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陶行知的道德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道德教育思想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办学的人所定的规则,所办的事体,不免有与学生隔膜的。我们要在“事”上去指导学生修养他们的品格。训育上的第二个不幸的事体就是担任训育人员的消极作用。训育上还有个最不幸的事体,这事就是教育与训育分家,把教育看作知识范围以内的事,训育看作品行范围以内的事,以为学习知识与修养品行是受不同的原理支配的,甚至于一校之中管教务与训育者不相接洽,或背道而驰。

索引15 陶行知的道德教育思想

近世所创的自动主义有三部分:(一)智育注重自学;(二)体育注重自强;(三)德育注重自治。所以,学生自治这个问题,是自动主义贯彻德育的结果,是我们数千年来保育主义、干涉主义、严格主义的反应,是现在教育界一个极重要的问题。(28)

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29)

修身伦理一类的学问,最应注意的,在乎实行;但是现今学校中所通行的修身伦理,很少实行的机会;即或有之,亦不过练习仪式而已。所以嘴里讲道德,耳朵听道德,而所行所为却不能合乎道德的标准,无形无影当中,把道德与行为分而为二。若想除去这种弊端,非给学生种种机会,练习道德的行为不可。共和国民最需要的操练,就是自治。在自治上,他们可以养成几种主要习惯:

一是对于公共幸福,可以养成主动的兴味;对于公共事业,可以养成担负的能力;对于公共是非,可以养成明了的判断。简单些说:自治可以养成我们对于公共事情上的愿力、智力、才力。照这样看来,学生自治若办得妥当,可算是实验的修身,实验的伦理,全校就是修身伦理的实验室。照这样办,才算是真正的修身伦理。

我们办学的人所定的规则,所办的事体,不免有与学生隔膜的。有的时候,我们为学生做的事体越多,越是害学生。因为为人,随便怎样精细周到,总不如人之自为。我们与学生经验不同,环境不同,所以合乎我们意的,未必合乎学生的意……这就是说,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的法,比学校里所立的更加近情,更加易行,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31)

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若拘束太过,则儿童形容枯槁;如果让他跑,让他跳,让他玩耍,他就能长得活泼有精神。身体如此,道德上的经验又何尝不然。我们德育上的发展,全靠着遇了困难问题的时候,有自己解决的机会。所以遇到一个问题,自己能够想法解决他,就长进了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自决得越多,则经验越丰富。若是别人代我解决问题,纵然暂时结束,经验却也被旁人拿去了。所以在保育主义之下,只能产生缺乏经验的学生;若想经验丰富,必须自负解决问题的责任。(32)

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有同学的切磋,有教师的辅助,纵因一时不慎,小有失败,究竟容易改良纠正。若在学校里不注意练习,将来到了社会当中,切磋无人,辅助无人,有了错处,只管向那错路上走,小而害已,大而害国。这都是因为做学生的时候,没有练习自治所致的。所以学生自治如果举行,可以收现在之益;纵小有失败,正所以免将来更大的失败。(34)

学生自治是共和国学校里一件重要的事情。我们若想得美满的效果,须把他当件大事做,当个学问研究,当个美术去欣赏。当件大事做,方才可以成功;当个学问研究,方才可以进步。这两种还不够。因为自治是一种人生的美术,凡美术都有使人欣赏爱慕的能力;那不能使人欣赏的、爱慕的,便不是真美术,也就不是真的学生自治。所以学生自治,必须办到一个地位,使凡参与和旁观的人,都觉得他宝贵,都不得不欣赏他,爱慕他。办到这个地位,才算是高尚的人生美术,才算是真正的学生自治。(37)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1919年10月)

我们承认欲望的力量,我们不应放纵他们,也不应闭塞他们。我们不应让他们陷溺,也不应让他们枯槁。欲望有遂达的必要,也有整理的必要。如何可以使学生的欲望在群已相益的途径上行走,是我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总之,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若一任学生趋乐避苦,这是哄骗小孩子的糖果子,决不是造就人才的教育。(44)

