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纪初我国社会经济教育发展前瞻

世纪初我国社会经济教育发展前瞻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教育部有关方面透露,我国对教育服务的承诺是部分承诺,在军事、警察、政治和党校等特殊领域的教育和义务教育方面不对外开放。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教育自身发展规律要求的新机制。目前,在我国开展的社区教育实验,最终将会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基本教育形态,家庭作为一个学习组织,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形态。

第一节 21世纪初我国社会经济教育发展前瞻

一、21世纪初我国改革开放、社会发展遇到的特别值得关注的情况

(1)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竞争机制在社会各领域的进一步渗透;

(2)经济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以及对劳动力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重大影响;

(3)世界性的人口膨胀与环境危机,要求把“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的概念及其相应的举措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

(4)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特别是信息社会的来临,使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乃至思维方式都将发生变化;

(5)资金和人员的全球流动,将使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对未来劳动力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质量水平将提出新的要求,其中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对新一代劳动者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要;

(6)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

(7)信息技术带动工业化、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二、我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WTO规定的开放贸易包括三方面,即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12项服务中,教育服务被列为第5项。《服务贸易总协定》第十三条规定,除了由各国政府资助的教学活动以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都属于“教育服务”的范畴。“教育服务”包括提供远程教育、海外办学、鼓励出国留学和开展专业人才国际流动等4项主要内容。因此,凡是做出承诺开放教育市场的国家都必须承诺接受WTO关于服务贸易自由、公平和开放的基本规则的约束。目前,“已承诺开放初等教育服务的国家有26个;承诺开放中等教育服务的国家有28个;承诺开放高等教育服务的国家有25个;承诺开放成人教育服务的国家有23个;承诺开放其他教育服务的国家有9个”。

据教育部有关方面透露,我国对教育服务的承诺是部分承诺,在军事、警察、政治和党校等特殊领域的教育和义务教育方面不对外开放。除上述特殊领域和义务教育外,我国在初等、中等、高等、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服务等5个项目上做出承诺,许可外方为我国提供教育服务。在教育服务提供方式上,对跨境交付的教育服务未做承诺;对境外教育消费未做任何限制;允许商业存在,即允许中外合作办学,但不一定给予国民待遇;对自然人流动,承诺具有一定资格的境外个人教育服务提供者应中国学校或教育机构聘用或邀请,可以来中国提供服务。按照我国的教育服务承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一些针对措施,转变教育观念,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人才标准、教育管理机制、教育制度方面实现创新,以适应来自全球的新挑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地位的提升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在世纪之交,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我国新世纪第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蓝图。这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建议》指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要适度超前发展。发展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走改革创新之路。《建议》还对更新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合理调整和配置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学科调整、优化教师结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等都提出了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教育自身发展规律要求的新机制。国家教育权也将下放、分解和分化。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面性的功能将进一步加强,将成立知识经济的核心领域。中国科协副主席杨福家在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会上讲,知识经济就是教育经济,可见教育地位的重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需要贯彻“精简效能”的原则,要加快完善教育的法律法规,需要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性,改进工作作风,减少政府行政审核事项,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教育的地位。政府部门对教育管理职能也必须加以改变,行政职能和行政程序要作调整,主要是加强服务功能。

(三)终身学习已成为世界大潮流

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阶段性的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相结合,是人们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体系的建设也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推出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终生关照制》就体现了这一改革思想。终生关照制是面向21世纪、面向市场经济而创立的一种对毕业生实行终生关怀、照顾和负责的制度。其基本含义是:学生毕业后,他们终生的学习、生活和事业都将受到学院的关注。学院通过一定的形式和制度,把对学生教育、关怀和照顾从校内延伸到社会,延续到他们的一生,使学校成为毕业学生终生的后盾,成为他们强大的力量支柱和精神依托。

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日本在推进终身教育发展方面已走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前列。1988年,日本在文部省设立了终身学习局,作为推动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组织机构。1990年,日本内阁通过了由文部省提出的《终身学习振兴法案》。同年国会通过了《终身学习振兴法》,文部省同时设立了终身学习审议会,它作为咨询机构,也是制定终身学习政策的国家性机构。日本“地方政府也依法制定地方性法规,设立专门的行政机构,制订终身学习振兴计划,设立‘终身学习推进中心’和制订终身学习发展规划等”。这是日本非常有远见的教育改革举措。目前,在我国开展的社区教育实验,最终将会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基本教育形态,家庭作为一个学习组织,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形态。

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的学习时空和学习方式。网络技术使终身教育成为现实,使人们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向全球的专家和学者请教,与世界同步并行,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四)全民教育质量提高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观念的共识

在21世纪初期,基础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以后,义务教育的投入如何确保,如何巩固和扩大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优质教育资源要扩大,中等、高等职业教育都需要大力发展。教育部提出,要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到2005年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要求,满足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同时要培养农村现代化需要的各类人才。今后10~20年,争取若干所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水平。

(五)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和方向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同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是代表我国新世纪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构建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素质教育的精髓就是德育为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中国科协副主席、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认为,素质教育的第一职责是教会学生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感,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融,如何培养科学的集体精神,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奋斗。这就是如何做人。其次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培养他们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再让他们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他认为21世纪的教育有两大特征:一是终身教育,二是以学生为中心。他认为,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自我找寻、自我发现的过程。老师的本领就是把每个人身上的火种点燃。杨福家对素质教育的表述更实在,更贴切和更易理解。在未来的10~15年,素质教育的实现方式、方法、评价制度和实际效果等,仍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核心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