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木匠的慧眼关爱学困生

以木匠的慧眼关爱学困生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优化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其中的重点就是要做好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这种由于教师的赞美、信任和关爱而产生的效应,他们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一效应的价值也可以体现在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面对学困生,我们不能用“一堆废料,能有什么用”的态度和思维方式,而是要用“以木匠的慧眼关爱学生”,应该象木匠珍惜每一块木头一样,即使是别人看来是一堆废料也是有用的。

以木匠的慧眼关爱学困生

——皮格马利翁效应对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启示

彭金玉

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 浙江 临安 311300

摘 要:优化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其中的重点就是要做好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皮格马利翁效应通过赏识和赞美、期待和激励来促使一个人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对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特别是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即赏识: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发其学习的自信心;期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业成就动机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学风建设;学困生

学风建设关系着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优良的学风既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涵,也是确保和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目前,独立学院学风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兴趣浓厚,能主动地学习;但也有少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课堂纪律松懈,其中个别学生经常旷课、迟到和早退,多门课程需要补考乃至重修,这些学生就是我们所指的“学困生”。优化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其中的重点就是要做好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激发学生对自己的信心和期望,强化其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使外力内化,内外因结合,促进其学业的进步;同时也有利于整个学院良好学风的形成。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呢?皮格马利翁效应可以为我们提供某些启迪。

在希腊神话中,相传有一位塞浦路斯国王叫皮格马利翁,精于雕刻。他用象牙精心雕刻了一尊美少女像并深深地爱上了她,爱神阿弗洛狄被其深情和期望所感动,将雕像激活成真人,使皮格马利翁的心愿终得以实现。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塔尔森和雅各布森进行了一项叫做“预测未来发展的试验”,他们对一所小学的6个班的学生成绩发展进行预测,并把它们认为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名单用赞赏的口吻通知学校的校长和有关老师,并再三叮嘱对名单保密。实际上,这些名单的人名是他们随意选取的。8个月以后他们对这些学生进行了同样的测验,竟出现了令人惊喜的奇迹:名单上的学生个个学习进步、求知欲强、性格开朗活泼、并且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为什么8个月之后竟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呢?这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原来,这些老师得到权威性的预测暗示后,便开始对这些学生投以赞美和信任的目光,态度亲切温和,即使他们犯了错误也没有严厉地指责他们,而且通过赞美他们的优点来表示信任他们能改正,实际上他们扮演着皮格马利翁的角色。正是这种暗含的期待和赞美使学生增强了进取心,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积极努力奋发向上,故而出现了“奇迹”。这种由于教师的赞美、信任和关爱而产生的效应,他们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这一效应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这样的启示:赏识和赞美、期待和激励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赏识和赞美时,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的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1]。这一效应的价值也可以体现在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

怎样才能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从而优化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呢?

(一)赏识: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发其学习的自信心

面对学困生,我们不能用“一堆废料,能有什么用”的态度和思维方式,而是要用“以木匠的慧眼关爱学生”,应该象木匠珍惜每一块木头一样,即使是别人看来是一堆废料也是有用的。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只是我们缺少木匠的慧眼罢了[2]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得到赏识。”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是人的社会性的具体表现,也是激发人的生存与发展潜能的一种动力。“赏识可以使一个人身上的积极因素得到发挥和张扬,剔除直至消除消极因素,从而激发巨大的工作潜力和创造力。”[3]赏识促使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教师的赏识和赞美对学困生来说,更是一种有效甚至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它可以促使学困生树立自信,弥补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错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困生作为班级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自身的一些明显特征和表现形式,尤其是主观自我意识形态上表现为低的效能期待、习得性无助感[4]。这种低效能期待和习得性无助感在学习上首先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自信心,学业成就动机低。要激活他们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就得学会赏识,这就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正确评价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灵,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平等、温和地走进每一个学困生,与他们进行精神的交流、心灵的对话,及时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以增强学困生自信心,促进其良好心理情感的形成[5]

(二)期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业成就动机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期望对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跌落。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对学困生传递积极的期望,对学困生给予比一般学生更多的情感投入和信任,从而转变学困生自身的低效能期待,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形成自我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其学业成就的动机。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如果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每位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那么,这种期望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并转化为积极实践的动力。可见,教师积极的、适度的期望可以激活学困生沉寂的学习动力,唤醒他们心中沉睡的求知欲,调动他们暗淡的学习情绪,从而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就会坚持不懈地去克服而不是退缩,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中,必须合理设置期望目标,激发行为的内驱力,以促使其产生新的更高的成就动机。因为教师对学困生的激励和期望所产生的学业成就动机,对学困生的学习具有激活特性和导向功能,可以激发学困生的内驱力,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困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和将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上。特别是要根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困生持续传递积极的期望,加强对学困生的激励教育,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和特长,从而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的整体质量,促进整个学院学风的好转。

参考文献

[1]陈敏.皮格马利翁效应[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7.

[2]孙连华.以木匠的慧眼关爱学生.中国教育报[N],2008—1—19(7).

[3]陈敏.皮格马利翁效应[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7.

[4]刘运华.教师期待效应在学困生转化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7,(6):9—10.

[5]张曲波.赏识教育使“学困生”走向自主学习[J].辽宁教育,2007,(5):23—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