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启示

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启示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国成为世界头号国际贸易展览会的举办地。汉诺威每年举办几十个国际展览大会。每年德国博览会承办公司营业额可达25亿欧元,参展商和参观者为德国博览会支出85亿多欧元,综合经济效益达205亿欧元,展览业的产值约占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左右。AUMA成立于1907年,总部设在科隆,它是德国唯一的中央级的展览管理机构,

第十五章 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启示

欧洲是世界现代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10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会展经济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欧洲的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称得上是世界级的会展大国,但论整体实力、管理手段、办展水平和影响程度,还是要首推德国。在亚洲地区,新加坡是亚洲首选的会展举办城市,会展业是新加坡目前发展最快的行业。在中国,北京、上海、广东是内地发展会展业最快的地区。上述这些国家和地区发展会展业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德国

德国地处欧洲中心,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会展经济居世界展览强国之首。每年各种规模巨大、包罗万象的博览会以及展览会,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为当地创造巨大的财富

(一)德国会展业概况

德国会展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基本形成了一整套设施完备、服务体系科学、专业水平较高的会展产业体系。展览会的质量一流,规模庞大,效益显著。

1.会展产业历史悠久

德国会展业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它最初是由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贸易活动的单个集市发展而来。法兰克福(美因兹)城于1240年7月11日被弗里蒂理西二世皇帝授予商品交易会特权,并命令保护参加商品交易会的商人,至今已有760多年的历史,是欧洲商品交易和展览历史最悠久的城市。1894年莱比锡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工业样品博览会,对展览方式和宣传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由展出可以订购的样品取代单纯的出售商品,从而正式拉开了现代博览会的帷幕。

2.德国是世界会展业强国

(1)在展览规模上,全球前5大展览会中有3个在德国的汉诺威举行。其中,从1947年开始建立的汉诺威博览会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博览会,而以45.13万平方米的面积以及每年举办的规模巨大的办公设施、信息与通讯技术博览会CeBIT稳居世界博览会之首。此外,杜塞尔多夫的Igedo和CPD时装博览会、医疗设施博览会、船展,法兰克福的汽车博览会、图书博览会,科隆的摄影设施博览会、甜食展,纽伦堡的玩具博览会等,均为世界之最。德国成为世界头号国际贸易展览会的举办地。

(2)在展览面积方面,据2002年统计,德国共拥有展览面积250万平方米,约占世界展览总面积的20%左右;目前全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室内展出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有8个,超过5万平方米的有5个。在世界上最大的10个展览场地中,有5个位于德国。以展馆面积计,德国的法兰克福展览会有限公司在全球展览业排位第三。

(3)在展览数量上,国际上每年共举办约150个大型、著名的国际博览会,其中130个左右是在德国。汉诺威每年举办几十个国际展览大会。

(4)在营业额方面,世界上营业额最大的10家博览会举办者当中,德国就有6家。柏林展览公司是世界上10家营业额最高的展览公司之一。

(5)在参观人数上,每年展会净展商17万家,其中有将近一半的参展商(约为45%)来自国外,参观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境外人士占1/3),作为市场伙伴的参展商和参观者从190多个国家云集德国,具有全球吸引力。

3.会展产业是德国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2001年,德国有8233万人口,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在德国,会展业是第三产业,属服务贸易的范畴,为其带来了巨大利润和经济的空前繁荣。每年德国博览会承办公司营业额可达25亿欧元,参展商和参观者为德国博览会支出85亿多欧元,综合经济效益达205亿欧元,展览业的产值约占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左右。据莱比锡博览会计算,博览会上每经营1欧元,当地就获利5~6欧元。

4.会展产业带动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会展产业的活力也辐射到了其他行业,对当地的旅游、交通、餐饮、商业等相关产业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1)服务业发展迅猛。私人服务业的比例从十年前的48%增长到今天的近56%,这一趋势在往后的数年会继续发展,高水准的服务业会继续发展。

(2)增加就业机会。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的就业岗位,如1996年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有近10万人全部或主要从事与博览会有关的工作。

