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

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教育工作就是要旗帜鲜明的着眼于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培养、塑造他们。研究学生是培养学生健全性格的科学做法。

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

梁 祎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赋的倾向性及生活中获得的信念、习惯形成的。”这里既肯定先天的因素,又强调后天的培养和塑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改革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即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确定了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出既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的人才。学校教育工作就是要旗帜鲜明的着眼于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培养、塑造他们。

“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的特点,才能适时适地施肥浇水;治病要了解病人的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方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而教师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健康的志趣、性格还未形成,还有待于去发现、去培养、去塑造和完善。因此,只有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才能培养好学生。也就是说,在完全了解了学生之后,才能根据学生各自的个性特点加以正确疏导,从不同方位,不同层面,有的放矢的教育、培养,然后再加以强化塑造,使之形成健全的性格,成为新时代的建设人才。

观察和调查学生是教育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者爱心的重要体现,更是教育培养学生的基础。细致的观察、缜密的调查,就能了解掌握学生的特点及家庭等情况。调查掌握学生要在有计划和随机性等方式中完成,这里关键要做好记录。接下来就应该是对学生的谈话。谈话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是很不容易的。谈话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几乎都要采取的手段,许多老师都要和学生进行谈话,但往往效果不佳,有时甚至会引起逆反心理,而达不到理想教育的目的。究其原因:一是没有把握好时机;二是没有掌握谈话对象的个性;三是没有掌握谈话对象的家庭等情况。谈话一定要有的放矢,尽量做在事发之前,更多的则是做在“太平”之时。这种谈话的目的是增进相互的了解、理解,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感,从而达到沟通情感,沟通思想的目的。这种教育方式,实际就是借助了情感教育优势。在谈话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对症下药,不要不分对象的乱谈话。有人说和学生拉家常好,我们就和他拉家常;有人说对学生进行生活上的帮助好,那我们就去尽力的帮助他;有人说对学生进行批评最有效,那我们就去批评他。其实不然,依我所见,这未必就好。比如一个刚染上了毒品的学生,他向你借钱,你如果不假思索的借给他这不是害了他吗?总之,教育谈话要想做到对症下药,除抓住谈话时机、掌握学生性格及相关情况外,还要选择好谈话场合,营造好谈话氛围。

研究学生是培养学生健全性格的科学做法。研究学生就必须建立学生发展细目卡。学生发展细目卡大致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学生的工作能力,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交往,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家庭等情况。这样就做好了近期的、远期的教育计划,有目的、有章可循的引导培养学生。学生经过几年的学校生活,就会形成既具有个性特长,又有健全性格的人。

性格的培养关键是在集体生活中。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觉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革命导师马克思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才能的机会,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一句话,学生的个性只有在集体氛围中才能显现出差异性,也只有在集体的活动中才能形成性格,并得以发展成为健全的性格。离开了集体,离开了集体对个人的约束和促进,个性就失去了比较和赖以做参照的对象,个性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向畸形化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刻不容缓的任务。首先要做到统一思想,由于班集体是由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学生组成的,他们就需要及时沟通,通过活动、自我介绍等形式,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其次,发挥学生是老师助手的作用。全班同学坐在一起,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共同讨论,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从两操一活动到请假制度,从公物管理到义务劳动,从课堂发言学习到课后的作业,从兴趣小组到个人的发展等方面都有专人负责,通过评比,促其共同成长。再次是组建得力的班委。通过观察摸底,通过民主集中,组建既认真负责,又能起桥梁作用的班委。最后是放权轮流值日。班级具体工作的运行是:班委分工负责,督促管理,班级的事情有人干,学生的事情人人干,班中的人有事做。这种运行管理,真可谓是“纲举目张”。采用这种自检、互检,班主任抽查的办法,再配以相应的制约措施,就显得十分有序,十分规范。在这种机制的制约作用下,就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

张载咏芭蕉诗:“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己随,愿学新心养新德,长随新叶起新知。”今天,我们对新德新知的理解和古人不同,但这种养新德、长新知的精神却启示我们,在培养、塑造学生性格的过程中,好榜样的示范作用是绝对不能低估的。那么,以谁为榜样呢?树立榜样不一定全靠尖子生、优秀生。在一个班级中确实需要树立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是领头雁,是学生目光的聚焦点,是学习的楷模。但是,一个班级中优秀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一味的夸赞他们,势必会打击一部分差学生的上进心。为此,要想使全班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就要在树立榜样上另辟蹊径。这蹊径是什么?就是拿一些差生或中间学生某一方面的优势点作为一个楷模。这样,既鼓励了他本人,也使其全面发展提高,同时,也让大多数学生看到了希望。这方面尤为突出的一个例子是:王华在初一升学时,是班级中倒数第一名,他通过努力,加上我对他不断的教育鼓励,第一学期提高了十六个名次,以后经过多形式、多内容的鼓励,结果他顺利地考入了县重点中学。

总之,每个学生既是独立的人又是群体的人。我们既要关注他的个性发展,又要在群体中培养他的共性和完善他的个性。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在集体力量的感召下,使他们在同学的身上映照着自我,使他们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一步步形成健全的人格,最终成为国家的建设者。

【作者简介】

梁 祎,生于1965年,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红庄中学校长。有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其中《教学的关键》荣获全国语文教师精短论文奖,《善念的价值是无限的》获安徒生200周年全球性庆典中国区项目活动中诗文类三等奖。曾被闽、宁两省评为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固原市优秀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