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谁解青年愁滋味

谁解青年愁滋味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选择的群体就是80、90后的大学生,探讨他们的心理压力问题。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目前在校学生有2.4万余人,群体庞大,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产生的外部原因很重要,但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更不容忽视。笔者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获取调查对象的样本,并将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所有学生分成理工科与文科两个类型,再从中抽取五个学院,每个学院各发六十份问卷。

谁解青年愁滋味——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

07社会工作 程远鹏 指导老师 法学院李晓琴讲师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偏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选择的群体就是80、90后的大学生,探讨他们的心理压力问题。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目前在校学生有2.4万余人,群体庞大,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尽管学校文化五彩缤纷,但安定祥和的表面并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真实情况。于是笔者深入学生内部,采取实地调查、发放问卷、个案访谈等方法,收集并整理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本次社会实践的顺利展开添砖加瓦。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探析

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原因纷繁复杂,它涉及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等方方面面,包括就业问题、学习问题、家庭问题、经济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等等。外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外部原因和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源泉。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产生的外部原因很重要,但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更不容忽视。以下我们将从这两方面探讨。

1.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自身原因探析

自身原因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1)身心发展的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阶段的青年期,由于现代人青年期的特征之一是生理成熟较早而心理成熟较晚。身心发展失衡,于是一部分青年大学生难以完成自我意识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心理发展任务,会出现自我认识不足、自我评价偏差、价值观人生目标不明确,因此也就难以正确处理自己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会产生多种心理冲突,造成心理压力。(2)需要的不合理。大学生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学生的合理需要得到较好的满足,就能使学生的情绪更顺畅,就能更有效地促使学生不断提高需要层次,实现成人成才目标;学生的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心理压力,给他们带来忧虑、痛苦等情绪。甚至产生消极行为。受社会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需要呈现出过高、功利化、非理性等倾向。当需要不断膨胀为欲望时,也就难以满足,于是就会产生心理压力。(3)适应能力的欠缺。适应是人生存的本领、发展的前提和人生永恒的追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才有可能实现人生的理想,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新的生活目标、新的生活空间、新的学习方式、新的人际关系,这些都会导致大学生暂时的不适应。适应能力强的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逐渐适应。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内心就会产生种种矛盾和冲突。(4)抵抗挫折的能力欠缺。一些大学生在遭受挫折后,能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通过各种努力使问题得到解决,使自己的心态在新的水平上达到平衡。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在遭受挫折后,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由此伴随强烈的紧张、愤怒、焦急等情绪反应,甚至作出一些盲目和冲动的举动。

2.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外部原因探析

内部因素是心理压力产生的根源,但是外部原因也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推波助澜的影响。主要有:(1)环境的改变。进入大学后,许多学生因环境的改变而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譬如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高中老师为了激励学生认真学习,把大学描绘得特别美好,但当进入大学后,他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产生了很大的失落感;而在中学时是尖子生的学生,上大学时那种优势已不复存在,面临着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为了保住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他们就废寝忘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长此下去,就会相继出现神经紧张、失眠等多种焦虑并发症。(2)学业引起的心理问题。在大学里,部分大学生因学业也会引起一些心理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所学专业不满意,二是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特别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3)就业择业困难造成的心理焦虑。目前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数以百万计,如2010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达630万,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大学生,求职人数众多。就业择业竞争太激烈,找工作难,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就更难,这些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压力过大。

二、实地问卷调查及结果陈诉

笔者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获取调查对象的样本,并将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所有学生分成理工科与文科两个类型,再从中抽取五个学院,每个学院各发六十份问卷。同时,笔者考虑了男女生的比例问题,在分发问卷时,男女生的比例选择为1∶1,即男、女生分别发了150份问卷,回收问卷男生的有138份,女生为140份,实际有效回收问卷为男生127份,女生133份,问卷总回收率为93.3%,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6.7%。

1.日常压力表现

笔者对该问题设计了四个选项,其中选择抑郁的男女生为28.7%,焦虑的为41.3%,浮躁的占19.4%,孤独的占10.6%。从数据可以清楚看出当前学生心理多少存在一些问题,但另一方面又可以解释适当的焦虑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忧患感,树立了责任意识。但抑郁的比例偏高,也需要引起各方的重视,努力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走出压力的阴影,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去。

2.压力的认知程度

笔者的问题是“你认为什么样的压力难以承受”,在四个选项中,有8.3%的同学选择考试失利,17.2%的填答者选择失恋,20.1%的人选择了与同学相处不恰,54.4%的同学选择了毕业去向。

“敢问路在何方”,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这成了大部分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但同时也可以发现如果和同学关系不和谐、恋爱失败、考试受折也会让大学生心生焦虑,所以这些问题也值得认真关注。

3.释放压力形式

在对“大学生自我解压”的调查题目中,笔者发现多数同学选择平和的方式,其中有37.5%的填答者选择安静地睡觉,39.6%的同学采用写日记、上网的方法进行自我治疗,只有4.7%的同学选择找人出气,18.2%的同学采用“自残”方式,即抽烟酗酒、暴饮暴食。不难看出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强,并且能够用比较理性的方法缓解压力。

4.解压求助途径

在探析“同学们平常解压的求助途径”时,笔者发现只有7.4%的受访者选择咨询心理老师,对这一结果让人很费解,但实际确实如此。虽然我校有一个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经常门可罗雀。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同学们碍于面子,二是学校传统的心理辅导方法有待更新。找朋友倾诉的占48.3%,说明同学们还是喜欢和自己的同伴表达心中的痛苦,也有34.5%的同学选择一个人默默承受,选择找亲人倾诉的比例是9.8%。