(3)带动旅游业发展。会展业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兴旺,德国在会展旅游方面居全球首位,作为国际性的会议举办地,德国排名第三。德国拥有包括会议中心、宾馆饭店、修道院、农庄和博物馆在内的11000多处会议场所,2000年共举办了115万次活动,参加人次达6300万,销售收入430亿欧元;德国商务旅游发展成熟,会展旅游机构在全世界的办事机构达390个左右。2001年海外游客中有三分之一是商务考察人士。在旅游市场总体需求小幅下滑的情况下,2002年1月至8月,来自欧洲的商务考察客人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

(二)德国发展会展业的主要经验

德国发达的会展业,依托五大支撑:政府扶持;一流设施;权威管理;品牌铸造;专业人才。

1.政府扶持会展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

(1)在德国许多城市,如法兰克福、科隆、慕尼黑、杜塞尔多夫、纽伦堡、斯图加特、柏林和莱比锡等都将展览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不仅兴建了规模庞大的展馆,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吸引展会组织者和参展商。联邦经济科技部是直接对出国展览提供财政支持的政府部门,1999年,该部提供了7000万马克的财政支持。另外,联邦食品、农业与林业部也对若干专业展览会提供出国参展的经费支持。

(2)注意城市交通网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德国居欧盟的中心,各大展览中心均匀分布于德国的东西南北,交通便利,众多的国际机场与稠密的火车、城市交通网为参展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汉诺威博览会展览馆有5万个位置的停车场,2001年,汉诺威展览公司不惜血本,赶在CEBIT展会开幕前修建了一个可容纳1150辆汽车的多层停车场、一个新的展会入口和一座直通展会广场和东侧停车场的30米宽的天桥。从汉诺威北部到达展览中心的有轨电车也在展会期间投入试运营,而在26个展馆组成的展览中心内,免费巴士不停穿梭,运送参观者。

(3)建设一流的会展设施。德国展览会场的设施一直引领国际领先水平。现代化的会议展览中心及其较好的技术设施为展览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利条件。2002年德国投资了3.5亿欧元用于场馆的现代化和服务设施更新。每年还以1.6亿欧元的速度投资,至2008年投资总额将达到9.5亿欧元,届时展览馆面积将达到270万平方米。

2.成立国家级会展行业管理机构,强化宏观调控与管理的职能

(1)成立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为了保证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德国设立了国家级的展览管理机构——德国展览委员会(AUMA)。AUMA成立于1907年,总部设在科隆,它是德国唯一的中央级的展览管理机构,是由参展商、购买者和博览会组织者三方面力量组合而成的联合体,以伙伴的身份塑造博览会市场。AUMA具有统一性、权威性,其地位在德国是不可动摇的。它的职责包括:制定全国性的展览管理法律条例和相关政策、支配使用政府的展览预算、代表政府出席国际展览界的各种活动以及规划、投资和管理展览基础设施(如展馆、酒店、交通、旅游等)。在AUMA的统一调控下,德国各博览会的目标非常明确,展会重复现象极少,保证了德国展览会的组织者、参展者和参观者之间良好、紧密的合作,更有利于展览会长期发展、取得高效益和维持展览会品牌的效果。如德国本来有两个很著名的家电展,分别在科隆和柏林,二者竞争非常激烈,展览协会不愿看到两败俱伤的情况出现,经协调磋商后这两个展览决定合并。AUMA同时还是政府和展览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如AUMA请人在世界各地对展会进行考察,并写成报告,为德国政府赞助本国企业出国参展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2)注重行业管理以及展览的评估与总结。在德国,无论举办方和参展方,都比较倾向于从展览前、中、后三期综合考虑,注重对参展企业的选择、产品的选择、布展、参展人员素质、展台接待、展后跟踪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估,而不单纯专注于“订单”和“人数”。据德国展览协会总结,德国企业判定一个展会是否成功,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本企业在展会中是否树立和保持了公司良好的形象;是否更新和强化了与现有客户的联系;结识了多少新的客户;所显示的参与市场程度;推介新产品的情况;对现有市场份额的巩固情况;所收集的信息质量;签订的合同数量等。

