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研现场三部曲

教研现场三部曲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保和创意美工,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环保创意美工作为课题在全园实施,立足于此的教研,正是突出以研为着眼点,以课题为载体。本次教研的组织,正是为了挖掘教师在创意美工教学实践和课题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要求以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报纸为主材料、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现场制作,设计出符合小、中、大班年龄特点的环保创意美工内容。

教研现场三部曲——关于“环保创意美工”教研方案设计与思考

/宁波市明楼幼儿园 陈红红

一、背景

教研组在指导全园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教研组对教师业务指导的指向性更为直接和具体,因此教研活动就成了培养教师和发展教师的重要形式。从教育和教师的需求出发,精心策划每一个教研活动,是摆在我们幼儿教师面前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环保创意美工是我园在积淀了多年的环保特色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开展起来的。在特色开展和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教研组以此入手,开展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本文试图聚焦一个常态的教研现场,探讨和思考如何基于问题开展常态教研,使之在发展和培养教师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成长。

二、案例展现

【教研主题】

关注环保,凸显创意

【策划目的】

1.通过对关键词的解读,进一步了解环保创意美工活动的特质。

2.通过活动内容的交流,对于如何根据年龄特点选择内容有理性的认识。

3.通过现场的报纸创意设计,能根据小、中、大班年龄特点设计活动内容,凸显创意特质。

第一部曲:解读和定位——基于问题,对症切入

【策划意图】

环保和创意美工,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何准确界定概念,并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相通点和契合点,正确树立概念,是教师们开展活动和组织教学的基础。结合教师产生的概念模糊状况,以此为入手点,通过对关键词的解读,进一步了解环保创意美工活动的特质。

【情景描述】

在引入环节,主持人设疑:如何界定环保、创意美工的概念?采用结合图表的方式,引发教师进行讨论。教师纷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论对两个概念的认识:

教师A:环保就是充分利用生活的废旧材料,进行二次利用,树立意识。而创意美工是指对不同材料和不同美工手段的学习和运用。

教师B:创意美工突出创意,力求在作画方式和材料上有不同的想法。而将环保与创意美工结合,就是要充分地用一些生活材料进行创意设计。

…………

在结合图表的分析中,主持人对两个概念进行提炼,指出:幼儿创意美工活动的目的并不强调让幼儿机械地习得某种美工技能,而是把重点落在创意上,通过多样化的美工表现形式设计出各种有趣的创意美工形象。在这过程中,有助于帮助幼儿形成主动求新、求异的创造性心理品质。而追求环保特质的创意美工,就是要充分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运用艺术的形式加工创造,体现美感和创意,同时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一种废物再利用的意识。

【分析】

每个幼儿园的基础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要开展自下而上的研究,就要结合《纲要》的精神,寻找和解决影响本园教育质量和教师发展的关键问题,并且要求能结合问题开展教研。环保创意美工作为课题在全园实施,立足于此的教研,正是突出以研为着眼点,以课题为载体。本次教研的组织,正是为了挖掘教师在创意美工教学实践和课题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这个引入环节,通过讨论式的对话,结合教学实践,帮助教师梳理了认知,区分环保、创意美工的概念,寻找它们之间的契合点,以此为引,联系到教学实践。在活动中看到,虽然教师对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总得来说仍处于模糊阶段。这种认知,是一种显性知识学习,很多老师都会说,但并不一定理解,理解了也不一定能做,做了也不一定会反思。有些问题需要研究,这就不是一次两次所能解决得了的。如何将这种认知转化为教学行为,不断反思和更新自己的认知,是教研所要探讨的。

第二部曲:放开和介入——分享经验,适时提升

【策划意图】

在半年的教学实践中,班级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结合多途径的学习和积累,开展了相关的环保创意美工活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由于创意美工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对此的经验又十分贫乏。因而,教师们组织和设计的活动,属于放开式的,没有既定的线索。作品内容是否切合班级幼儿的实际水平,课程内容是否适宜,有必要借助活动成果的交流和分享,一起思考,从而初步把握小中大班幼儿环保创意美工基本要求时所要关注的。

【情景描述】

在这一环节,主持人借助PPT,将环保创意美工的作品按一定的线索展示,并引导教师进行讨论。

线索一:不同的创作手段

主持人展放了用不同创作手段制作的作品:手指点化、印画、水粉涂鸦、线描、装饰画等。接着,以参与式培训的方法,分年级组讨论思考小中大班适宜的环保美术创作手法,思考环保美工在不同创作手段中的体现。

线索二:不同的创作材料

主持人展示了用不同材料,结合环保,创作的美工作品:瓶子彩绘、纽扣贴画、纸浆花等。以参与式培训的方法,分年级组讨论思考:年龄段适宜的美术创作手法。

在分组介绍和分享后,主持人提炼要突出活动内容和年龄特点的结合:小班开展环保创意美工内容应富于情景化和情趣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筛选材料,小班以大型块状、面状材料为主,通过各种材料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对色彩的认识以及一些简单技能;中班可以适当提供一些废旧材料来让幼儿迁移创造;大班可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在同一个创意活动里自主选择、整合不同的创意方式。

【分析】

在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放开和介入”的策略。一、选材的放开。环保创意美工追求的是教师的创意,结合的是幼儿的水平。所以,要解开对教师的束缚,给教师自主的空间创作设计活动内容。二、学习的放开。在分享和欣赏中,主持人鼓励教师自己提出困惑问题,并就问题自由结成小组,共同解决问题。面对众多的适合或不适合的教学作品,教研人给了老师们充分的自我诊断和自我反思的时间,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教师的问题。而介入则体现在:在质疑中适时提升。在小中大班年级组讨论后,主持人在充分接纳教师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提炼和归整小中大班幼儿环保创意美工基本要求,在思想观点的碰撞中澄清、调整和建构新的认识。

