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的意志教育

孩子的意志教育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影响孩子发挥才能的因素中,一直在起作用的也正是意志。因此,意志不是导致行为的简单冲动,而是对行为理智的引导。意志的生命就是行动的生命。经过行为的不断反复,这种合力几乎可以成为习惯性的或无意识的。让他专心致志于某项工作,并抛弃一切与完成此项工作无关的活动。善于调动孩子所有有用的机制,非常有益于孩子早期性格的教育。当孩子们从被监视的状态解放出来,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行动时

当小孩子们在众多的物品中挑选出他所喜爱的东西时;当他从餐柜中取出东西,然后又放回原位时;当他梦寐以求的某些器械正被他人玩耍而一直要等别人放到一边时;当他长时间聚精会神地做练习并纠正教材里他认为有错误的地方时;当他在安静训练中屏息凝神,一动不动,直到听到他的名字时才站起来,小心翼翼唯恐脚碰到桌椅并发出声响时,这些举动已经体现了他的意志。在影响孩子发挥才能的因素中,一直在起作用的也正是意志。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意志的一些协同因素。

每个人的意志都能够从他们的行动中体现出来。比如说话、办事、走路或者睁眼闭眼,他都被“动机”所左右。意志也可以抑制行动的发生,抑制出于愤怒的冲动,阻止自己想从别人的手里攫取自己所好的欲望,这些都是自愿的行动。因此,意志不是导致行为的简单冲动,而是对行为理智的引导。

如果我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当然也就无法体现出来。设想一下,一个人想做好事但又举棋不定;一个人想着将功赎罪却无心去立功;一个人想外出采访却始终没有跨出脚步,他显然没有服从意志的安排,而是始终处于想象的阶段。一切归诸于行动,关键在于行动。“通往地狱的路是由良好的愿望铺成的。”意志的生命就是行动的生命。我们所有的行动代表了冲动和抑制因素的合力。经过行为的不断反复,这种合力几乎可以成为习惯性的或无意识的。事实就是如此,当我们在评论一个人是否有教养时,他的所有习惯性动作就属于此种情况。我们也许会因为一时冲动而去拜访某位朋友,但当我们忽然想起来今天他没时间时,这种念头就会打消;当你正在房间某个角落优雅舒适地喝着咖啡的时候,一位德高望重的女士向你走来,你就会下意识地站起来,向她鞠躬或者握手。我们邻居吃的蜜饯正是我们想吃的那种,但我们却很小心不让人看出来。我们的行为并不仅仅是由冲动和厌烦所支配的,也是我们认为有礼貌、有教养的绝好表现。如果没有冲动,我们就不可能参加社交活动;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抑制,我们就不能修正、引导、利用我们的冲动。

正是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力量之间,我们找到了相互的平衡作用,进而用心来培养我们的习惯。我们做这些不会意识到需要什么努力,也不需要用推理或知识去完成他们。它们几乎成为一种习惯性动作。但是,产生这种习惯性动作的并不是本能,而是习惯。我们知道一个人在成长中没受过遵守一定的规则的教育,而只是匆匆忙忙接受了一些纪律方面的知识,他会经常犯大错或过失,因为他是被迫在某时某地“执行”自发行为所需的所有协调动作,并在警觉和意识的控制之下指导这些动作,这种长期不断的努力根本无法与具有高雅风度的人的“习惯”相比。对于后一种人来讲,意志会在意识之外或其边缘进行不断地调整,以使自己拥有新的发现和做出更大的努力。和成人相比,儿童是一个发展还不太平衡的小生命,他们往往容易冲动,并得自己吞下由此带来的苦果,他们有时还会屈服于抑制力。在儿童身上,意志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力量还没有融为一体,还没有为他塑造出一种新的个性。直到心理萌芽时期,这两种力量仍然处于分离状态。不过我们不应放弃努力,因为这种融合以及相互适应是一定会发生的,并将在他的潜意识中起到支持作用。

所以,我们应当尽早诱发孩子们的积极行为,因为从人的发展上来说这是最根本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的目的不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早熟的小绅士,而是要促进他锻炼自己的意志,更早地建立抑制和冲动之间的相互联系,为此,我们应该让孩子和小朋友们一起活动,从日常生活中锻炼他们的意志。让他专心致志于某项工作,并抛弃一切与完成此项工作无关的活动。让他选择力所能及的有益于肌肉协调的运动,并坚持下去,直到使这种肌肉协调的动作成为习惯。当他开始懂得尊重别人的工作时;当他耐心地等待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从别人手里抢东西时;当他四处走动时,应该既不会撞倒同伴,也不会踩到他们的脚,或者把桌子弄翻,这些都表明他正在锻炼自己的意志,正在努力使冲动和抑制趋于平衡。这种态度的形成便是孩子在为融入社会生活做准备。