3.大力培植会展品牌,走专业化之路

(1)准确定位,计划周密。展览会项目的制定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既要考虑市场需求、产业趋势,又要考虑立项的独特性。为了赢得自己在展览业中的位置,各展览公司根据有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准确定位自己的服务理念和个性化服务。如柏林展览公司举办的展览会与其他展览会相比,其突出特点是,在进行实物展示的同时举办网上展览(虚拟展览),参展商的资料可在柏林展览公司网站上保留一年。这在德国众多展览公司中独树一帜。此外,每个展览会的举办计划都是由组织者与参展商、参观者、各个联合会、协会密切协商后制定出来,而且根据各行业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进行调整。

(2)注重培植品牌,讲求专业化。德国的国际博览会形式多样,五彩缤纷,有些是综合型大型博览会,如每年春季举行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但更多的是专业性展会。德国会展产业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专业化,会展的主要形式已经不是综合性的博览,而是带有浓厚的专业性质。如具有700多年历史的莱比锡展览公司,自1991年起,公司调整了经营理念,提出“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精心培育和打造专业性贸易展览会,目前已成功开发出“电子游戏”展、“世界假肢展”等有自己特色的展览会。地区间也有所侧重,如法兰克福的博览会侧重消费品;慕尼黑侧重建材;科隆侧重家用品、木工、五金等。

(3)注重宣传品牌且宣传资料齐全。德国宣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招展,更重要的是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德国展览会的组织者为了树立自身品牌,不断在世界各地进行宣传。大型展览会的宣传资料大多是一本册子或一本书,内容不仅包括历年展会的情况回顾,而且会介绍整个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某一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同时涉及参展费用、装修费用等信息,实用性强、信息量大。对于参展潜力比较大的国家,一般都专门派代表前去做宣传,介绍相关展览,并提供相关咨询。

(4)注重先进科技的运用,不断提高会展产业的科技含量。德国网上销售和网上展览会等互联网业务发展很快,通过在互联网企业搭建的信息或交易平台上发布基本信息,如宣传形象、展览题目、内容、服务功能等;特别注意电子商务服务,如建立企业门户网站、扩大电子化联系及不断更新数据库等;展会还针对客户需求改进电子系统和硬件,例如观众登记系统等,提供更完善的服务。自1998年以来,德国博览会就已经开始通过信息网络销售入场券、目录和产品信息资料。比如德国博览会汉诺威股份公司,就有自己的全球网上业务信息系统,拥有2万个数据组和4万项产品登记的信息数据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对外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供选择的途径和手段大大增加,有力地推动了德国会展产业的成熟与发展。

4.注重会展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办展水平

(1)德国推行展览业上岗资格制度,展览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高。每个博览会都由既熟悉本专业又具有丰富经验的组织者承办,其中一些大型的展览公司,就拥有数百名会展专业员工。

(2)有完善的展览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德国开设会展专业的大学有德国科隆大学会展经济研究院和德国瑞文斯堡会展管理系,它们对会展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基本上是定向的,如德国瑞文斯堡大学会展管理系的学生大多数是接受展览公司委托培训的。德国也有一些为数不多的会展管理短期培训班,一般是为某一展览公司而特定举办的。

5.开展会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会展产业外向化、国际化

(1)注意吸引外国参展商。在德国博览会上,外国参展者比例不断增加。据统计,每年德国举办的会展,有近40%的展览面积出租给外国参展厂商。1999年共有16.12万家国内外厂商参加了在德国举办的131次大型国际专业博览会,其中,7.72万家为国外参展商(1/3来自欧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约占参展商总数的47.9%。参观人数为1009.8万人次,其中国外参观者为178万人次,约占参观者总人数的17.6%。

(2)扶持本国公司参加国外会展。德国的企业也参加许多在国外举行的会展。每年联邦政府通过特定的组织或机构,组织德国企业赴国外参加展览会180至200个,参展企业5000多家。

(3)面向全球扩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德国展览业根据市场需要,向全球各地扩张。从20世纪50年代起,德国就在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家不定期地举办展览。发展至今,已经在中东欧、亚洲和南美洲拥有400多个代理机构,遍及80个国家,德国各会展公司的年营业总额中就有20%为国外经营所得。2001年,在国外举行124个德国博览会,其中亚洲71个,欧洲37个,拉丁美洲8个,北美洲5个,非洲2个,澳洲1个。目前德国的汉诺威公司、慕尼黑公司、励展等几家大型展览公司已经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并把一部分品牌展览移植到中国。

