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学专业学生自我管理的新思路

法学专业学生自我管理的新思路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析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希望能够通过同伴调解的方式,探索学生自我管理的新途径。因此,探索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解压的新思路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迫切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寻找和构建新的“平台”。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可以尝试成立同伴调解工作室,运用“同伴力量”帮助学生自我管理、培养自制力。调解是中国自古以来解决矛盾纠纷的重要方式。

同伴调解:法学专业学生自我管理的新思路

周 怡

(上海政法学院 201701)

摘要:近年来,“调解”这种解决矛盾冲突的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政治、经济、文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理念,就是鼓励包容、理解、友善、信赖,帮助双方当事人相互倾听,通过沟通、交流理性地解决争议。分析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希望能够通过同伴调解的方式,探索学生自我管理的新途径。

关键词:同伴调解 自我管理 新思路

大学校园的安全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与否决定的。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成长背景、生活习惯大相径庭,这样的差别如果没有好的沟通平台和学校的引导帮助,很容易产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误解和矛盾。此外,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学业问题、社交问题、情感问题、经济问题和前程问题等方面,常常会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诱发校园安全事件。在大学生极端行为事件调查中,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由小事情而酿成大悲剧的占有一定比例。如2004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人案件中,马加爵因与四名同学发生矛盾,为报复泄愤,先后将四名同学杀害; 2007年发生在江苏中国矿业大学的投毒案,竟然是一名大学生因为三名同学平时不喜欢和他在一起玩儿而投毒; 2009年弗吉尼亚大学的中国籍留美博士朱海洋因求爱未遂将女生斩首的案件震惊美国。因此,探索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解压的新思路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迫切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内容,以其独特的方式化解矛盾,调和冲突,平衡社会关系,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很多澳大利亚的学校已经非常普遍,越来越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很多学校都推出同伴调解项目(peer mediation programs),以此作为促进年轻人之间整体沟通策略的一部分。在我国,基于学校教育体制、家庭培养模式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普遍习惯于老师、家长包办一切,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一、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依赖性较强

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往往将精力放在如何保障孩子的学习和安排孩子的未来上,而在其他方面大包大揽,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需要,替孩子解决生活中的一切困难。这时候,孩子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导致他们形成一些比较明显的性格缺陷,如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协作精神等。这些个性特征导致很多学生在生活中缺乏自理能力,在学习上缺乏吃苦精神,在集体活动中缺乏协作意识,在困境中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刚进入大学时,摆脱了父母的管束,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失去了学习的动力,部分学生就容易迷失方向,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导致自我期望值过高、认识能力偏低、耐挫力较差等。

(二)学校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

我国目前的高考教育制度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因而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环节方面,往往是一切围绕考试服务,并没有形成学生自我管理教育的体系。在教育理念上,以服从教育为主,缺乏独立人格教育;在教育模式上,重视文化教育,轻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育环节上,注重智力开发,缺乏情感教育,学生得不到完善的素质教育。

(三)大学生班级观念淡化

目前,各大高校普遍采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使得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变革。学分制与学年制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管理工作打破了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形成以课程为纽带的、不固定的听课群,也使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学生专业班级观念淡化。另外,学生管理除了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思想生活方面的管理以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性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寻找和构建新的“平台”。

二、同伴调解的内涵

所谓同伴调解,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调解员以同伴调解规则和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和冲突进行说服化解、规劝疏导,促使冲突者之间互谅互让、平等协商,从而自愿达成协议,制止冲突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调解过程。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可以尝试成立同伴调解工作室,运用“同伴力量”帮助学生自我管理、培养自制力。通过建立学生自治的管理机制、沟通平台,可以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可能形成矛盾的因素,从而准确地分析、研判。通过设置同伴调解工作室,营造一种温馨、愉悦的氛围,可以给学生提供情感的倾诉宣泄渠道、问题的释疑解惑平台和矛盾的调解转化途径。通过指导和培养学生骨干分子对学生间的矛盾进行引导、分析、说服和教育,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转化并消除矛盾。通过这种有益尝试,引导学生以沟通协调的方式解决矛盾冲突,形成共识,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去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是一个锻炼才能的良好途径;对于学校来说,能正确、及时地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防止矛盾纠纷激化,营造友爱的校园环境。

