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廖世承(—)

廖世承(—)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廖世承,字茂如,上海嘉定人,民国时期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中学教育家之一。1919年,廖世承回国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先任教育科教授,主讲教育心理学、中学教育等课程,后任附中主任(校长),主持附中校务。廖世承在众多的诱惑与选择中间,毅然返回上海,继续他钟爱的教育事业,任教于新成立未久的光华大学。抗战期间,廖世承受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只身赴湖南组建国立师范学院,任院长八年。

廖世承(1892—1970)

张国霖

img46

廖世承,字茂如,上海嘉定人,民国时期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中学教育家之一。他早年曾先后就读于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原南洋公学)中院、北京清华学校,并通过庚款留美进入美国勃朗大学攻读教育学、心理学,获博士学位。

1919年,廖世承回国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更名为东南大学),先任教育科教授,主讲教育心理学、中学教育等课程,后任附中主任(校长),主持附中校务。期间,他积极参与1922年学制改革运动,因地制宜地进行新教育实验,民主治校,使东大附中成为全国中等学校的楷模,“几执全国中等学校的牛耳”,培养出了包括现代文学泰斗巴金等一批优秀毕业生。

1927年,东南大学再次易名,称中央大学。廖世承在众多的诱惑与选择中间,毅然返回上海,继续他钟爱的教育事业,任教于新成立未久的光华大学。不久又重操旧业,临危受命,担任光华附中主任一职。他潜心办学,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通过聘请优秀教师、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等手段加强教学,并重视体育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成绩斐然。光华附中与上海中学、南洋模范中学并驾齐驱,位列上海市中学界榜首。姚依林、尉健行、董寅初、张芝联、赵家璧等各界名人,更使光华附中的校友队伍熠熠生辉。

抗战期间,廖世承受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只身赴湖南组建国立师范学院,任院长八年。他带领师生,克服种种困难,艰苦创业,使国立师范学院弦歌不辍,秩序井然,为抗战时期的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批师资。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上海师范学院院长等职,直至逝世。

廖世承的一生,是投身教育、乐育英才的一生,廖世承的一生,也是取得一个个辉煌教育成就的一生。成就的取得,不仅靠其一腔教育热情、一份执著勤奋以及优秀的领导才干,而且更凭借着他对教育状况的细心观察、正确认识。惟其如此,热情、勤奋、才干方有其用武之地。廖世承一生发表了一系列教育研究论文,出版了《中学教育》、《教育心理学》、《智力测验法》、《测验概要》等一批颇具影响的著作。他主张并厉行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强调中学的任务在于升学与就业并重,这为学校办学指明了方向;他参与学制与课程的改革,以中学的分科选科制适应社会及学生个人不同的教育需求;他突出了“中学教育的主体是中学生”,强调教的目的在使学生学,把训育作为全体的事情来抓,教学和训育打成了一片;他指出“学校好就是校长好,教师好便是学校好”,恰当地处理了教师、学校及校长的关系。这些思想同他的教育生涯既息息相关又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有声有色,映射出了一位教育家的前进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