(4)积极投身国外会展活动。德国会展公司也直接参与外国会展公司的工作。它们在国外的活动主要有三个目的:首先从经济增长较快的世界其他地区受益;其次展示自己在世界上对某些领域的领先地位;最后争取其他国家的展商和观众前来德国参加或观看国际会展。

德国举办展览会也有不成功的。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亏损了10亿美元,德国媒体当时称其为“德国历史上犯下的一次前所未有的规划错误,一场灾难,一次世纪大惨败”。而2003年,由于经济环境恶化及SARS的影响,沉重打击了德国展览业,致使12个展览被迫停办。

二、新加坡

基于良好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和完善的会展业基础设施等,新加坡会展业在短短的20~30年时间里迅速崛起,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一)新加坡会展业概况

新加坡会展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过近30年的发展,新加坡已经成为国际著名的展览城市之一。目前,新加坡每年举办的各种展览和会议等大型活动达3000多个,仅2000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各种国际会议、展览及奖励旅游就达5000次,前来参加这些会议展览的人数多达40多万人次。根据全球会议协会的数据,2003年全球举办了超过3000个大会,其中的75个在新加坡举行。新加坡拥有几十家颇具实力的会展公司,国际最大会展公司——励展博览集团的亚洲总部就设在新加坡,每年举办的大型国际展览超过440个,为来自全球的156万多家参展厂商及超过900万家买家创造了大量商机

多年来,新加坡一直被UIA列为世界主要会议举办城市之一。其中,在UIA1999年度和2000年度的世界主要会议举办城市中都排名第五,并连续17年成为亚洲首选会展举办城市。此外,UFI在亚洲认证的展览会中有1/3都在新加坡举办。由于新加坡具有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的服务业水准、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高的英语普及率,2000年新加坡被国际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城市。

(二)新加坡发展会展业的主要优势和经验

新加坡会展业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

并非所有城市都适合搞会展,地理环境很重要。新加坡搞会展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北与马来西亚相邻,南与印尼相望,新加坡流动人口上亿,每年仅中转旅客就达250多万,非常适合搞国际性的会展。新加坡在通信、海港、空港上拥有着世界一流的基础建设,它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到8亿吨以上,相当于中国全国的2/3。目前,新加坡有64家国际航空公司的航线,可直飞50个国家的154个城市。其境内的樟宜机场连续多年被评为国际上最好的机场,是连接欧、亚、非和澳洲的航空枢纽。此外,新加坡国际机场正在进行机场扩建,预计扩建工程将于2006年完成,届时,该机场每年的吞吐量将达到64 000万乘客。而且新加坡的出入境十分方便,当地人称,旅客下飞机后,十分钟内就可以拿到托运的行李。多家媒体也将新加坡评为最适宜举办国际会展的城市之一。

2.经济实力雄厚

新加坡工商业发展十分迅速,曾连续四年在全球最具竞争力国家中排名第二,并被《财富》杂志评为世界最佳的商业城市。新加坡的制造业着重发展资本密集型、高技术产业,主要有石化、船舶与钻井台修造、冶金、机械、电子等。由于20世纪70年代后推行花园城市运动,新加坡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另外,新加坡目前还是继纽约、伦敦和东京之后国际上第四大外汇市场交易中心,拥有超过200家银行、71家银行办事处,可以随时提供全套的金融服务。

3.有完善的会展配套设施

新加坡博览中心、新加坡国际展览与会议中心(新达城)及莱佛士城会议中心是新加坡三大会展中心。其中,新加坡博览中心是亚洲最大的展览馆。博览中心占地面积25公顷,建有6万平方米的展览馆、2.5万平方米的室外展览场、10个大小不同的会议厅和9个会客厅。中心配备有先进的翻译、通信和传播设备;有地铁站,有3条高速公路相通,有可停放2200辆汽车的大型停车场和两个出租汽车站;还有新加坡第二大餐厅,可同时供1万人用餐。每年场地出租率达45%。