我们不但是物质环境当中的人,并且是人中人。做人中人的道理很多,最紧要的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这种精神,必须有独立的意志,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生计和耐劳的筋骨,耐饿的体肤,耐困乏的身,去做那摇不动的基础。近今国人气节,销磨殆尽,最堪痛心。倘不赶早在本身和后辈身上培植一种不可屈挠的精神,将何以为国呢?至于今日,少数具有刚性的领袖,又因缺少度量,自取失败,并以此丧失国家的元气,至为可惜。那么推己及人的恕道,和大公无我的容量,也是做人中人的最重要的精神。把这几种精神合起来,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名词,就称他为大丈夫的精神罢。我们处世应变,要有大丈夫的精神。(45)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1924年12月)

历来办学的人谈到学生品行问题就联想到宽严的观念。其实从前学校一味盲目的压制,近年学校一味盲目的放任,都是不应该走的错路。训育问题不是笼统的宽严问题。究竟什么事应当严?什么事应当宽?应当严的如何严法?应当宽的如何宽法?什么叫做严?什么叫做宽?我怕专在笼统的宽严问题上做工夫总寻不出什么条理来。所以希望担任训育的人,第一要打破宽严的观念,要在宽严以外去谋解决。真正的训育是品格修养之指导。我们要在“事”上去指导学生修养他们的品格。事应当怎样做,学生就应当怎样修养,先生就应当怎样指导。各种事有各种做法,指导修养之法也跟了它不同。同是一事,处不同之地,处不同之时,遇不同之人,那做的方法及指导修养的方法也就不能尽同了。怎样可以拿一个笼统的宽严观念来制裁他们呢?(80)

训育上的第二个不幸的事体就是担任训育人员的消极作用。他们惯用种种方法去找学生的错处。学生是犯过的,他们是记过的。他们和学生是两个阶级,在两个世界里活着,他们对于学生的困难问题漠不关心。我们希望今后办训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当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他们也不应当忘记同学互相感化的影响,最好还要运用同学去感化同学,运用朋友去感化朋友。

训育上还有个最不幸的事体,这事就是教育与训育分家,把教育看作知识范围以内的事,训育看作品行范围以内的事,以为学习知识与修养品行是受不同的原理支配的,甚至于一校之中管教务与训育者不相接洽,或背道而驰。殊不知学习知识与修养品行是受同一学习心理定律之支配的,我们如果强为分家,必至自相矛盾,必至教知识的不管品行,管品行的不学无术。所以我们希望担任训育的人要打破知识、品行分家的二元论,而在知识品行合一上研究些办法出来。(81)

训育难办,中等学校的训育更难办,当今中国之中等学校训育尤其难办。然困难处即是有兴味处。他所以难是因为他问题繁多而复杂;他所以有兴味是因为他给我们研究的机会极丰富而不可限量。品行养成之要素是在一举一动前所下的判断。我们问题中之最大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于一举一动前能下最明白的判断。这样一来,即刻牵涉到善恶、是非、曲直、公私、义利之分。这样一来,问题可就多了,可就难了,可就真有兴味了。知道这里的难处,欣赏这里的兴味,才可以干训育的事。任训育者不是查房间、管请假、记大过、发奖品就算了事。他的最大责任是引导学生参与现代人生切要的生活,于一举一动前能下最明白的判断。全体教职员都有这个责任……不过任训育者总其成罢了。(82)

(《南京中等学校训育研究会》,1926年12月)

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能买得来,就不必靠金钱而后振作,尤不可因钱少而推诿。(88)

(《我们的信条》,1926年11月)

“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先生说什么,学生也说什么……“生”字的意义,是生活或是生存。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人生之道,有高尚的,有卑下的;有片面的,有全部的;有永久的,有一时的;有精神的,有形式的。我们所求的学,要他天天加增的,是高尚的生活、完全的生活、精神上的生活、永久继续的生活。进一步说,不可学是学、生是生,要学就是生,生就是学。

做新教员的要有共和的精神。就是不可摆出做官的态度,事事要和学生同甘苦,要和学生表同情,参与到学生里面去,指导他们。(316)

(《新教育》,1919年7月)

我觉得中学生毕业之后,若不升学,应有下列之要素:

一、应付社会环境所必需之人格;

二、制裁天然环境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生利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四、消闲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请先看中学毕业生应付社会环境的人格……就证明我们的中学对于培养应付社会环境所必要的人格,还没有可靠的方法。(382)

