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这种需要从儿童入学开始,日益显得重要,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是展开学习讨论。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奖励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行之有效的好手段。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个人价值观、学生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连,但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生所有的指向学业的行为都可以从成就动机即内驱力加以解释,“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成分,即认知内驱力(cognitive drive)、自我提高内驱力(ego—enhancement drive)和附属内驱力(affiative drive)。”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可以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

(一)认知内驱力的激发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内驱力基本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表现为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由于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被称为内部动机。因此,认知内驱力的激发可以从好奇心与求知欲两个因素着手。

1.求奇法

创设新奇的环境,让学生有一个新奇感,唤起学生内驱力。例如,有些教师上课时教学方法很独特,教具也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安排,使学生感到新奇,学生上这样的课积极性就很高。

2.求新法

创设新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新颖最能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又能激活许多认知因素,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力图不断变化,使学生保持新鲜感。教学时在抽象的材料中,插入一些有关的奇闻轶事或有关个人的经历,使学生认知内驱力不断地得到激发。

3.求趣法

创设趣味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有一种趣味感触。多创设一些形象性、直观性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操作游戏,驱使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

4.求思法

“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教师要善于依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做到:一是适度。所提问题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能“跳一跳,摘桃子”;二是多角度。选择最佳切入点,使问题既新颖又富有启发性;三是有梯度。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步步推进、层层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

(二)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激发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的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从儿童入学开始,日益显得重要,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一样,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它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激发有以下几种方法:

1.作业批改激励法

这是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发现有大量错误,不急于评分,让学生自己去改正,然后,再给学生打分。即对学生的作业不轻易打不及格的分数。对作业做得好的应评好分或好的评语。也要鼓励学生在考试后对试卷的错误之处作纠正,提倡事后一百分。

2.学习内容自选法

它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与练习的内容。例如,教师把要学习的内容与练习,上课时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挑选,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这是自己挑选的,学习起来就比较积极。另外,课后作业的内容和练习的数量也应该是建议性的,就是说学生应该有权依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决定哪一部分应该练习多一些,哪些部分可以练习少一些,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缺陷方面,而不浪费在可写可不写的部分。

3.效果自我评定法

这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定的做法。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步,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标准要细致具体。第二步,定时让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只要关心就行了。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有学习困难的就及时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成绩有进步的,就及时进行肯定鼓励。

4.习题自编法

它是指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自己动手编制一些难题,然后放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来解。学生编题过程就是积极思考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自我提高的过程。

5.小先生法

这是指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的方法。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个内容或某个问题,让学生尝试着上讲台教授给其他同学,听课的同学可以向授课的“老师”提出问题,进行质疑,教师则适时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走上讲台对学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对学习积极性是一种有力的驱动。

6.讨论互助法

一是展开学习讨论。让学生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能力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无论是指导式讨论,还是自主式讨论,都能让学生各抒己见,广泛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二是组织学习“互助组”。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是创造良好心理氛围的好方法,帮助别人解决一个难题往往比自己做一道难题要难得多。这就驱使他们多思考。帮助别人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因此帮助别人学习不仅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反会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附属内驱力的激发

附属内驱力既不是直接指向学习任务,也不是把学习的成功看作是赢利地位和自尊的手段,而是学生为了得到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来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附属内驱力的激发主要有下面两种方法:

1.表扬法

它是指以表扬为主的激励方法。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的学习有了进步或有了创造,教师及时表扬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是很大的。不过,要注意的是:其一,表扬要得当,要实事求是,不要无限扩大、无限提高,因为这会使表扬贬值;其二,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舍得表扬,不要错误地认为他们是捧不起来的“阿斗”。要知道他们的学习是一时陷入困境的,适当的表扬会使他们鼓起勇气,克服困难。表扬的对立面是批评,批评有时也会对学习起驱动作用。批评时要注意不要损伤学生的人格,要注意批评的方式与场合。表扬与批评,应以表扬为主。

2.奖励法

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奖励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行之有效的好手段。奖励方法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教师对学生的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奖励可采取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形式的方法,力争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切忌将奖励集中在少数学生的身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