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办高校投资效益分析

民办高校投资效益分析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陕西民办高等教育正是很好地解决了投资与收益的关系,解决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效益问题,才有了今天的良好发展态势。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数量效益是陕西民办高校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它对提高投资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陕西民办高校预计3年内将达到校均10000人的规模,现在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已达生均1万人规模。陕西民办高校在该项开支中所占教育成本的比例最大,其中招生费一项就达20%以上。

民办高校投资效益分析

教育是一种生产性投资,而非消费性投资。教育从本质上讲具有生产属性,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教育消费对家庭、个人而言是项智力投资,同时对经济增长、拉动消费产生积极效应。显然,作为国家、学校、家长和个人都必须核算教育成本,达到投入小于产出,再投入、再产出的良性循环。陕西民办高等教育正是很好地解决了投资与收益的关系,解决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效益问题,才有了今天的良好发展态势。1984年以来,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经历了恢复、规范和发展三个重要阶段,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办学格局,呈现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模式日益多样,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综合效益显著的新局面。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渠道:收取学生学费、住宿费等,企业投资、个人筹资、银行贷款以及建筑单位、设备供应单位垫资等,个别学校也有国家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民办学校由于经费来之不易,如何提高投资效益成为举办者必须认真考虑的头等大事,也成为影响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为了提高投资效益,陕西民办高校主要采取扩大办学规模、保持适度偏低的收费标准、提高生师比、降低基建、购物成本、多层次办学、后勤社会化、发展教育产业等措施,精心运作,努力提高投资的规模效益、数量效益、结构效益和社会效益,收到良好效果。

一、扩大办学规模

陕西民办高校在发展初期,几乎清一色地依靠收取学费办学,生源就是财源,扩大办学规模就成为增加经费来源的唯一渠道。目前,陕西民办高校的校均规模已由l984年的200余人扩大到7000余人,提高了近35倍。现全省每年民办高校的学费收入已达16亿元以上,但其收费标准相对偏低,一般学费文科类5000元/年,理工类6000元/年,住宿费800—l600元/年。加之陕西生活费较低,一般每月需300元左右。即一个大学生一年所需各种费用约1.2万元,较低的学费是陕西民办高校能够不断扩大规模的重要基础。民办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经费收入也大幅度增加,为学校购置土地、增添设备、改善校园环境和教职工待遇提供了物质保证。学校的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室、图书室、课外活动场所、生活设施场所等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学校每年可从学费总收入中拿出约三分之一的经费用于再投入,促进再发展。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数量效益是陕西民办高校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它对提高投资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预计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在校生达到3600万人,增加900万人左右。高等教育市场的潜力巨大,这为民办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需要和可能。陕西民办高校预计3年内将达到校均10000人的规模,现在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已达生均1万人规模。学校将有更多的经费结余用于提高办学档次和教学质量,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使陕西的民办高校发生一次新的飞跃。

二、提高生师比

民办高校的教育成本一般包括工资、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和折旧费等。l995年我国公办高校的生均教育成本为7043.35元,2001年生均教育成本约8000元。陕西民办高校的教育成本大大低于公办高校,2001年约5000元,仅是公办高校的一半略高。在教育成本中工资所占教育成本的比例约为20%~25%。2001年陕西公办高校的生师比为l3.64∶1,而民办高校的生师比为18.03∶1,比公办高校的生师比高出4.59个百分点,通过提高生师比,压缩人头费开支。陕西公办高校的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40.13%。陕西民办高校专任教师数占教职工总数的40%~60%,其不足部分主要通过外聘兼职教师解决。因对兼职教师只付课时费,教育成本的支出比例较低。因此,大量聘用兼职教师是民办高校节约开支、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陕西民办高校实行全员聘任制,精兵简政,因岗设人,全员满负荷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其经费开支坚持节约经济的原则,建立最佳人力、物力和财力结构。民办高校实行基本工资制,近年同时需要承担专职教职工的住房、医疗、保险、养老、津贴、福利等方面的支出,这批开支已占工资总额的30%左右。民办高校没有离、退休人员,减轻了不少额外负担。同时,民办高校的另一个节约途径是大量使用留校生和年青教师,因这些教职工刚工作,待遇低,但工作热情、工作效率高,充分发挥这批廉价的、高效率的工作人员的作用是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公办高校教职工的工资部分的支出一般占教育成本的40%~70%,而民办高校的工资部分的支出所占教育成本20%~25%左右,不到公办高校的一半,这是民办高校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的措施。显然,民办高校发展初级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的支持。民办高校的公务费即学校用于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日常支出,如办公费、邮电费、采暖费、差旅费、车辆管理维修费用等,陕西民办学校的公务费能够做到精打细算,严格控制支出,浪费很少,其比例约占教育成本的15%。业务费即学校完成教学支出的消耗性费用和低值易耗品的购置费,招生费、教材费、日常修理费等。陕西民办高校在该项开支中所占教育成本的比例最大,其中招生费一项就达20%以上。这项支出在一定阶段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但从长远看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民办高校只有坚持以质量立校,才能真正立足和发展,而仅靠广告宣传是不能长期维持生存的。有朝一日民办高校在招生广告的投入上降到公办高校的水平,将会节约大量资金用于改善教职员工的福利待遇、选聘高水平的师资和添置固定资产。陕西民办高校因多为新建学校,其修缮费开支很少,所占教育成本的比例也最低。折旧费也因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长,按年分摊的比例不是很大,加之其他项目的支出成本多低于公办高校,因此陕西民办高校的投资效益较高。这充分体现了民办高校的体制优势和机制优势。

三、降低基建、购物成本

民办高校根据投入和产出规律,结合成本效益理论,尽量降低学校基建、设备购置成本。陕西民办高校每年用于学校基建、购置设备等方面的支出达10亿元左右。在基本建设中,民办高校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减免契税、耕地占用税、城市建设配套费等相关税费近20项,成本可以降低20%左右。在购营建材、教学设备等方面,他们采取招标、货比多家、集中采购,减少中间环节等措施,杜绝了贪污浪费和拿回扣等不正之风,使建筑成本、购物成本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少花钱,多办事,且质量得到保证。陕西民办高校靠政策、快决策、少环节、讲实效的运行机制,大大压缩了基建时间和基建成本,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建校、当年招生、当年回报,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举办者的投资效益,避免了因基建工期延误而耽误一年甚至数年投资不见效益的悲剧发生。2001年西京大学投资1.2亿元,用160天完成了16万米的建筑及设备购置任务,同时管网、道路、绿化及其他附设建筑一并到位。而该校区可容纳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每年的学费收入就达6千万元,投资效益十分显著。

陕西民办高校善于把社会资源进行重组配置为我所用。在资金运作中走捆绑式发展的道路,分别从建筑施工单位、设备供货单位、代收学费的金融机构等争取资金支持,利用先期垫资、交保险金、购物赊账、分期付款、银行贷款等形式谋求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其效果亦十分明显。在学校建设中他们善于把社会、企业的闲散场地经过改造用于办学,这样既缩短了基建时间,还节约了大量资金,把有限经费用于招生、支付工资等急需现金方面。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等一批院校都是通过买断、租借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的场地,以独立办学或联合办学,有效地解决了起步阶段的办学场地问题,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以上措施对前期资金不足、短期内又必须完成大型建设项目的陕西民办高校来讲,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