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简介

《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简介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华大学李强著的《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出版,获社会学一等奖。此书提出,中国城市农民工是城市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处于城市的边缘。造成农民工特殊社会地位的首要制度原因是户籍制度。户籍制度具有“社会屏蔽”的功能,并且使影响中国农民流动的推力与拉力发生“功能失效”的现象。多数城市农民工处于无保障状态,时常受到失业、疾病的困扰。
《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清华大学李强著的《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出版,获社会学一等奖。

一、篇章结构与主要内容

此书共20章。作者首先从社会分层的角度出发,用十五章的篇幅对农民工群体在当今中国的社会地位、社会特征、生活与生存方式以及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在后五章中,作者进一步探讨了以大规模人口流动为表征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

此书提出,中国城市农民工是城市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处于城市的边缘。他们是城市中一个生活方式上的特殊亚文化群体,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造成农民工特殊社会地位的首要制度原因是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曾经有效地维持了新中国成立后的资源分配秩序,但它阻止了生产要素向高效益地区自由合理的流动,成为束缚农民生存发展的一种身份制度。户籍制度具有“社会屏蔽”的功能,并且使影响中国农民流动的推力与拉力发生“功能失效”的现象。

数以亿计流入中国城市的农民工,主要的就业形式是非正规就业。这种非正规就业具有正向的社会功能,为中国庞大的失业、流动人口和过剩农村劳动力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因此,要改变目前一些地方打击非正规就业的做法,采取扶持和规范的政策,以此来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相当频繁,但他们并不能像城里人一样可以通过档案制度获得职业地位的积累。多数城市农民工处于无保障状态,时常受到失业、疾病的困扰。该书从剥夺理论的角度对农民工的权利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现阶段农民工遭受绝对剥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并且往往处于“多阶剥夺”的连续过程中。在绝对剥夺降低以后,农民工还会面临相对剥夺的问题。

此书提出底层精英的观点,认为城市农民工是农村中典型的精英群体,与未流出的农民相比,他们具有年龄、教育等多方面的优势。但这样一个精英群体在城市中却长期居于社会的底层,他们的就业局限于收入低、环境差、待遇差且极不稳定的“次属劳动力市场”。这使得农民工被排斥在主流的社会关系网络之外,脱离了正规的管理体制,带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不满”情绪。我国目前对于城市农民工采取的是“集体排他”的政策,农民工的职业、行业被一些部门进行了严格的限定,结果便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蓝领职业的城市农民工集团,激化了底层精英与主体社会的矛盾。因此,需要取消对于城市农民工的种种限制,赋予他们以自由竞争的就业渠道。此外,作者将城市中的外来人口区分为两个不同的群体,即“外来市民”与“外来农民”。他们的构成和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别,应采取区别对待的管理政策。

基于对城市农民工在社会结构中特殊地位的分析,此书认为流入城市的农民工实际上突破了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开创了三元社会结构的模式。三元社会结构是指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流动于城乡之间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群体。这个新产生的群体不是一个统一的阶级,而只是一个新的身份群体。此外,与大规模人口流动相关联的,此书分析了中国城市化的五种模式,认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多种模式;同时提出人口高度密集的东南沿海城市带的形成。

二、主要创新及意义

此书是作者10多年倾心研究农民工和流动人口问题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贯穿了作者关注底层社会群体、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在对农民工问题的全景式分析中,提出了“底层精英”、“多阶剥夺”、“三元社会结构”等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并就一些现实问题提出改革户籍制度、建立三条保障线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此书的很多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中国目前的社会现实和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不仅在学术上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实践中推动了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发展以及我国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