离开家的怀抱,选择家作为避风港的较少也说明大学生已经长大,学会了自己处理问题。

三、问卷小结与反思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进行问卷统计分析及个案访谈,得出了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具体表现:1.大学生总体适应能力较好。自称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好”的占被调查人数的43.6%,“差”的只占12.7%,剩下的为适应一般。2.压力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产生了较强的负面影响。压力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压力能给人造成积极的影响,但压力过大则会成为人的思想负担。调查中只有30.2%的大学生认为压力有正面影响,可起到动力作用,12.4%的被调查者认为压力对自己没有多大影响,48.4%的被调查者认为压力会影响自己的情绪,进而影响行为方式,值得关注的是尚有9.0%的大学生会因此而“无心向学”。3.就业压力对大学生产生的压力最大。就业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表明就业压力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学习和正常生活。就业形势之严峻,竞争之激烈,使迟早将踏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倍感压力。4.面对压力大学生的求助及应对方式单一。求助同龄人仍然是大学生面临抉择和困难时的第一选择,而选择老师和专业人员的少之又少。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外,也和教师的态度与方法,专业人员的素质与水平,学校的条件与设施息息相关。

针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所呈现的主要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和学校、社会都应该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尽快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为培养优秀学生打下基础。要改变这一状况,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也就是下面谈到的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

四、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

1.学生自我调控体系的构建

学生自我调控体系的有效构建能帮助学生增强免疫力,学会自我化解心理问题,保持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自我调控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达成:(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要实施心理问题的自我调控,就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铸就承受压力和刺激的人格盾牌。(2)增强自身各种能力来抵抗问题。问题的自我调控能力主要包括对现实的认知力、对挫折的承受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几个部分。对某一事件的认知和主观感受,在个体决定应付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认知能力的培养显得异常重要。大学生不能因为害怕人际冲突而逃避交往,要建立自己的包括亲人、朋友、老师、心理咨询师在内的心理支持系统,遇到问题难以排解时向他们寻求帮助,以促进问题的化解。

2.五级防护网络体系的建立

主要体现在:(1)寝室参与是五级防护网。设立以寝室长为主的学生心理健康联络员。利用大家同吃、同住的条件,实时关注寝室内同学的心理状况,做好信息通报工作。同时,增强寝室凝聚力,创建良好的寝室风气。(2)心理委员、学生干部参与是四级防护网。在班级选配心理委员、学生干部协助班主任、辅导员开展预防性心理问题干预的基础性工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关注同学的心理动态,加强情感上的联系和沟通,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同学存在的心理问题。(3)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参与是三级防护网。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细心观察,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建立学生的家庭情况档案,关注其家庭状况(如是否单亲,家庭经济是否困难,是否有遗传病史等等),了解这些情况对预防性心理问题干预有着积极的作用。(4)学院参与是二级防护网。学院设立心理辅导员,专门负责本学院的心理问题预防工作,调动班主任协同其他学院辅导员开展相关工作,并及时向学院分管领导汇报本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5)学校参与是一级防护网。学校应成立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学生处、保卫处、校医院等相关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问题干预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

3.加强心理压力预防三支队伍的建设

队伍的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心理咨询专业队伍。聘用具有心理咨询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具有心理学专业学历证书的教师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咨询人员,为心理问题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证。(2)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包括辅导员、班主任等。他们与学生接触较多,容易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是心理问题预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选学生工作干部参加各级心理培训和研讨班的学习交流,邀请校内外心理专家开设心理讲座,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等,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他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发现及干预能力。(3)学生骨干队伍。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邀请校内外心理学专家对全校所有心理委员进行系统培训,一方面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提高他们觉察心理问题的敏感性和对心理问题的识别干预能力、朋辈辅导的能力,使他们在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4.构建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

构建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要做的:(1)积极提供多形式咨询服务与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多种方式的咨询服务:一是通过中心专兼职咨询教师定时值班接待来访学生;二是通过电话、网络等为学生提供其指定咨询教师的咨询服务,并通过电话、QQ、MSN、邮件等信息网络平台为不愿面谈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三是对刚入校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后,发现高危对象,主动约谈;四是主动与特殊家庭(孤儿、单亲、重大变故、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等)的学生谈心,了解其心理现状和具体困难,把解决具体困难与进行心理疏导相结合;五是对评估出有早期精神疾病症状或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转到专业医院进行治疗。此外,学校还可通过各种心理辅导形式,对新生适应、独立生活、恋爱、人际关系、学习与社会工作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如:针对新生入学适应,开展“相逢是首歌”的主题班会;针对恋爱问题,开展“寻找幸福”的团体心理辅导;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自信、自强、诚信”的专题讲座。在活动中通过倾听、分享、感悟、支持、理解,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自助与助人的意识。(2)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改变过去的就业指导模式,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就业特点,从新生一入学就开展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职业生涯,确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就业目标,合理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此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降低就业期望,找准职业定位。培养一种乐观、平稳的就业心态,积极地去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拓宽其就业途径,减轻就业压力,预防心理问题。

5.建立心理问题预防性干预教育体系

干预教育体系应从三个方面入手:(1)开设心理问题干预教育系列课程。使学生了解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让他们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在面对问题时能适当地进行自我调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条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它可以使大学生有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应积极支持学生组建心理社团,创办心理刊物来开展自我教育。每年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举办心理剧场、播放心理影片,组织心理征文活动。开展心理漫画赏析、心理沙龙等主题活动。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宣传手册、网络、心理刊物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师生都积极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3)以大学体育课、运动会等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具有显著的短期情绪效应,它能迅速地降低焦虑、抑郁、紧张等状态。因此,我们要以大学体育课、运动会等为载体,开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体育运动释放心理压力,预防心理问题。

五、结语

大学生心理压力无小事,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在社会的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对大学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做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做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成为新社会的优良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本文获2010年度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