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民族地区的实践

在民族地区的实践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以广泛的教学实践为主要特征的阶段。

3.在民族地区的实践

1997~2003年,四川省西昌市的教学研究类课题“自主参与教学研究”完成。

该课题由西昌市教育局承担研究,西昌市教科中心、西昌市教育学会具体实施研究过程,课题参研的中小学学校一共有107所,其中民族地区、民族聚居区学校有55所;实验班级1 770个;登记的实验教师3 160余人;实验班学生涉及面8.8万人;实验学校地理分布有两种类型:位于城区和安宁河谷的多民族聚居区、位于边远农村和高山寒冷地区的彝族聚居区、回族聚居区。该课题于1997年11月开题研究,1998年2月立项为凉山州课题,2000年3月成为四川省教育厅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研究过程主要区分为3个阶段,历时6年,于2003年10月结题。

该课题研究把课堂教学改革放在了突出位置,把研究过程区分为“目参巩导学”、“学案导学”、“课前导学”三个阶段。在课题运行期间,进行了大量的听课、说课、评课、导课、展课,举行了有规模的专题研讨活动130余次,参与教师1.6万余人次。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教授裴娣娜、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查有梁、四川省教科所理论室主任周林、四川省营山县教研室的特级教师张映雄、全国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主持人邱学华、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院长万福、新加坡教师Wee Shun-mimn、美籍华人教育学者Jimes Hsu等资深专家学者分别到西昌市讲学,指导课题研究进展。

主体教育在民族地区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如下特征:

——唤起广泛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主体教育”、“主体性教学”及“发展性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热切关注,并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和使用。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是以广泛的教学实践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有关主体教育、主体性教学等理论的认识和研究,已经进入了理性概括、升华时期,从唯理性时期上升到初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时期,使理论“走出了专家学者的哲学演绎、论证的狭小空间”,延伸到对真实教育现象的剖析、对具体实践问题的探讨。

——在微观环节上继续深入。以课题为载体形式,在理论探讨与实验研究的中观、中微观、微观的部位,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一大批关于主体教育、主体性教学的课题陆续展开,实验学校和教师在中小学逐渐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