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

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干意见》对独立学院的发展进行了明确定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型本科院校。由于地方政府往往有一个五年或十年甚至二十年发展规划,那么“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在建品牌专业时,可根据政府的发展规划,对五年或十年后可能趋热的专业提前进行布局,集中力量创办特色专业、优势专业,突破以往主要是复制、克隆母体学校专业设置的模式。“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在创专业品牌时更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用为原则。

(二)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

1.外延向内涵转变的发展战略

独立学院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增量的有效途径,但很多学院是匆忙上马的,对自身的发展还未来得及仔细地构想和设计,更谈不上长远规划。(4)为确保高等教育的持续与健康发展,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举措。如限制高校扩招规模、加大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力度,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与 《设置办法》 等,这些足以证明高等教育的整个发展形势已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移,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已不能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以质量提升为标志的内涵式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5)

外延与内涵是两个不同逻辑的概念问题。外延是指具有该属性的事物对象,即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内涵是指事物概念的内容,即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总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指的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价值体现等本质属性的总和,发展高等教育就是要要围绕高校的本质属性加强其能力与特色建设,着重体现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提高学校自身价值上。因各高校的办学定位及发展终极目标不同,将导致其内涵建设的核心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就当前而言,我国高等院校可以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专科与高职、继续教育等类别。《若干意见》对独立学院的发展进行了明确定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型本科院校。可见,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价值体现”的内涵建设中核心是人才培养,打造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自身价值将是独立学院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的终极目标。

对于教学型的“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坚持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定位,在强化内涵建设、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过程中,需坚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始终坚持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己任,培养高层次本科实用型人才;(2)始终坚持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平台建设,做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坚强后盾;(3)始终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加强专业学科建设,建设品牌专业;(4)始终坚持培育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且教学实践能力、师德优秀的高素质教师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5)始终坚持实施学校内部管理创新,引入了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学校管理;(6)始终坚持不断开展以校风、学风、教风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凝练富有特色的校训、校徽、校歌、校旗。

2.品牌战略

独立学院的品牌是指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自身办学水平、科研成果、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独立学院的品牌因素有很多,诸如培养学生的质量、知名教师的声誉、学科专业的影响力、科学研究的成果等等。“独立学院的品牌”并不是指学校“一流”、“顶尖”、“绝无仅有”,而是在高等教育的某一方面与其他独立学院甚至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存在不同的价值、美誉,特别是由学生培养质量等带来的社会认可程度以及据此而形成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的品牌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实施:

(1)打造品牌专业

在高等教育中,专业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综合反映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品牌专业是高等院校彰显实力与地位、吸引生源的最好保证。独立学院同样要以品牌专业的良好效果为标杆、为动力,发挥其辐射和示范效应,将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高校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达到专业质量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最终提升。

“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在建设自身品牌专业时既不能脱离母体学校,又不能照搬母体学校的品牌专业。一方面,母体品牌给独立学院已经搭建好了一个发展平台,“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应充分挖掘母体学校的专业品牌优势,依托母体学校,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专业,要突出优势、特色,品牌专业准确定位;另一方面,“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在建设自身专业品牌时绝不能照搬母体学校的专业结构,因为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是有巨大差别的,其中学生就业难度要比母体学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得多。所以“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要研究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尤其重要的是要对地方经济的未来发展进行科学预测。“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要在众多独立学院中鹤立鸡群,必须要有高瞻远瞩的韬略和智慧,同时充分挖掘与政府的特殊关系。由于地方政府往往有一个五年或十年甚至二十年发展规划,那么“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在建品牌专业时,可根据政府的发展规划,对五年或十年后可能趋热的专业提前进行布局,集中力量创办特色专业、优势专业,突破以往主要是复制、克隆母体学校专业设置的模式。

