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导入技能的理论视野

导入技能的理论视野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引起无意注意的另一类原因是外部刺激物符合人的内部状态,凡是能满足一个人的需要的兴趣的事物,都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凡是能激起某种情绪的刺激物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二、导入技能的理论视野

课堂教学导入有许多理论支撑。这里我们主要从有意义学习理论、动机理论、注意理论三方面加以说明。

(一)有意义学习与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1],这一理论为导入方法设计提供心理学依据。

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进行阐述。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由此把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内容(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由此把学习划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所谓机械学习就是逐字记诵,学习者没有在已知的内容和要记忆的内容之间建立真正的联系;所谓有意义学习是指以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方式将潜在有意义的信息与学习者已知内容联系起来的过程。实质性联系和非人为性联系,这是意义学习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指标。所谓实质性,指表达的词语虽不同,但却是等值的。所谓非人为性,指有内在的联系,不是任意的联想、联系,指“这些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的关联。有意义学习有三个必要条件。第一,学习者必须对学习任务采取一种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第二,要学习的材料必须是潜在有意义的,即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应该是互相关联的、有组织的。第三,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把这些已知的知识和要学习的新内容联系起来。

课堂教学的导入,就是在学习的开始阶段,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设法引导学生形成有意义学习的心向;通过诊断学生的学习起点,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联系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提供学习新知识的背景材料,建立起一条把学生的已知信息和将要呈现的信息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形成有意义学习的条件。这样,学生具有愿意把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的倾向,并且能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在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从而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原有知识经验也因此得到了修改而获得新的意义。

(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与导入

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为转移。

所谓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是形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当一个学生对教学内容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书是他的良师益友,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否则,学生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去学习,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2]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如果学生是受到外部因素(如奖励、惩罚或社会压力)的影响而采取行动时,这就是出于外部动机。相反,如果学生的行为完全是由于个人兴趣、好奇心或是获得快乐体验这一目的而引发时,这就是出于内部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在课堂教学中都非常重要,这主要表现在:①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具有某种动机的学生会自己设定某种目标,并使自己的行为朝向这些目标。②促使学生为达到目标而努力。缺乏动机的学生往往觉得学习枯燥而不愿意完成任务,有动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能坚持下去,并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学习任务。③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不会为学习付出必要的努力,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中。④提高信息加工水平。动机影响着加工何种信息以及怎样加工信息。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更倾向于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力求理解所学习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上课的开始阶段,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导入教学环节,例如使用生动而新颖的相关学习材料,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等,诱发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从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一旦“我要学”这种发自内心的愿望被诱发出,就会形成学习的内部动机,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有意识地去获取课堂活动所指向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表现出令人满意的行为,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成绩。

(三)注意与导入

注意状态是学习的必要条件,而分心则是学习的大敌。注意是指意识的指向性与集中性。所谓指向性,是指意识指向某一对象或活动而离开另一对象或活动。注意的指向性使人能够选择对个体具有意义的外界信息,并在头脑中对它继续加工。所谓集中性,是指注意对所指向的对象保持高度的紧张性。注意还具有维持的功能与调节的功能,是人的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内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3]注意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经常是由无意注意引起的。心理学认为: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从刺激物来看,强烈的刺激,如巨大的声音,对比突出的事物,如声音的突然升高和降低,变化的刺激物,如闪烁不定的灯光等,都容易引起人们不由自主地注意它们,但关键在于刺激物的新奇性。任何新奇的东西都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而刻板的、千篇一律的习惯性刺激物就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另一类原因是外部刺激物符合人的内部状态,凡是能满足一个人的需要的兴趣的事物,都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凡是能激起某种情绪的刺激物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课堂教学的环境虽然已是经过人为控制的环境,隔绝了一定的干扰学习的因素,但也并非是真空世界,仍然存在大量的各种刺激,有的刺激是属于重要的学习内容,有的刺激是属于次要的学习内容,还有的刺激与学习内容毫无关系,甚至有的刺激会干扰当前的学习活动。学生要正常地开展学习,就必须提起注意,选择与学习有关的重要信息,忽视与学习无关的信息。注意就像心灵的窗户,知识的阳光必须通过注意才能照射到心灵中来。因此,在教学的初始阶段,不少老师在导语设计上细细揣摩、再三斟酌,以便通过某些教学行为来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课外活动形成的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本课的学习内容上来,使学生饶有兴味地投入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总之,导入要成功,兴趣、动机、注意这几个因素缺一不可。可以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动机是学习的驱动力,注意则是学习的门户。有效的教学导入所获得的结果就是:学习兴趣→学习动机→集中注意→自主学习和有意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