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发展制度的最底层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制度性要求和相应的规定。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重视教师内在精神力量和发展渴望的形成,使学校的教师队伍和每一个教师个体形成这种专业自觉。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是解放教师,让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人、学校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加重教师负担。

二、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教师发展学校建设不是个别人员的交流和个别活动,也不是专家对一线教师“高屋建瓴”的说教,更不是用几个教师的实践证实自己假说的科学实验,这是一种指向教师整体发展的,重心在实现不同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的,专家与教师互相学习的互动发展。这就必须有制度的保证。这种制度保证的一个重点就是克服行政化,以教师发展为本。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学校在与地方中小学校合作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教师发展的这种制度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制度建设要通过双方多次沟通才能得以建立。

2004年12月和2006年1月,在与河南师大附中领导就教师发展学校建设问题交换意见时我都反复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特别指出加强中级组织建设的必要性。我们与河南师大附中的重要活动都沿用2001年丰台教育发展服务区建设的《纪要》制度而记录下来。

在2004年12月的《纪要》中写道:“王长纯教授向滑校长概要介绍了与河南师大附中教师座谈的情况,包括教师对教师发展学校的期待,对切合实际的理论培训的需要,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知识的渴求,对素质教育与考试关系的困惑,提出了课程改革实施尚存在的困难,以及希望能增加教师的心理治疗等。同时,他指出:根据协议的安排,教师发展学校的制度建设是应当首先考虑的,应当赋予学校职能部门、学年组、教研组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和工作内容,把学校关于教师的工作纳入教师发展的轨道上。

河南师大附中滑秀林校长同意将迅速建立相关制度,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同时他依据双方制定的协议,对‘如何建设河南师大附中教师发展学校’提出很好的意见。”

2006年1月的《纪要》载:2005年“10月份,举办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改进’的管理干部和学科带头人研修班,由滑秀林校长主持,邀请王长纯教授参与。王教授提出了‘加强中级组织建设,促进教师发展’的思想和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建议。双方对‘两校’共建方面达成了更深刻的共识。”

第一,明确校长是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主动承担起教师发展学校的职责,是主要领导者。

第二,中国教育学会一方设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的负责同志,沟通双方,沟通上级有关部门,经常了解分析学校在教师发展方面的需求,协助校长,组织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参与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协调员一般由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和有教育理论背景的研究人员担任。

第三,明确学校中级组织,如教研室、学年组的教师发展职责,教研组长、学年组长或学段主任等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骨干和带头人,对任何一次教师发展的活动都要组织跟进和落实,切实保证教师个体获得实实在在的专业发展。

第四,合作评估制度,在教师发展学校建设过程中,根据协议,采用座谈形式双方对已有工作进行合作评估。参加者有学校领导、中级组织负责人、学校教师和中国教育学会的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和协调员。这种评估既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改进。

教师发展制度的最底层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制度性要求和相应的规定。对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要提供充满尊重的制度环境,并重视与鼓励教师的专业自觉。

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意义已经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虚幻意义的追求,其意义就蕴涵于教学相长之中。“教师的工作的意义就是教学相长,就是按照社会发展和个人健康愿望而实现的教学相长。教师的每一次备课、每一次与学生谈话、课堂上每一个问题、班级活动的每一个活动都要紧密地与教学相长联系在一起,并实现着教师专业与学生成长相伴发展的理想。这是教师的专业自觉所在。”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重视教师内在精神力量和发展渴望的形成,使学校的教师队伍和每一个教师个体形成这种专业自觉。这种教师的自觉体现在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的实践中。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学校强调关注不同教师在专业上有特点的、有各自风格的、有区别的成长,绝不是整齐划一,充分认识在教育教学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式的理论和统一的、普遍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师作研究有自己不同于教育科研人员的特点,这种研究主要是倡导探究的精神,反思的态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面向学校生活世界的微观叙事,原则是在实践中,通过实践,为了实践。我们在与中小学合作建设教师发展学校中都多次指出:目前,大多数学校、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都存在误区,认为教师搞科研就是写几篇文章。这样一来,既脱离教师教学实际,无形中也加大了教师的负担,令教师苦不堪言,甚至产生了“职业疲惫”。因此,教师发展学校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需要赋权。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是解放教师,让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人、学校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加重教师负担。

在教师发展学校制度建设方面,中国教育学会青岛嘉峪关教师发展学校积累了自己的有特色的经验。该校在这方面积累了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手册,积淀实践智慧的有益经验。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学校需要创设多途径、多模式地满足教师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尽最大可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平台。2005年,嘉峪关教师发展学校本着“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生幸福夯实基础”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优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在充分结合学校发展三年规划的基础上,使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理性思考,寻找自我专业发展的切入点,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手册》。

该校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手册,在手册中开辟了“自我篇”、“规划篇”、“发展篇”、“反思篇”和“创新篇”这五个篇章,分别记载了“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诊断”、“教师专业成长三年发展规划”、“教师专业成长年度执行计划”、“教师专业成长阶段小结”和各类培训反思记录、特色案例集锦等。目的在于协助教师重新反思自己已经(或正在)做的工作,将其理论化、系统化、严谨化,为大家提供一种思维方法、操作工具、积累手段,使大家能够更加有效地总结和提升自己的经验,进而从事更加切合自己教学实际的研究工作。

《教师专业成长手册》强调记录教师的发展过程,融合了平时对教师工作的各项要求,真正是教师工作和生活过程的记录。它随时记录教师教学成长的历程,典型的教学案例,学生成长的分析,教育艺术采撷,科研成果以及教学反思等,在这里,教师们显示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享受着辛勤耕耘后的收获,表达着成功者的喜悦,记录着自己专业化发展的每一个脚印,为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构画着绚丽的蓝图。

中国教育学会聘请的教学专家、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的现场做课与课例培训,给全校数学教师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数学思想,拉近了教师理论与实践距离,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在认真聆听、记录的同时,学校数学教师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纷纷将自己的收获与理解糅合到平日的课堂教育中,为教书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专业成长手册》,使教师学习有目标,发展有方向,使每一个教师产生自我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从而推动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终实现嘉峪关学校“师德高尚、专业精良,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科研实力的学习型教师团队”。

学校教科室的姚雯老师在对自己一年的专业成长总结到:时光荏苒,匆匆间又一学年度即将结束。在这一学年度里,我根据自己制定的专业发展计划,以全面提升自己为原则,认真、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

校长深知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所以在这一学年度就积极阅读教育文献,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系统地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论坛》、《窦桂梅的课堂“捉虫”记》、《中小学科学研究与实践》等书籍报刊,精心做了三十二篇读书笔记,从学习、反思的角度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教育教学经验,更好地带动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实践行为。

校长认识到:教师不能仅成为单纯的匠人,而要成为一个富于感性、充满理性的人,要破除思维定式,打破“囚徒困境”思维,走出“跳蚤人生”,在教学中用情、用心、常思、尝新,只有这样,“教师”就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会是一种专业……(资料来源:张俊华、于庆丽《教师发展学校制度建设的初步经验》,《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10期第36~3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