“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在专业建设上还应根据自己专业的能力、优势以及应发挥的特色,找准其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在众多竞争品牌中突现自己以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这是“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专业品牌之路的前提。“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在创专业品牌时更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用为原则。贴近市场需求,关注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和需求,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以 “市场为导向”,结合学院办学的实际情况,根据社会需求,创建专业特色,创新培养模式,拓展办学空间,逐步建成体系比较完整、结构比较合理、方向比较明确的相关专业群。同时要求品牌专业都要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培养目标,在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充分考虑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例,学院仔细分析了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地理优势,挖掘中山市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电子工业、加工工业及商业经济圈的紧密关系,在打造中山学院专业品牌时,就坚持以珠江三角洲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突出学科重点,凝聚学科专业特色,着力构建面向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学科专业群,重点建设了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自动化工程系、化学与生物系、经济与管理等专业品牌,在专业品牌上突出了品牌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在形成品牌专业时,也需要转变观念。要把转变教育观念贯穿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树立科学的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技术应用能力与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与素质教育体系,注重提高办学质量,努力探索产学研结合、以能力培养为基础、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

“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在形成品牌专业时还应该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特色品牌。加大软硬件投入,同时还要加强品牌专业的宣传。品牌专业建设除了练好内功外,为了能够招收到高素质的人才,为今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带动专业形象的提升,必须注意加强对外宣传。

当然,品牌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只有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中不断规范管理,不断创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才能成长壮大,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同时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2)建设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色的示范性课程。一提到精品课程,大家觉得只有公立高校才需要建设精品课程,似乎独立学院就不需建设精品课程了,其实不然。张尧学司长明确指出: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精品课程就是为了向课程要质量,向名师要质量。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就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就是解决好如何为学生提供好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问题。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目前一种大众化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当然也需要建设精品课程,这是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需要和独立学院必须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质量是任何一个独立学院办学的中心主旨之一,质量是独立学院的生命,教学质量是学院质量中最重要的环节。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各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数在逐年增加,生师比也处于上升趋势中。国际上生师比的平均水平为14∶1,现在我们的生师比已经远远超过了国际水平。在教育资源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学生人数成倍增加,这不可避免地会促使教学质量的下降。精品课程建设通过优秀的教学内容、教材、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可以大大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由于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特点特别需要建设精品课程,而且也是最有潜力建设精品课程的独立学院。

其次,“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应该与母体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所不同,同时也应该与普通独立学院的精品课程有所不同。根据“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教学特点,可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首先,理论教学不一定要照搬母体学校的精品课程的理论内容和教学方法,应体现当地政府工业和产业等的迫切之需,可以考虑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内容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形成完整体系,突出产学结合特色,能很好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并尽可能考虑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比如计算机专业中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建设精品课程时,可考虑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关内容等。

其次,课程主要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可以同时利用母体学校和当地政府的优势。一方面在精品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设计等方面向母体学校相关精品课程的主要负责人取经学习;另一方面可与当地企业、公司等相关产业交流,在精品课程的实验内容等方面发扬自己的优势,这往往也是精品课程的特色所在。当然,课程主要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应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并亲自主持、设计和指导实践教学;同时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

再次,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要恰当地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把讲授的重点由单纯讲知识本身转向同时讲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法,注重“双语教学”应用;同时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学院领导应充分重视,积极创造各种软硬件条件,尽可能开展一些实验实训项目内容。这种重视不能当做一句空话或形式,而应从思想上、根本上、政策上及财政上给予重视。精品课程既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标杆和典范,同时也是独立学院赖以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

(3)培育教学名师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其中,教学名师是高校最宝贵的资源。名师作为教师的优秀代表和高等学校的精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研究的领军者、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因此,刘延东在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颁奖会上,特别谈到了教学名师培育的重要性,并指出普通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都应该培育教学名师。独立学院介乎于普通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当然也应该培育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名师。建设一支优秀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是独立学院实现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新突破的有力支撑,是丰富教育内涵、拓展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提升独立学院品牌含金量的长效举措。

首先,“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可依赖母体学校在教学中的优势,加强对青年教师管理与培养,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可在在职教师中,选拔一批长期承担教学工作任务,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优秀的青年教师,以灵活的方式到母体学校进行相关锻炼或培训,在母体学校教学名师团体的带领下,逐步培养出一批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名师。同时,学校还可以有组织地安排教师到地方企业生产单位调研、学习,到现场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从实践环节培育教学名师。

其次,“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可利用一些地域优势,向当地政府要一些优惠政策,重点引进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建一个学术梯度合理的、有实力的教学和科研团队。教学和科研往往是紧密联系的,学校一方面要培育教学名师,同时也要加强学科建设,采取科研激励措施,在提升教学能力时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再以科研反哺教学,形成一种教学——科研双向良性循环发展的新范式。

