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

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杰斯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将自己的“非指导性”治疗移植到教学过程之中,从而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罗杰斯对教学有一个激进的观点,他认为,一个人不可能教给其他人任何东西,教学只不过是为自我发现式的学习创设条件。这也许就是罗杰斯所说的有特殊意义的学习。

三、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罗杰斯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将自己的“非指导性”治疗移植到教学过程之中,从而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

他批判美国以传授事实性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改变当前的基本教学思想和方法,强调人内在的学习动力,主张教学应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为宗旨,教学活动应当把学生放在中心的地位,把学生的“自我”看成教学的根本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不仅服从“自我”需要,而且围绕“自我”进行。他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明确提出,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他说:“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认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现代世界中,变化是唯一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这种变化取决于过程而不取决于静止的知识。”

罗杰斯对教学有一个激进的观点,他认为,一个人不可能教给其他人任何东西,教学只不过是为自我发现式的学习创设条件。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学习的内容与学生自我的联系,如果他们明白了这种关联之后,学习才可能发生。在罗杰斯看来,因为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内驱力,只有与自我实现的内驱力有关的东西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学习,这需要把个人放在问题情景中,需要情景具有真诚、理解性的气氛,他认为真诚是最基本的学习条件,真实情境中的真诚、理解性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体验性学习。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内容、活动进程和方法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学生有绝对选择的自由,各人可以无拘无束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切活动由学生发起并自行组织,与有结构的教学活动相比,它更像是一种无固定结构的教学活动。

要顺利实现学生的选择自由和学习过程,积极的人际关系是关键。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学习的促进者,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因此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真诚,学生才能够对教师充满信任,才觉得教师真实可亲;尊重学生的经验、情感、意见;移情能力,即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的想法,体验学生的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自由的氛围,自己也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加学生的活动,让学生真实的自我从面具中走出来。通过真诚、接受和理解的态度,帮助学生澄清所考虑的问题和希望做的事情,让学生阐述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帮助学生组织所认可的经验,并负责提供学生可使用的教学资源,安排好学习活动,给学生更多的区别对待。对于教学的结果不采用考试评价,而是由学生自己或小组予以评价。这也许就是罗杰斯所说的有特殊意义的学习。它的教学程序是:确定辅助情境——探索问题——发展洞察力——规划和决策——整合。采取的相应策略是:(1)教师鼓励情感的自由表达,建立一定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想好一些话或问题讨论这种关系,确立交谈的程序;(2)鼓励学生对讨论的问题下定义,教师接受并澄清学生表达的情感;(3)学生讨论问题,教师给予支持,这样逐渐洞察个人经验中的新意,理解先前行为的意义,探讨和洞察问题是个人进步必不可少的;(4)教师澄清可能的决策,学生作出计划和决策,并开始积极的行动;(5)进一步获得洞察力,并进行更积极的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