三、在法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同伴调解的可行性

(一)大调解机制的建设工程全面展开

调解是中国自古以来解决矛盾纠纷的重要方式。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调解在解决纠纷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中国当代的纠纷解决及社会治理影响深远。今天,调解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多方面、多层次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不能把依靠政治优势可以解决的矛盾都引向司法渠道”,“发挥政治优势,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注重发挥调解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着力构建在党委领导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加强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调解手段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开展“同伴调解”工作,必然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趋成熟

大学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进入社会化这个关键时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已趋成熟,观察力、理解力、意志力、理智感都开始迅速提高。因此,往往会非常反感家庭和社会的控制,独立意识十分强烈,希望能自主地选择社会化的途径、内容和过程。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希望通过自我控制,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去主动适应和吸收社会化模式。因此,在他们遇到矛盾、疑惑、问题的时候,可能并不是第一时间想到跟老师、家长沟通,而是会找同伴进行倾诉,这就为同伴调解的开展提供了可能,也为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

(三)法学专业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即“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原指20世纪逐步发展起来的各种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现在已经引申为对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诉讼制度以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或机制的总称,主要包括协商、调解和仲裁三种基本类型。通常情况下,调解员最基本的任职条件就是要具备法律专业背景。法学专业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具备了这样一种条件。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开展同伴调解工作,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学实相长。

四、同伴调解的路径分析

(一)同伴调解的载体

我们可以通过成立同伴调解工作室的方式来逐步开展学生自我管理工作。在工作室成立之初,争取能够得到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帮助,邀请具有一定实务经验的人民调解员以及学校的专业老师为工作室的顾问,对学生调解员定期进行专业及实践方面的培训,创造工作室成员参与调解实践的条件。由辅导员担任工作室的指导老师,负责工作室日常运作的指导工作。学生调解员主要以团学干部为主,并通过应聘的方式进行公开招募。工作室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可以包括学习、生活、情感、交际等几个板块,分别由相应的学生进行负责。

(二)同伴调解的日常运作

1.咨询平台(倾听与帮助)

使用邮箱、飞信、人人网、易班等多种方式作为同伴调解的咨询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及时传达调解诉求,学生调解员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增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2.调解室(沟通与和解)

确定固定的办公地点,并通过环境布置,营造一种温馨、愉悦的氛围,使得调解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按照学生调解员的作息时间,安排值班表,采用预约方式,接受学生面对面地调解咨询。

3.档案制度(记载与分析)

由专人负责整理调解工作档案,每学期末撰写工作小结,编辑案例集,使得工作室成员能够从中不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更好地促进工作的开展。

4.调解沙龙(培训与分享)

学生调解员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缺乏真正的实战经验,因此可以通过沙龙的形式,邀请专业人士对大家进行专业和实践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另外,学生调解员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分享各自的工作案例和处理方法,交流经验,增进感情。

5.社会实践(拓展与提高)

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调解员深入区县司法所进行专业实践,通过与资深调解员的沟通与交流,参与调解实务,拓展学生的思路和眼界,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同伴调解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拟订保密条款。学生调解员必须严格遵守条款约定,保证决不泄露工作对象的个人隐私

2.在调解工作中,要保持独立、公正的立场,不受任何干预,接受双方当事人的监督。

3.定期整理网络咨询平台。及时将一些垃圾、广告、订阅邮件删除,注意保障每个访问者的隐私保护,并且可以在主页上发布一些新闻、资料等信息。

五、结语

人际需要理解沟通,压力需要疏导缓解。朋辈之间鸿沟小、防御性低、共同性大、互动性大,使得集体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成为可能。如果我们加以引导、支持和培训,在大学生群体中建立学生自治调解和关爱机制,必将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际和谐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构建以学生和学生社团为主体的矛盾排查化解和心理疏导沟通网络,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学生群体内的问题隐患,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且给予关心、帮助,视情况向学校有关部门发出预警信号,相信对校园的平安与和谐一定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张勇.澳大利亚校园的“同伴调解”[J].教师博览,2006,(10).

2.屈善孝.探析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3.王萍兰,郭维.德育工作中的同伴调解[J].中国教师,2009,(3).

4.罗干.政法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J].求是,2007,(3).

5.黄国辉.浅谈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模式[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6.范愉.纠纷解决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