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只是让孩子们整天像机器人一样呆坐在那边,彼此之间不准互相说话或者交流,没有任何发生联系的可能性,那孩子们的社会活动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提高。只有通过自由交往,让孩子们彼此之间进行相互适应的训练,他们才能建立起社会的概念。仅仅对他们进行应当怎么做的说教,是无法达到培养意志的目的的。要让孩子们的举止优雅得体,只向他们讲一些耳熟的老套的“礼貌”“权利与义务”等观念是不行的,也会增长他们的逆反心理。就像我们不可能只对一位专心致志的学生讲述弹钢琴的指法就能让他弹奏出贝多芬的奏鸣曲一样。在所有类似的事情上,要使孩子发展定型,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锻炼他的意志力。

善于调动孩子所有有用的机制,非常有益于孩子早期性格的教育。就好比运动一样,让孩子们做体操是非常有用的,因为没有得到锻炼的肌肉是不可能完成需要肌肉力量的运动的。甚至为了保持心理活动的能动性,类似体操的运动也很有必要。没有得到锻炼的机体是不完整的,一个肌肉无力的人一定不愿意从事各种活动。当需要采取行动脱离危险时,他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因此,一个意志薄弱“意志低下”或者“丧失意志”的孩子,会很快适应一所让所有的孩子都呆呆地坐着听或假装在听的学校。但是,许多这类孩子的结局是在医院里治疗神经错乱,他们的学校通知单上往往有如下评语:“表现优秀,学习进步。”对于这样的孩子,一些教师总这样说:“他们真乖。”这样,这些孩子们便可免受任何干扰,从而可不受打扰地沉浸在虚弱之中,就像流沙一样吞没他们。而那些生性好动的孩子,却被当做是制造混乱的人,被斥之为“调皮精”。他们的好动还被进一步指责成侵犯其他同学的利益,而他们的“侵犯”往往是这样的,千方百计使处于静止状态的同学激动起来,以便融入他们的队伍。另一个极端是受到抑制力支配的孩子,他们常常害羞到了极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犹豫不决,即使给他们施加一些外部刺激,勉强回答了问题,但声音很小,有的在答完问题后居然会哭起来。

对于以上三个类型的孩子,有必要让他们参与自由活动的锻炼。当一个意志薄弱的孩子看到其他孩子在进行有趣的运动时,这会给他带来最有益的刺激。当孩子们从被监视的状态解放出来,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行动时,这种有规律的训练会使他们在过于好动与过于抑制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这也是使全人类获得解放的重要途径,它使弱者获得力量,使强者更加完善。缺乏冲动和抑制之间的平衡不仅是病理学中一个常见的事情,而且在正常人当中也不新鲜,虽然这种程度没有那么严重,但其常见性则与我们在社会外部领域中所遇到的教育的种种不足和缺陷有关。

冲动是魔鬼,它常常给人造成危害,同样也会让正常人因为轻率的行为而痛苦不堪!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冲动会给人们带来莫大的伤害,使他们的事业遭遇挫折,而且自己的才能也得不到施展。他像遭受一种本来可以避免的不幸一样,受到一种清醒的劳役的折磨。一个从病理学上讲是他自己抑制力的牺牲品的人肯定是更不幸的受难者。他虽然只是静止不动保持着安静,内心却渴望能够活动。无数次得不到满足的冲动折磨着一个想从事艺术和工作的灵魂。为求得医生的帮助,或求得高尚灵魂的安抚,他多么希望倾诉自己的不幸,他感到了一种被活埋的可怕的压抑。有多少正常的人经受过同样的痛苦啊!他们一生中有许多恰当的时机,让他们表现自己的价值,而他们却没有这样做,多少次想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扭转困难的局面,但是心扉已经关闭,嘴里也就保持了沉默。他们多么热切地盼望向某个能够理解他们,启发他们,安慰他们的高贵的灵魂倾诉啊!但是,当他们面对这样的人时,却一句话也说不出,他们唯一的回答是内心的苦恼,“说吧!说吧!”他们意识深处的冲动说道,但抑制却像不可抵抗的自然力量一样无情地塞住了他的嘴巴。如果想治愈这种病症,没有什么其他办法,只能通过自由运动的教育,让他们的冲动抑制达到相互平衡。

