进机构、人事、财务、政策、规划的统一和学科专业、教师队伍、教育资源、校园文化精神的融合。

回首过去,无比自豪;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一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武汉、服务武汉、面向湖北,以实现学校的现代化、国际化、产学研一体化和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积极贡献为战略发展方向,不断拓展办学空间,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改革办学体制,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不断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希望,为努力把江汉大学办成与武汉特大中心城市地位相称的,面向21世纪的地方一流综合性大学而奋斗。同时,我们也衷心地希望社会各界,在学校今后的建设和发展中给予江汉大学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

(在答谢武汉市民盟提出关于合并市属高校、组建新的大学提案会上的讲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