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位论文中的相关研究

学位论文中的相关研究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硕士、博士选择义务教育作为毕业论文的主题来研究,推动了义务教育研究的发展。有学者认为,义务教育既是精英教育的基础,也是国民素质、生计教育的基础,这种对义务教育的界定无疑提高了义务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从而引起社会对义务教育的重视,有利于义务教育的推展。从理论上分析,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民教育与义务教育的相同点明显。

许多硕士、博士选择义务教育作为毕业论文的主题来研究,推动了义务教育研究的发展。这些论著的研究视点不尽相同,比较有代表意义的从比较的视角切入义务教育的问题;还有从教育的权利、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研究义务教育的问题。还有的文章则是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为背景,具体分析义务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和问题;也有的从论证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从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角度研究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性和适切性问题,并探讨农村教育的出路;有的论文从人力资本开发的理论出发指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有的则从财政体制入手分析义务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的问题;还有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研究义务教育的进程及其问题。所有这些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对义务教育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并为解决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上的论证。

在20世纪前期我国一些著名的教育活动家就开始系统进行农村教育实践和阐述农村教育理论,代表人物有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黄炎培等人。陶行知将乡村教育作为立国的根本大计,通过教育农民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培养农民成为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创造者。〔4〕晏阳初针对农村存在的“愚、弱、穷、私”,提出运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开展文艺教育以救愚,生计教育以救穷,卫生教育以救弱,公民教育以救私,最终实现社会改造和民族再造。〔5〕梁漱溟在对乡村教育赋予特殊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教育的目的在谋个人的和社会的向上进步,教育应着眼一个人的全生活而领着去走人生大路。〔6〕黄炎培系统提出了职业教育走向农村,“富教合一”的农村职业教育思想,他以人类一切问题的中心是生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提出求根本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舍沟通教育与职业,无所为计”。关于农民职业教育的目的,他先后提出“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谋个性之发展”,“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增加生产”,“繁荣经济,建设人民民主国家”。〔7〕这些学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创了对农村教育个体适应性和地方适应性的探索,为中国农村教育研究奠定了价值取向和理论基础。

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从研究乡村教育家的活动入手来研究中国的乡村教育,并纷纷著书立说,这些著作都系统翔实地介绍了中国乡村教育和一些乡村教育家的教育实验活动,通过对其教育经验的总结来探讨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还有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在较早年代开始研究义务教育的问题,引起人们对义务教育的研究热情。还有一些人针对时弊写出大量的文字,系统地介绍和反思了中国义务教育、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不过,涉及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否应该进行职业教育这一问题研究的著作并不是很多。其中,在有关义务教育、国民教育和农村教育的论著中,有学者就义务教育阶段是否可以进行职业教育作了很好的理论阐释,他们从教育分流的研究入手,认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教育的正常分流,分流是现代教育系统的重要功能。指出我国由于认识的误区,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回避了“职业教育”的提法,实际上是不搞分流。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重新提出“职业教育”,20世纪60年代中期,刘少奇同志倡导“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使教育分流走上正轨。“文化大革命”中,这种合理的分流制度被诬蔑为“资产阶级的双轨制”而横遭批判,导致中、初等教育结构单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我国明确地提出了三级分流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三大层次、三种地区类型的教育分流格局。所谓“三大层次”,即小学毕业后的低层次分流、初中毕业后的中层次分流和高中毕业后的高层次分流。所谓“三种地区类型”,即大、小城市的分流,小城镇的分流和农村的分流。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三级分流中应以中层次分流为主,同时兼顾高、低两个层次。在三种地区类型的分流上,难点在农村。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分流的主要问题有五:一是价值目标偏颇。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忽视职业教育。二是结构比例失调。相当一部分学生与家长盲目追求高层次分流与热门专业,导致在流层结构上重高轻低。三是分流体制不顺,导致不同流层的教育不相衔接。四是分流机制不健全。五是分流渠道不畅。使得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分流难以有序进行和发展。

有学者认为,义务教育既是精英教育的基础,也是国民素质、生计教育的基础,这种对义务教育的界定无疑提高了义务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从而引起社会对义务教育的重视,有利于义务教育的推展。从理论上分析,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民教育与义务教育的相同点明显。“国民”乃取得一个国家国籍的人,从黄发垂髫的儿童到鹤发皓首的老叟都在其中。因此国民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完整系统,包括学龄前的教育、义务教育,及其他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包括普通学校和专业学校、特殊性质的学校教育等)和学校外儿童教育、成人教育等。〔8〕有学者从义务教育的理论入手研究了义务教育的形成、发展等问题,从论证义务教育的地位出发进而阐释了义务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其发展方向。还有许多学者从乡村教育的角度著书立说,研究中国农村教育的出路,从近代中国乡村教育思潮和运动入手,介绍和分析了中国乡村教育的缘起、发展过程,并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的经验,为我们研究现代农村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史料。为更好地把握普及义务教育的全局,更全面地考虑我国的普及义务教育问题,也有学者从比较研究入手编著了《九国普及义务教育》,〔9〕以便对国外普及义务教育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书中介绍了朝鲜、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印度、苏联、法国、德国以及美国的义务教育情况。为我们从世界的角度分析和研究我国的义务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料。还有的学者专门就亚洲国家的义务教育做了总结,〔10〕系统地介绍了印度、巴基斯坦、泰国、马来西亚和中国的义务教育的进展和问题,对各国义务教育进行比较研究,从社会经济环境与义务教育的普及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各国义务教育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思路。为我国义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