新加坡国际会议与展览中心(新达城),是4座45层和一座18层的大楼环立,总层面积10万平方米,新加坡最大的无支柱会议大厅就建在这里,可容纳1.2万名会议代表,配备卫星电视会议、12种语言的同声翻译。每年在这里举办的各种会议、展览等活动有1200多个,许多国际高峰会议都在这里举行。会展中心还建有各种大型名优商场、不同档次种类的餐馆、出租写字楼和饭店等,实行多元化经营。这既方便了参展商,也吸引了众多其他客源,是对经营展览中心的一种常规补充,收入非常可观。

4.政府在政策、资金上支持

在促进会展经济发展中,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活跃经济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宽松而别具特色的管理办法,且不向公司收取分文费用,没有制定任何条条框框,举办会展也不需要任何政府审批手续。政府在会展经济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服务,并不需要越俎代庖。新加坡政府投入巨资建设一流展览场馆。新加坡博览中心是政府的重点投资项目之一,就是有政府背景的新加坡港务集团投资建立的,于2002年4月开始正式启用,总投资额为2.2亿新元。新加坡国际会议与展览中心则是在80年代由11位香港商业巨子向李光耀总理提议建立的。

同时,新加坡设立专门机构配合会展工作。新加坡旅游局的展览会议署建于1974年,主要任务是协助、配合会展公司开展工作,每年都有计划地向世界各地介绍新加坡旅游会展方面的情况,促销在新加坡举办的各种会展,在世界各地举办新加坡会展经济方面的研讨会。2003年旅游局从1500万元的预算中拨出200万元的广告费在美国、英国、德国、中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和澳大利亚等主要会展客源市场进行宣传,巩固新加坡作为旅客心目中“亚洲最适合主办世界级会展活动的城市”的地位。

此外,新加坡展览与会议行业协会也对会展业进行推广。在2003年非典期间宣布成立“清新小组”,致力推行“清新计划”和“清新会展中心”。疫情过后,该协会又看准时机,宣布在今后一年半的时间里自筹1002万新元的资金,在国内外进行广泛的宣传自救活动,旨在恢复参展商的信心。

5.会展公司有着比较成熟的市场经验和经营理念

新加坡的会展公司一般都有自己的市场调研部门,定期走访参展商,分析市场行情,针对市场需求确定会展项目。

新加坡有数十家有一定规模的会展公司,竞争相当激烈。但是这里的会展公司很少打价格战,它们坚持自己的特色,用理智态度对待竞争,避免盲目跟进。这与国内如有一个展览做成功,后面就会出现许多类似的展览,直到把这个市场做滥的习惯大不一样。

新加坡多数展会公司都是强调服务取胜。通常对参观者发放调查表,以了解参观者的基本情况,通过优质的服务,让参展商做成生意。励展集团每次展览后3至6个月内都要进行一次调查,了解一下参展商通过展览形成了多少商业机会。

新加坡各种国际会议和展览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会展产业每年带来10亿新元收入(1新元约合0.56美元),同时还解决了1.5万多人的就业问题。2003年一共举行了500多个大大小小的会议(包括上述75个国际会议),制造了总值大约6.15亿新元(约29亿元人民币)的附加经济效益。会展业为新加坡旅游业带来的旅游收益占旅游总收益高达20%。

三、广东省

广东省既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会展业蓬勃发展的地区,在全国会展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广东珠三角会展业和北京、上海一起,已成为我国内地会展业的“龙头”。

(一)广东省会展业概况

广东省会展业走在全国前列,会展数量多、产业规模较大。近年广东省每年举办的各种展览数量超过1000个,2000年上规模、上档次的有200多个。全省在广东省工商局登记从事会展业务的企业2000多家,直接登记为“会展公司”的专业公司有200多家。

广东省会展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是国内的知名会展城市,广州广交会、深圳高交会和珠海航展并驾齐驱,堪称广东省三张“会展王牌”。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素有“中国第一展”之称,几十年不断,是中国目前历史长、规模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依托广交会的影响力,广州周边地区出现了百展争雄的格局。从1999年起深圳市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它是一个国家级、国际性展会,是中国目前重要的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市场,近年深圳会展业进入超高速发展阶段,7年增长20倍。珠海市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是由中国政府批准举办的国际性专业航空航天博览会,目前已成为亚太地区具有影响力的航空航天博览盛会。此外,广东其他地区较有名的展会还有:虎门国际服装博览会、厚街国际家具博览会、顺德家电博览会、佛山陶瓷博览会,中山国际灯饰博览会等。广东省经过长期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广州市为中心,以珠三角和虎门、古镇、厚街、陈村、盐步、西樵、南庄等有明显产业特色的城镇为补充的大会展格局。

