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主任中的“大师”

班主任中的“大师”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名优秀班主任,周老师的魅力远不仅于此。“老周”,一个亲切的称呼,可以说是周老师“民心”工程的第一步。老周则不然,作为生物老师,周老师自然明白其中的“生理原因”,他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理论知识”浅显化,“思想教育”生动化。一个班集体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并非易事,但是,周老师做到了。正是这样的优秀品质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才能使周老师的班级在各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

3.班主任中的“大师”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荡。”

孩提时代一去不返,放学路上的思绪,已然伴随时间的推移,在记忆中尘封,凝固在美好的初中时代。随着人生步伐的前进,有些记忆却始终伴随着我,在我处事、为人和学习工作中如影相随。这是一位白发的老者,在我懵懵懂懂的时候,在我心灵的白纸上描画出斑斓的色彩,他就是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的周士良老师,同学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周”。

说起老周,我们初中同学都会在嘴角挂上微笑,而这已足以证明老周在同学中受到欢迎的程度。在这些认可的背后,蕴含着同学被老周人格魅力所吸引,不由自主的钦佩与感激。作为一名教师,周老师的生物课可谓是科普和科学的结晶,风趣幽默,易于理解,甚至有过一场课堂实验:把我的唾液和另一名女生的唾液放在试管里,验证淀粉加碘的变色反应,一下子让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但讲到理论知识时,又十分翔实地进行表述,结构清晰,严谨而富有条理。作为一名优秀班主任,周老师的魅力远不仅于此。

“老周”,一个亲切的称呼,可以说是周老师“民心”工程的第一步。很难想象,一位年过六旬、有着丰富阅历的老者,能让他的学生用如此简单的、“没大没小”的方式称呼自己,而又热衷于被同学“呼风唤雨”。可谓“老周”不以“周老”而倚老卖老,“周老”却因“老周”而劳心劳力。因此,“老周”非但没有被视为一个不当的称谓,反而,无形之间印制成无数张“平易近人”的“老周名片”。

但是,周老师却没有因为“老周”的亲和力,把自己当成孩子的玩伴,相反,在获得了学生的信任与亲睐的同时,也通过自己为人处世的正直、诚实、负责作风,在学生中间形成了一种张力,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张力的影响,真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在大二寒假返校,和周老师交谈期间,仍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当年的敢说敢做,一切以学生利益为重的态度。在谈到现在不少学校存在的问题时,周老师直指问题之所在,毫不讳言。当我问他,你在区里开会时会不会直说,他笑了一下,手指前方说:“我不怕什么,你看现在教育上还存在这些问题,我能不说吗?”就凭借着周老师对学生的一腔热爱,让我感觉到,他为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会直言不讳的。

自我进入初中时起,我就知道班级的事情始终牵挂着他的心,有些事情处理起来还特别的有技巧。举个有意思的例子,老周对于初中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有特别解决的方法。虽然,我没成为过“问题对象”,但一般放学以后,老周工作室少不了有这样的“问题对象”。一般来讲,家长或是其他老师知道了学生有早恋的苗子,往往不是“一顿痛批”,就是写检讨、棒打鸳鸯。

老周则不然,作为生物老师,周老师自然明白其中的“生理原因”,他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理论知识”浅显化,“思想教育”生动化。相比于一般的传统教育,周老师就特别有意思,他用“男娃”、“女娃”来称呼当时的学生,先将学生的情绪控制住,然后旁敲侧击,慢慢地进入主题,最后,才和学生促膝交谈。整个过程,周老师总会带上招牌式的微笑,在宽松的气氛中给学生以思想和心灵的冲击。俗话说得好,无招胜有招,无剑胜有剑。周老师的微笑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而非刻意的表现或者高超的技巧,在平静祥和中赢得了学生的心。这样的做法,与其说是工作方法,不如说是对学生爱的关怀,爱的表现。

在寒假对周老师拜访,他又一次讲起班风建设,这是他一贯关注的重点。如果说,什么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以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胜过其他的一切。而好的学习环境,必然是紧紧依附于一个奋发上进的班级集体,这一点,我在大学学习,是感同身受,同样证明着这一点。一个班集体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并非易事,但是,周老师做到了。当我问起周老师其中的奥妙时,他不假思索地说:“我比较注重细节,让学生主动在课后把黑板擦干净,每天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个干净的环境,一方面,给学生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也让同学珍惜这样的环境……”。当时,我在预初班读书,是班里的一名劳动委员,每次值班,周老师总能在教室里找到一些我所忽视的小纸片,一些犄角旮旯里的灰尘。当时,总觉得这点小垃圾留着无大碍,但周老师坚持要做到一丝不苟,时间久了,发现每次都要做到最好是很有难度的,没有很强的责任心是不可能完成的。责任心的培养成为我后来前进发展的一大动力。

正如周老师所说的,良好的环境造就好的习惯,好的习惯造就上进的工作学习态度。正是这样的优秀品质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才能使周老师的班级在各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人们会强调和重视学校对于学生学科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校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植,而人的人文素养的确立,不是通过考试和做习题能够实现的,它是通过最不起眼的琐事,培养人的习惯进而影响人的性格。周老师就是通过一个最传统的方法、最实际的措施、从最细小的方面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就是自己当年的这些体会和感悟,养成了我现在的许多习惯,在我的班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回想起来,我离开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已有五个年头,我也已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班长,回忆往事,仅以拙笔叙述一二。周老师门下的名生无数,我有幸作此一文,深感荣幸,只是篇幅有限,不能详述,有所遗憾。谨以此文,让更多不知周老师的人,能够顺着一个学生的视角去感受“老周”的魅力。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 杨圣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