人当忙时不会走歧路,一遇空闲,危险就来了。所以古时的教育,注重闲时的修养,现今的教育,也注重空闲时的消遣方法。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种种正当娱乐的良好习惯,使他习与性成,将来离校之后,继续将他空闲时的精神,归纳在这种正当娱乐当中,这是很重要的教育。(383)

(《中等教育实验之必要》,1921年12月)

我们别把钱看得太大了,因为钱之上还有比钱大的大事;也别把钱看得太小了,因为钱是用来做大事的。(154)

(《克虏伯金钱观》,1931年11月)

南京八日专电,载有戴传贤于本月七日给全国教育家及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上面写的是:

“培植出一棵树苗,要他长成端正的大树,要费几根大木头,四面撑住他,培植一个好青年,要牺牲几个成年人,四面去扶植他。树苗自由,不能成长;青年自由,不能成人。全国的教育家醒来,全国学生的父母兄弟姐妹醒来!救国先救国家命根的青年!救国先救教导青年的学校!”(170)

我对他们所说的话是:

“你们要知道种树吗?底下可以安根,上面可以出头,幼苗才能种得活。有水分、肥料、空气、阳光,而无虫害,幼苗才能长成大树。园丁的责任在灌溉、施肥、除害虫,而不没收它的自由的空气与阳光,则幼苗自能欣欣向荣了……如果你想叫幼苗端端正正的长起来,也难也容易。小树生在大树中间,若大树端正,则小树须向上吸收阳光,自必端正,这不是很容易吗?若大树惯于折腰,罩在小树上,小树得不着阳光,想它端正便是万难。”

所以:

“出头处要自由!

“树苗要伸出头来呼吸自由的空气,感受自由的阳光,才能活,才能长,才能端正。假使我们在幼苗的出头处加以压力,那未除非是幼苗肯像乌龟样把头缩进壳里去,它的自然的生长力是会把压力冲破,如同小鸡啄破鸡蛋壳一样的不可制止。”(171)

自由这个名词是含有自主、自决、自行、自得种种意义。扩而大之,是要各得其所。自由人是奉头脑做司令;他的反面是奴隶……放荡不是自由,因为放荡的人是做了私欲嗜好的奴隶而不能自拔。一个人若做了私欲嗜好的奴隶便失掉自由。青年放荡固然不能成人;成年人放荡也只算是成年,不能算是成人。成年人、青年、小孩子都该在一个道德标准下生活。

青年不可以假借自由之美名去过放荡的生活;教师、家长也不可假借放荡之罪名去剥夺青年小孩子生长所必需之自由。根据以上所说,我所得的断语适与戴君相反。我的断语是:

“失掉自由,不能成人”。(172)

(《一个教师与家长的答复》,1931年11月)

量布用尺,量米用斗,量是非的尺与斗是什么?我以现代中国大众的一分子提出是非标准如下:

(一)公者是;不公者非。增进大众福利者是;损害大众福利者非。大众福利与小集团福利冲突时,拥护大众福利者是;拥护小集团福利者非。

(二)真者是,不真者非。

(三)推动时代前进者是;阻碍时代前进者非。(213)

(《是非》,1932年1月)

会做文章会讲话的人,不一定会做好县长。(216)

十几年的经验告诉我,在容貌辞令上判不出真人才。口试和笔试一样的靠不住,分数不代表一个人的真本领。

明白的县长是要在任上考,政绩便是他的铁打的资格。

每一个现任县长要交的卷子是:为本县人民兴了多少利,除了多少弊?分开来说,每一个县长必须做完下列几个考题才算及格:

(一)到任后开了几个学校,加了几个学生,造就了几个科学的孩子,科学的青年,科学的成人?

(二)到任后筑了几里公路?

(三)到任后栽了几株树木?

(四)到任后兴了几处水利?

(五)到任后提倡了几种新农工艺生产?

(六)到任后组织了几多人民自卫的武力?

(七)到任后除了几个贪官污吏土豪劣绅?

(八)到任后革了几种弊政及不良嗜好?

(九)到任后培养了多少民众出来拿民权?

