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秉持的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如下。这份纲要还从9个方面描述了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蓝图和总体框架,分别是:课程改革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设计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和实施。至此,综合科学课程正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

1993年,国家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体制改革要有利于改革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调动各级政府、全社会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有利于促进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在国内对教育改革的需求以及国际新的课程理论的不断影响之下,2001年6月,我国教育部颁发了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秉持的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如下。(3)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果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这份纲要还从9个方面描述了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蓝图和总体框架,分别是:课程改革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设计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和实施。

在新世纪的这次课程改革中,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也就是说,学校的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需要保持均衡。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和选择性要求原有学校课程中的分科课程按照其内在的逻辑进行统整,并以设计、实行各种综合课程的方式来实现学校课程的综合化。综合性课程的实行,当然还需要兼顾各地的现实需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课改理念下,我国科学教育分别制定了以分科课程为主和以综合课程为主的两种学校课程计划。在1~6年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7~9年级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则以分科为主。至此,综合科学课程正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6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共进行了八次课程改革。在这一次课程改革中,面对新一轮世界性课程改革的巨大冲击,我国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将“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当做重要任务。我国政府深感提高民族科学素养是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

根据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在2002年,中国科协就宣布从2002年起开始实施“2049”计划,即《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其目标是: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时,使18岁以上的全体公民都能达到计划所制定的科学素质标准。《纲要》指出,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城乡差距较大,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等方面更是欠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

为了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我国科协组织专家,从科学概念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动手能力三个方面制定由低到高、循序培养的科学素养标准;同时还制定了8个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行动计划,即:党政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企业员工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城市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众传播媒介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科学技术教育公共设施行动计划、科学技术教育作品创作出版行动计划。2003年,我国科协所制定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纲》全面完成,现已成为社会民众科学文化事业的行动纲领。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全面要求青少年不仅要具有一般的继承性知识,更需要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此,加强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比重,更新科学教育思想和观念,变革教育模式和学校管理,改革科学课程和教材,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提高教师素质,成为了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有以下几大特色:①确定三维目标。把原先“双基”目标(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②开设综合化课程。大力提倡课程的综合化,设置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把一些专门的学科合并为综合课,例如,1~9年级的音乐、美术合称为“艺术”;7~8年级的历史和地理合称为“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合称为“科学”。同时还要求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内容是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③实行弹性课程管理,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④推进“一纲多本”的教材政策,改变过去“一个大纲、一套教材”的历史。⑤开发地方教材,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4)

正因如此,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国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大力推行基础科学教育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