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在动机和预期这一阶段要向学生提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积极心向,防止机械学习。在选择性知觉这一阶段,学生必须对各种学习材料进行选择性知觉,教师提供的新信息必须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要想让知识为学生所掌握,学习者就必须在选择性知觉的基础上对有关事物的意义进行猜测,然后根据各方面的知识检验猜测结果的正确性。加深双方对知识的理解应用。陈述性知识掌握的实质是学生认知结构中命题网络的建立。

四、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一)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过程

(1)激发学习动机,提示学习目标,引起意义学习的心向。

(2)呈现学习材料。

(3)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促进新知识的理解。

(4)指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促进知识的保持。

(5)提供各种提取线索,测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的各阶段是与学习过程的这些阶段相对应的(见图9-2)。

img64

图9-2 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应

(二)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要点

在每一阶段中都有不同的教学要点。

(1)学生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学习动机和对学习目标的预期。教师在动机和预期这一阶段要向学生提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积极心向,防止机械学习。

(2)在选择性知觉这一阶段,学生必须对各种学习材料进行选择性知觉,教师提供的新信息必须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

(3)在意义建构这一阶段,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材料的意义,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编码系统中。在此阶段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理解的程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供反馈信息。教师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进行此阶段的教学。①激活学生原有的有关知识。一般而言,学生对学习材料的选择性知觉就可以激活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导致对新意义的建构。但是很多情况下,学生所激活的仅仅是与新材料直接相关的知识,许多有关知识不能自动激活。②设计“组织者”,补充必要的学习材料。有时教师发现学生缺乏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或者尽管有这些观念,但学生不能适当利用,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利用奥苏伯尔所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正式学习之前,给学生补充一些过渡性的学习材料。“先行组织者”分解释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促进对知识的深层理解。理解过程是一种类似于假设检验的过程。要想让知识为学生所掌握,学习者就必须在选择性知觉的基础上对有关事物的意义进行猜测,然后根据各方面的知识检验猜测结果的正确性。④了解学生理解的程度,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教师要和学生展开讨论,平等对话。加深双方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4)意义保持阶段,新知识的命题网络会同认知结构的其他部分继续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与重建。在此阶段,为了防止知识的混淆和有用观念的遗忘,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在纵向上由上而下不断分化,在横向上不断整合协调,做各种练习,运用复习与记忆的策略。

(5)根据需要提取信息,提供日常生活或新的学习需要的信息。在这阶段教师的职责是测量和评价学生认知结构的特征,重点是看学生的知识网络结构是否形成,不应强调机械记忆。陈述性知识掌握的实质是学生认知结构中命题网络的建立。对知识的提取不是把输入头脑中的东西原封不动地单独再现出来,而是对知识的网络结构进行搜索并作出决策的过程。首先,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测量认知结构特征的技术,教师编写测量知识内在联系的试题;其次,在知识的提取阶段,教师还要注意提示学生利用情景和身体动作线索提高提取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