(十)到任后减少了多少不劳而获与劳而不获的不平?(217)

到了真正人民出来当国的时候,纸做的文凭是一定混不过去的,只有政绩是实在的资格。那时,候补县长先须跟着一个现任县长做徒弟。也不能专凭几篇空文或几句空话,便让他出来担任一县的大政。(218)

(《县长的资格》,1932年1月)

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

但是何种人算不是整个的人呢?依我看来,约有五种:

(一)残废的——他的身体有了缺欠,他当然不能算是整个的人。

(二)依靠他人的——他的生活不是独立的;他的生活只能算是他人生活的一部分。(289)

(三)为他人当做工具用的——这种人的性命,为他人所支配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四)被他人买卖的——被贩卖人口所贩卖的人,就是猪仔;或是受金钱的贿赂,卖身的议员就是代表者。

(五)一身兼管数事的——人的一分精神只能专做一件事业,一个人兼了十几个差使,精神难以兼顾,他的事业即难以成功,结果是只拿钱不做事。

我希望诸君至少要做一个人;至多也只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作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作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做十八岁的老翁。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290)

(《学做一个人》,1925年底)

高尚的生活精神不用钱买,不靠钱振作,也不能以没有钱推诿。用钱可以买来的东西,没有钱自然买不来;用钱买不来的东西,没有钱也是可以得到的。高尚的精神如同山间明月,江上清风,是取之无尽,用之无穷的。没有钱是一事,没有精神又是一事。有钱而无精神和无钱而有精神的学校,我都见识过。精神是不靠钱买的。精神是在我们身上,我们肯放几分精神,就有几分精神。不关有没有钱,只问我肯不肯把精神放出来。(309)

(《我之学校观》,1926年11月)

政治家的存心只是一个诚字,一伪就变为政客了。政治家的动机是为公众谋幸福的,有所私就变成政客了。政治家的进退以是非为依据,若随利害转移,就变为政客了。政治家为目的而择手段,政客只管达他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政治家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政客就不然,他的主张,随富贵而变,随贫贱而变,随威武而变。孔子说:“政者正也”。政治家以“正”为家;政客是“正”之客,自外于“正”的人。政客只怕天下不乱,政治家一心只求天下之治平。政治家与正客起初之相差只在念头之一转,但是到了表现出来,简直有白的黑的一样的分明。(372)

(《政治家与政客》,1927年10月)

学校一年教不好的孩子,赌场一天可以把他教坏。那么,造成民众武力以扫除那毁坏教育工作之恶势力,怕也是我们应当注意的一件事吧。(445)

(《这一年》、1929年3月)

我们不但是一个人,并且是一个人中人。人与人的关系是建筑在互助的友谊上。凡是同志,都是朋友,便当互助,倘不互助,就不是朋友,便不是同志。(562)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1930年3月)

人生是患难与欢乐所组成。追求真理的人以与患难搏斗为乐,唐僧向西天取经,遭遇八十一难,不知者以为他是自寻苦吃,其实他是抱着一个宏愿要完成,看破生死,乐而忘苦。总之,人生与患难有不解之缘。患难给有志者以战斗之情绪与战胜之智慧。

一个人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屈的境界,是永远不会被患难压倒。那时他成亦成,败亦成,而不是世俗所谓之成败了。(15)

(《育才十字诀》,1942年12月)

我们要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个人的生命才有意义。唯有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个人才不会死!(150)

(《在广东省新文字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演词》,1936年7月)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防”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现在分“公德”和“私德”两方面来说。

先说“公德”。一个集体能不能稳固,是否可以兴盛起来?就要看每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能不能顾到公德,维护公德,来衡量它。如果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人人以公德为前提,注意每一个行动,则这一个集体,必然是日益稳固,日益兴盛起来。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这个集体的基础必然动摇,并且一定是要衰败下去!要不然,就只有把这些不顾公德的分子清除出这个集体,这个集体才有转向新生机的希望。所以我们在每一个行动上,都要问一问是否妨碍了公德?是否有助于公德?妨碍公德的,没有做的即打定决心不做,已经开始做的,立即停止不做。若是有助于公德的,大家齐心全力来助他成功。

再说“私德”。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是成为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私德更是要紧,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洁”,一切坏心术坏行为,都由不廉洁而起。(523)