再次,“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应该保证经费投入,实行政策倾斜。学校可设立“名师工程”专项资金,重点资助培养人选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进修学习、征订书刊资料、参加一定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出版教育教学专著等;实行政策倾斜,对培养对象在科研立项、进修提高、学术研讨、教育考察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同时还可以多种形式对有前景的教研项目和教学名师进行奖励。

最后,“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在培养教学名师时,要从宏观上合理架构师资结构,进行合理的梯队建设。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学名师培育储备坚实的后备力量。

(4)培养精专实用人才

无论什么类型的大学,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是其最根本的任务。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产物。高等教育大众化造就了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由于就业渠道有限,就业岗位不足,造成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就业。从职业角度观察,缺乏职业型人才的核心技能;从岗位需求分析,出现结构性失衡的岗位供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作为“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独立学院的发展关键在于培养人才,在于充分挖掘双优优势,塑造精而专的实用人才。

那么如何培养精专的实用人才呢?首先“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要紧紧围绕社会需要和自身优势,找准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目标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准确分析和把握本科人才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实际,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才能形成颇有特色的培养目标。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首先要体现其办学定位。从学院类型看,独立学院应该是教学型大学,所以培养有理论、懂管理、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是其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其次要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是“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生存的社会基础和发展空间。最后要体现人才市场的需求特点和自己的办学优势,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科学合理地设置、调整学科及专业。

“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母体公办学校优质的办学资源,虽然整体不能跟母体学校相比,但是比民办或者是高职高专学校无论是在生源还是办学条件方面还是要高出许多;另一方面可以充分与当地政府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特色紧紧结合,在人才培养上走出自己的特色。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虞雪凡在分析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时提出,必须做到“两个区别,三个结合”。所谓“两个区别”,一是要跟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流名牌高校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要定位的培养模式相区别;二是要跟普通大中专以及高职院校纯粹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区别。他提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又能够直接从事国际贸易第一线的工作(区别于纯粹研究型人才);又具有较好的基础理论功底和宽厚的知识面,使他们在从事国际贸易和商务谈判中具有开阔的视野,具有较强的管理、调研能力和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基础(区别于纯粹应用型人才)。要做到“两个区别”,必须坚持“三个结合”,一是与宁波当地外贸经济发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紧紧结合,以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型人才;二是与宁波市产业结构和产业特色紧紧结合,充分发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服务宁波地方经济的宗旨;三是与浙江大学的教学和研究优势紧紧结合,使学生从一进校就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两个区别,三个结合”可反映“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培养精专实用人才的指导原则。(6)

要实现精专实用人才的培养,独立学院应该在学生学习四年大学期间,特别注重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学习能力培养,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更要强调“授之以渔”。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在公司和生产企业建立了一批产学研校外实习基地,并通过学生实习的机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进一步明确企业所需,反过来又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方式和方法。

(5)凝练办学思想

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需要,依据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结合学校具体办学实际而确定的一定时期内具有全局性的办学纲领和行动指南。一般来说,办学指导思想涵盖学校定位、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学科结构、特色优势等理性认识,引领着对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方法、管理运行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办学综合实力等实践性、操作性的指向和选择。因此厘清办学指导思想,对于破解学校发展难题,推进各项事业沿着良性发展轨道乘势而上,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7)

对于“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而言,其办学指导思想是校政型独立学院生存发展的思想灵魂,是人才培养的根基,是大学改革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在凝练办学指导思想时,应根据自身特色,明确自己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重大问题,形成一个具有方向性、指导性的思想体系,形成办学中必须遵循的大方向和总要求。只有办学指导思想凝练了,才能充分凝聚广大师生员工团结一致、奋发进取的积极性。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凝练办学指导思想时,面对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新形势新情况,以及中山学院的办学实际,提出并坚持“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结合中山市支柱产业和学院优势设置专业,努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该办学理念的指导下,近年来,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果。在全国大学生各类学术、科技、文体等竞赛中捷报频传,其中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连续几年摘金夺银,多次获得全国一、二等奖,在广东省高校中成绩突出。考取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大亮点。全日制毕业生历年总体就业率都在97%以上,位居广东省高校前列。