目前,广东省会展业已渗透到各经济领域,从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到纺织、花卉、食品、家具,各行各业均已有国际专业展。2002年,广东省意向会展成交额达3000多亿元。其中广州广交会成交额超过200亿美元;东莞总成交额为320多亿元;第二届珠三角与山区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成交额493.6亿元;第四届高交会成交额121.6亿美元。

(二)成功经验和做法

广东省凭借其优越的华南地区交通枢纽地位、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较强的经济实力等优势,以及政府的支持、会展企业的不断开拓进取,为会展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1.经济发展带旺了会展业

会展业一般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依托,会展经济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广东是经济强省,具有发展会展经济的雄厚经济实力。在广东的工业行业中,电子信息制造业、机电业等众多行业的产值居全国首位。优势的产业造就了优势的展览,为广东省做强做大会展产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广东省各地依托行业优势和地方特色,成功地举办了一系列具有浓厚产业色彩的展览会。如广州的计算、网络及通信设备展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东莞国际电脑资讯产品博览会依托当地发达的信息技术制造业,迅速发展成为仅排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电脑展、德国汉诺威电脑电信博览会、台北国际电脑展之后的全球第四大电脑资讯产品展览会。中国最大的IT会展博览中心“国际IT城”也落户南海。

2.市场优势创造会展业集聚力

广东有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每年吸引着众多的参展厂商。2001年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12%,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36%,为会展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业内人士介绍,部分创办多年、全国性的巡回展,如日用百货展、文化用品展、洗涤用品展等,尽管不定点在各地轮流举办,但选择广州的次数比较多,在广州举办时,规模大,客商多,签单成交快。由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举办的国际摩托车展和由中汽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举办的汽车展之所以选择在广州办,是因为广东是全国摩托车和汽车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可见广东的消费能力对会展的发展十分有利。

3.政府支持,政策引导

广东省政府及展览业较发达的市、县、区、镇各级政府都对展览业的发展和规范化管理给予重视。省政府[2003]30号文已就展览审批制度进行了改革和调整,改展览审批制为登记制,简化办展手续。珠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会展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圳市会议展览业协会在全国率先订立《深圳会议展览业行规》,行规确立了优先权原则和尊重知识产权原则,以防止展会“克隆”和“撞车”。

广东省重视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展馆设备日趋先进,展馆功能更加完善,体现出系列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等特点。汕头、顺德等目前都有场馆50万平方米。广州市政府提出以“中国第一展”为龙头,建成国际性的会展城市,动用资金约40亿元,在其东南的琶洲岛建立了亚洲规模最大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总面积7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深圳市政府也投资25亿元,兴建新的深圳会展中心。

4.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品牌展会

广东会展之所以能成功的举办,和它采取的宣传推广工作离不开,广东省知名品牌展会都非常注意会展的全方位宣传工作。首先发邀请函,至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相关行业协会;其次积极推介本展,通过全国及国际相关学术会议、专业展览会及行业会议等;再次通过新闻传媒报道展会;最后为使展会走向国际化,与大型国际网站合作,同时展开网上展览,在INTERNET互联网上向全世界宣传推广。

5.开拓国内市场,应对国外挑战

广东会展经济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路子越走越宽。从1994年开始到2002年,广东省先后在西安、哈尔滨、南京、郑州、成都、武汉、沈阳、昆明、北京等地成功地举办了9个大型经贸活动,成交金额累计超过1500亿元。除省组织的统一行动外,全省大部分市也都积极走出去,大力推介广货,开拓广货市场。据统计,近3年来,以经贸洽谈会、博览会、展销会等形式推销广货,全省年平均超过1000亿元。这也反映了广东会展经济的活力与它的繁荣。

广东会展业的崛起也令一批嗅觉灵敏的海外会展企业觊觎着这块“大蛋糕”,纷纷前来抢滩。据悉,目前至少已有10多家海外会展企业打入广东市场。对此,广州、深圳已有意共同打造“华南展都”,以面对来自欧美会展界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