第三部曲:行动和改进——立足内容,形式有效

【策划意图】

我们看到的美工作品,内容宽泛,涉及面广,横向上看,内容繁多,但缺少系统;纵向上看,年龄差异不明显。鉴于老师们的实际教学,我们在思考,是否可以通过同种材料不同内容创作的研讨,促进大家对一物多思、一物多创的深入探究。在前几个环节中,对小中大班幼儿创意美工要求有了基本掌握后,我们设计了这个环节,旨在希望根据同样的材料设计出符合小、中、大班年龄特点的环保创意美工内容,进一步把握内容的适宜性。

【情景描述】

主持人引入: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抓住“创意”这一特质,利用材料特点设计出适合幼儿的环保创意活动内容。要求以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报纸为主材料、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现场制作,设计出符合小、中、大班年龄特点的环保创意美工内容。

接下来,分年级组开始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停地商量,大胆地设计:小班组制作了“报纸鱼”,她们将报纸捏成条状,弯成小鱼样,组合成一幅小鱼水中游的画。中班组用搓、绕盘的方法,制作了一只蜗牛,并用撕贴方法,装饰背景。而大班组用多种技能,展现报纸人的动态和背景。

在分享和交流中,年级组代表向老师们介绍她们的创意,其他组的老师就内容的适宜性提出了质疑和肯定。如小班幼儿无法掌握弯绕的技能,作品不适宜小班;如中班的蜗牛技能涉及过多等。在此基础上,主持人再次提炼,对小、中、大班幼儿的技能要求做了详细的介绍。

【分析】

为了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我们要像教师研究每一位幼儿和教学过程一样,研究教师,研究教研过程,研究有效的教研方式。有效的教研方式,应能引发教师的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并能引导教师自主地研究和解决问题。这次教研活动就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研究的是“环保创意美工”,只有在创意和环保中才能发现问题。而“现场报纸创意”正是基于此产生。用同样的报纸材料,利用团队的力量、集体的智慧,通过现场演绎的方式,展现出来。大家群策群力,创作了不同的内容。这里,老师不仅要思考报纸要创意什么?更要研究孩子,把握孩子的水平,创作适宜的内容。从现场的创作看,老师们不仅开拓了同种材料的创意,更去思考作品需要的支撑——孩子特点。这是个有效的教研方式,让教师在行动中发现问题,解答疑惑,更好地凸显了“创意”的特质,与主题不谋而合。

三、我们的思考和感悟

1.让教研基于问题开展研究

发挥教研组的建设,让每次教研活动发挥其最大效果,是教研人和教师追求的。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教研还是比较空泛的。为什么空泛呢?是因为缺乏对实践的广泛了解和透彻分析,缺少了解和调查取证。我想,立足于实际的园本教研,不是追求高起点和盲目创新,而是追求脚踏实地地解决幼儿园实际的问题,真正为改善实践服务。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教研者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关注实践中真实细节,深入实践,以此来体现教研的实际价值。这样研究才会有针对性,才会具体有用,教师才会喜欢研究。

2.让幼儿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

在今天的教研现场,我很深地感受到:教师现在的教学,研究的重点不是幼儿,而是教学。无论在作品欣赏还是现场创意中,老师们追求的都是效果的突出,对幼儿的现状和能力的思考是十分有限的,这导致在内容的选择和教法的设计上出现了误区。很多时候,我们的教研聚焦在怎么上好某一作业课、教案该怎么写,观摩的重点都落在教学技能、教师对活动的组织或教具的使用上,教师关心的都是活动是否按计划顺利地完美地展开了等等。当然,不是说这些不重要,但是,如果教研活动中看不到对幼儿学习的深入研究,不关心活动中幼儿怎样在学习,不引导教师去思考怎样按“儿童的大纲”去支持幼儿学习,这样的教研观是有问题的,教研活动很重要的一点是引导教师真正地转向重视幼儿、重视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不仅仅是只重教师的“教”。

3.让方式有效为教研服务

有效的教研方式应便于教师带着自己的经验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参与活动。有效的教研方式,应能引发教师的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并能引导教师自主地研究和解决问题。在今天的教研中,现场创意的环节,凸显本次活动的特质,而且以其突出鲜明的作品效果引发了教师的思考、争议和辨析,在此基础上,更深层次地去分析幼儿的水平、教材的适宜性。可以这么说,在今天的活动中,这个教研方式是十分适宜和贴切的。我想,作为教研人,一定要研究教师,认真分析教师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出在哪里,并针对问题选择和创造出有效的教研活动方式。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的实效性,才会对教师有帮助。

4.让后续实践成为终极目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研还是存在着“研究是研究、实践归实践”,“只在教研活动时搞研究”等问题,从而造成教研与实践相脱节。今天的教研,是我们开展环保创意美工的一个基础,活动中教师的反映、认知和获得,都是浅显、外露的,只有经过实践的历练、行为的不断跟进,才可以切实解决问题,步步为营,最终实现教育最优化。所以,我想我们的教研追求的并不是一时的过程,一时的认知,在关注研讨过程中教师的反应和认识之后,更重要的是关注后续实践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研的目标真正达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