(《每天四问》,1942年7月)

三民主义一开始就说:“大凡人类对一件事,研究其中的道理,首先是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方生信仰,有了信仰方生力量。”我首先指出:“思想统制”与“思想贯通”是不能相容的。其次可以分两方面说,那不得已而受统制的人是越弄越没有追求真理的兴趣,结果不是思想统一而是思想消灭,统一于愚;那不甘心受统制的人,一部分倒会突破千磨万击,而发展出更高的思想与更大的智慧。(545)

领导一二人,可用豆油灯;领导一二十人,可用火把;领导一国之众及全世界就要用太阳,至少要月亮那样大的光明。总而言之,无论领导多少人,总是要拿着真理之光,照着人向那正确的道路走去。如果领导的人把火熄了,或把跟随的人的眼睛闭了看不见光,或者甚至把他们的嘴也封起来了,连路上遇着危险也不能喊,那领导的人们不但是费力不讨好,而且大家在半途上难免会出岔子。(546)

(《青年教育与思想问题》,1944年6月)

我们育才则坚决的要推头脑作为总司令,指挥我们追求真理,贯通真理,为真理作战。……我们的统帅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头脑。它永远不曾引导我们走错路,打败仗。

(《从五周年看五十周年》,1944年6月)

人生是患难与欢乐所织成,追求真理的人是要以与患难搏斗为乐……困难给有志者以战斗之情绪与斗胜之智慧……有了情绪、智慧还不够,必须有战斗到底之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难。(555)

(与吕长春的谈话,1944年10月)

四天前,我到南昌监狱里去对四百个犯人演讲,我说人间也有天堂地狱。若存好的念头,心中愉快,那时就在天堂;若存坏的念头,心里难过,那时就在地狱。

我们生在此间,有一定的使命。这使命就是运用我们全副精神,来挽回国家厄运,并创造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社会交与后代,这是我们对于千万年来祖宗先烈的责任,也是我们对于亿万年后子子孙孙的责任。(41)

(给文渼的信,1923年11月12日)

现在一般学校,只是把小学生一个个的化成书呆子。你可要学做事、学做人、不要做书呆子。做事的时候,要做什么就读什么书。书只是工具,和锄头一样,都是为做事用的。(148)

(给小桃的信,1927年3月)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就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小人居高位,如在厅里挂画像,挂得愈高,愈见其小。

巴士德当初研究那人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便好像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等到痨病虫发现以后,因他得救的人可以装满一个南京城。这是小事大做的效果。

小而言之,一个小学生之好坏,关系全村之兴衰。……全民族的民运都操在小学教员手里。……中国之所以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和帝国主义之宰割,追到根源,也要算教书先生为罪魁。所以小学教师之好坏,简直可以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和世运之治乱。(190)

(一件大事——给大学生的一封信,1928年8月)

平时要以“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的精神培养学生和我自己。有事则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相勉励。前几天,女青年会在沪江大学约我演讲《新中国之新教育》,我提出五项修养:一为博爱而习,二为独立而学习,三为民主而学习,四为和平而学习,五为科学创造而学习。(719)

(致育才学校全体师生,1946年7月)

教人做人,是以身作则,以人化人的。(218)

(《1924年中国教育之回顾》,1925年1月)

想一想,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救,有民当爱,岂可轻生?死不得!死有重于泰山,死有轻于鸿毛。与其投江而死,何如从事乡村教育,为中国三万万四千万农民努力而死!(267)

(燕子矶头两块木牌上的题字,1927年3月)

道德两字,只有是与不是的问题,不能有新与旧的问题。道德是人在社会上最适当的行为。所以适当的是道德,不适当的不是道德。人的本质,原有为人为己两种趋向,但是为己的行为,未必全是不道德行为;反之,为人的行为,也未必全是道德行为。因为社会、个人是相辅相存,不是各自生存的。所以为己之极,反是为人;为人之极,亦可为己。至于如何可称道德。即在权衡这为人为己两方面,定夺最适宜之一点的所在。大概道德的原则,是在个人有充分的发展,但不致损坏在社会全体之安全;社会有支配的势力,而又不致侵害个人生存的目的。因此一来,道德两字就极难讲,因为社会状态何等复杂,个人差别何等显著,社会有流动性,个人亦有流动性,这最适宜的一点便时时发生疑问和争执。从古到今,社会不断的变化,道德也不断的迁移,没有一时,没有一地,道德性质不在那里更变。今日称为最适宜的行为,明日也未必适宜;昨日称为最适宜的,今日又未必最适宜。换句话说,可以维持此一时代之社会,未必能维持彼一时代之社会。道德固是造成社会的要素,但时刻显露其裂痕,补救方法,就在时时有适宜的道德,来代替不适宜的地位。如此,社会可以常有进化,个人方面不受压迫。(286)

