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方法与研究性质的部分冲突

方法与研究性质的部分冲突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来看,大部分的课题报告中,都列入三种或四种,多的则列出五种研究方法,但很少不列入“行动研究法”的。行动研究是个时髦的提法,与“教育叙事”和“校本研究”一起,被教育界的学者们鼓吹、推崇为中小学老师研究的不二法宝。这类行为称为“行动”也是可以的,但与行动研究法中的“行动”,不是一回事。

这个问题,是我们很多报告撰写者没有意识到的,也可能是对某一研究方法过度鼓吹所导致的一般结果。总体来看,大部分的课题报告中,都列入三种或四种,多的则列出五种研究方法,但很少不列入“行动研究法”的。行动研究是个时髦的提法,与“教育叙事”和“校本研究”一起,被教育界的学者们鼓吹、推崇为中小学老师研究的不二法宝。在由中小学老师撰写的报告和文章中,极少有不列出“行动研究法”的,由此也可见这种鼓吹、推崇行动研究法的影响力是多么大。

虽然世界上不是什么事都有绝对分明的界限,但有一个区别在这里是需要给予点明的:即便行动研究法是适合于中小学老师的研究方法,但是否一定适合于课题研究,或者适合于一切课题研究?反过来,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研究,就必须、一定或绝对要用行动研究法吗?这两者毕竟不是一回事,不宜简单画等号。就目的而言,就存在很不一样的区别。

例如,行动研究就一般理解,是着重于“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现实问题为首要目标”(1),这个理解很普遍,成了中国特色的表达。但看陈向明先生的书中关于行动研究的定义,似乎与之有些出入。该书记载《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是这样定义的:“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2)这里强调了“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也强调了对“实践活动及其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这里突出了“理性”“反思”,也突出了所针对的特定对象及界限即“实践活动及其背景”,所以带有很强的批判性或改造性。这个定义与课题研究不冲突,但却被我们过度偏向于所谓“行动”,却淡化了“理性”,而课题研究则主要是为达成某种认识,而且是带有点科学性、专业性的认识活动,更多偏重于认识论范畴。因此,如果说“行动研究”是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研究所必需的,那么对它在课题研究中功能和地位,以及适用程度如何,需要予以适度分析和说明,不然列出这种方法并作为绝对方法,从科学性角度讲是不太合理的。

正是由于这个区别老师不是很清楚,所以行动研究法,也往往成了课题报告中戴帽穿靴的赶时髦。例如,有一个课题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链的构建与实践》,采用“行动研究法”,其表述是这样的:“总结、概括出初中生物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在文体设计上的共性,寻求问题链构建的模式及可行、有效的实施方法;并把老师的研究过程最终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这里,“老师的研究过程”是否可以、是否能够“最终转化为老师的教学行为”,暂且不谈;但前面的表述,都还是局限在认识领域,局限在思维和思想范畴的行为。这类行为称为“行动”也是可以的,但与行动研究法中的“行动”,不是一回事。老师并不很清楚这种区别,结果也就什么都成了“行动研究”。课题研究也是要有“行动”的,而且是有一系列行动构成的,如果都归入“行动研究法”的范围,那就没有什么不是行动研究了。可见,行动研究真要想搞出点名堂,一定不能搞成在教育科研方法上的万金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