3.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又称别具一格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差异化的来源可以是与众不同的质量、独树一帜的服务、创新的设计、技术的潜在能力或者是杰出的品牌形象。对于这种竞争战略来说,关键在于产品和服务的属性必须使该组织有别于它的竞争对手,并且足以创造价格的溢价,这种溢价超过了差异化所增加的成本。将“差异化战略”引入独立学院的发展上来,其最理想的状况就是使“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领域有自身独特的差异性,是其他模式独立学院所不能比拟的个性特征。

“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中双方均在各自的领域具有相当的品牌效应,其合作发展的独立学院办学又具有特色优势,为实施个体差异化战略提供了可能。通过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就是要使“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有我优”,“人有我精”。以差异化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来校学习,吸引更优秀的师资来校任教,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来校选才,为其良性循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实施战略的保证条件

“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必须坚持走外延向内涵转变的发展战略以及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如何将这些战略思想转化为实际战略行动,充分发挥战略的作用和体现战略的价值,是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关键。选择战略之后,接着就是组织战略实施。战略实施在一个组织的战略管理中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完成这项系统工程,需要众多主体参与,需要消耗组织资源,需要合适的组织结构,需要相应的文化环境,还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等等。

第一,战略的实施需要相应的配套组织结构来具体执行。管理大师钱德勒在研究美国大公司的战略与组织结构演变后得出一个著名的结论,即结构追随战略。他认为,新战略的实施,在管理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此时,有必要建立新的、适应战略要求的组织结构,也就是说,如果原有的组织结构可能成为战略实施的障碍,必须打破并建立新的组织结构。

对于“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的发展战略,则要求由学校综合部门统一规划发展路径选择,最后根据各战略的特点再由诸如教务处、人事处、宣传部、学生处等单位来具体落实。当然,任何一个战略的实施均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也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这里的外部条件就是指合作双方中的母体学校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第二,战略的实施需要相应的文化氛围来支撑。任何一个战略的实施均不得不考虑组织的文化因素,但又不能屈从于文化,就像“结构追随战略”一样,文化应该适应战略需要,为战略服务。组织文化通常反映了组织内部潜在的价值观、态度与行为方式,而这种价值观、态度与行为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战略目标的变革,组织文化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

“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是否促进学校的各项战略目标的实施,关键就看是否与战略目标相匹配或适应的程度。当然,一种适合学校战略目标而且先进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使师生员工按照组织战略目标的方向努力,而且能够适应动态环境下组织战略的调整。相反,一种不适合学校战略目标而且过时的校园文化,不仅会成为制约学校战略实现的障碍,甚至会成为扼杀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故而,学校领导层应当高度重视与保护现有校园文化中那些积极支持新战略目标的因素,同时,校园文化中与战略相矛盾的因素也应该得到及时的确认与改变。

第三,战略的实施需要丰富的资源作坚强的后盾。资源是组织生存与成长的必需品,也是构建组织竞争与发展的基础要件。组织将资源分配到特定部分或部门并不意味着战略可以被成功地实施。围绕战略如何做好资源配置工作,对于战略实施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使“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能更好地配置校内外各种资源,需要不断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必须要求站在战略的高度合理配置校内外各种资源,使各种资源能够在实施独立学院的战略目标过程中进一步得到优化配置。

正确的发展战略将使独立学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当前我国的各类独立学院中,“高校+政府”型独立学院是有基础有可能赶上甚至超越某些公立大学的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的。

【注释】

(1)马争,郑清奎.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学质量在改革中提高.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2)王裕清,温荣. 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与品牌战略研究. 煤炭高等教育,2008(4):45-47

(3)刘海英. 论核心竞争力理论. 管理科学文摘,2004(2)

(4)陈志丹,许红缨. 独立学院内涵式发展战略的思考.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

(5)伍自强,罗嗣海,魏先林. 独立学院内涵式发展战略探讨.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4)

(6)虞雪凡. 依承名校传统,打造独立学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科教文汇,2008(9)

(7)黄董良,王金安,冯睿. 关于独立学院凝练办学指导思想的思考. 中国高教研究,200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