欧美有欧美的道德,代表欧美社会最适宜的行为。宋、元、明、清有宋、元、明、清的道德,代表宋、元、明、清社会最适宜的行为。在欧美或宋、元、明、清的社会内,我们不能指出他道德的不是。但是社会不是只有欧美式同宋元明清式两种,以为除了欧美式只有宋元明清式的道德的心理,恐怕对于道德两字的观念有些弄错吧。总之,道德本来是习惯的制度,自然发生,不是有人可以勉强的,与法律不同。法律是行动上的,道德是见解上的。这是道德教育家应该研究的。(287)

(《道德问题》,1928年2月)

我曾提出训育与教育应合为一体,不可分列。考其所以分开的原因,即误认课堂内的功课是教育,教室外的作业为训育,为此分开,实不合理。……还有课内课外的分别,如园艺在课室内讨论方法,课室外即须实行。所以课内课外观念应须打破,不要把学生生活,切为两段。(290)

(《重视儿童自治》,1928年2月)

人生有四个大的问题,有两个可以自己做主的,有两个是可以自己不能做主。两个自己不能做主的问题,一是“生”,二是“死”。两个自己可以做主的问题,一是恋爱——婚姻,二是事业。(302)

晓庄同学可不可以谈恋爱?可以,不但可以,而且无法避免。因为我们有恋爱的生活,也就应该有恋爱的教育。问题在如何对待恋爱与事业的关系。

晓庄并不反对恋爱,但是反对“恋爱至上主义”。(303)

(《恋爱与事业》,1929年初夏)

在整个军人政治与官僚政治之氛围中,一切皆为混乱为落伍为腐蚀为奄奄无生气,教育之不能单独超出混乱之漩涡,自为必然之事实。准此可知我国近二十年教育之破产,文化之日益衰落,亦即为军人政治与官僚政治之恶环境下所收之恶果。(392)

社会即一大学校也,社会之诸色相,即实际教材也。然而今日之社会为何若?社会之一切现实又何若?政治家日从事于权利之角逐,日陷于私欲之沉湎,种种卑鄙耻辱不可思议之行为,由个人而扩大至整个社会,使整个社会陷于混乱之状态。青年处此情势之下,耳濡目染,接受此种实际教育,意志不健全者,即为其所同化,投入恶浊之漩涡;其意志坚强者,则烛见社会之矛盾不合理,自起而反抗,力谋改造。政治家一方面从行为上供给青年以恶的教材,直接致使教致育日趋于破灭,而欲从口头上挽回教育之厄运,使青年能一致步入光明广坦之前途,斯不仅为不可能,而且加重青年之禁锢,根本斩断国家社会前途之一线生机,正为一种极其重大之罪过。

再就学校本身而言,平素所谓神圣之教育界,今亦为军人政治,官僚政治所侵入。……政治如不能澄清,整个社会如不能改革,则整顿教育推进文化,皆为空话。(393)

(《谨贡献于一中全会——改革教育》,1931年11月)

尤有进者,青年为国家之元气,为国家将来之中坚。视今日之青年,即可预断他日国家之治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树人”计,为培植国家将来之人材计,报纸对于青年,尤应注意教育。应利用报纸为活的教材,与青年发生亲密之关系。(469)

(《青年如何利用暑假》,1932年7月)

吾人认为教育青年,应着重于养成其创造之精神,与开天辟地推进时代之生命力,而不应养成书痴,或旧时代之承继者。应养成其服务社会之精神,而不应养成其“利己主义”之幻梦。(509)

(《商务印书馆复业》,1932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