需要说明一下,那种潜意识里能够采取正确行动的人,并非我们所讲的那种有意志的人。上面已经提到,意识不干预其他自发的需要。一位很有修养、出身非常高贵的女士也许是一个“毫无意志”“毫无个性”的人,尽管她或许已经获得产生外部事物的机械意志的最严格的机制。有一种自发的基本品质,人与人之间的表面关系和社会大厦都建立在此之上,这个品质就是“连续性”。社会结构是建立在人能够不断地工作,能在一定的范围内生产这样的事实基础之上的。一个民族的经济平衡也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作为人类繁衍基础的社会关系是建立在依靠婚姻关系而存在的父母不断结合之上的。家庭和生产,这是社会的两大支柱。它们立足于最伟大的意志品质:坚定性或持久性。

这种品质是一个人内在个性和谐的象征。没有它,人的生命就像是一个分离成单个细胞的身体,而不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就像许多不连贯的插曲处于一种混杂的状态。这种基本的品质体现了个人的情感和思想的脉络,即他的整个个性时,它就是我们所说的“性格”。一个有性格的人就是一个坚定不移的人,一个忠实于自己的言行、信念和感情的人。恒久性的这些不同表现的总和代表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坚持不懈地工作。

比如一个堕落的人,他在萌生最初念头之前,在失足之前甚至在放弃高尚的信仰之前,往往表现出懒惰或不能持久工作的迹象。一位忠厚老实、举止得体、开始蒙受大脑疾病折磨的人,在表现出暴力动机,或行为上的失常,或任何神志不清现象之前,总有一种先兆:他不可能再致力于工作。人们都认为勤劳的姑娘会成为贤惠的妻子,一个好工人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能给妻子带来好运。这个“好”指的并不是能力,而是坚持不懈、不屈不挠。例如,一个在制作小工艺品方面有高超技艺,但缺乏工作意志的冒牌艺术家,不会被认为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知道他不仅不能兴家立业,反而还是一个可疑的危险分子。他可能会成为一个不称职的丈夫、父亲、危害社会的公民。相反,一个最谦卑的虔诚工作的手工业者,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创造幸福和宁静生活的要素,就像人们议论的,他是有个性的人,能够征服世界的人。

一个在精神生活中建立起内在秩序与平衡,使个性得到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坚持不懈的孩子,他将能够和成人一样造福于集体。这位专心致志地对自己进行训练的孩子,正在全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坚定执著的人,一个个性十足的人,一个优秀全面的人。他正在努力追求那个基本的特征:坚韧不拔地工作。只要孩子能坚持不懈,那么,他选择什么工作都一样。因为具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是工作本身,工作只是培养和丰富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途径。

不要轻易去打扰孩子,哪怕你认为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孩子去做,也不要随意改变孩子的学习兴趣,哪怕你认为地理比数学更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修养。这样做只会混淆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这些人为了虚荣而毁了孩子的前途。需要指导的不是一个人的修养,而是人本身。

如果说有韧性能够坚持是意志在起作用的话,我们所做的决定就可以视为通过意志所采取的行动,为了完成有意识的行动我们就必须做出决定,而决定总是选择的结果。我们如果有几顶帽子,那么,我们出门时就必须决定戴哪一顶,褐色的还是灰色的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选择一顶。因为在做这样一个选择时,我们得有自己的动机,不论这种动机是偏爱灰色的,还是褐色的。最后,某一动机占了上风,就做出了选择。显然,戴帽子出门的习惯使我们的选择更加容易。我们几乎觉察不出哪一种动机在我们头脑里起作用,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丝毫没有任何努力的迹象。我们的有关哪一顶帽子适合于上午戴、下午戴、到剧院戴或是去运动场戴的知识,使我们不会有什么内心冲突。但是,如果我们要花钱买件礼物,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从可供选择的琳琅满目的东西中我们到底选择什么呢?我们如果对这些东西知之甚少,便会担心。我们想选择一件艺术品,但对艺术不大懂行,就怕被骗或出丑。我们不知道是选择一条彩带呢,还是一只银碗更合适。于是我们感到需要有人对这些我们不了解的事情加以指点,我们便去求教。

当然,别人的意见只是一个参考,它只是为我们选择的时候多了一些帮助,与我们意志上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意志是我唯恐失去的东西,它与做决定所必需有的知识不同。我们在听了一个或几个人的建议后做出的选择带着我们自己的印记,是我们自己的决定。一位家庭主妇为客人准备晚餐所做的选择也是同样的道理。她对这种事情经验丰富,鉴赏力高,因此做这种决定时很愉快,并不需要外来的帮助。但是,并非每个人都是那么有决断力。我们大部分做出的决定,都需要开动一下脑筋。所以意志薄弱的人就会像避免一件令人厌烦的事一样,竭力避免去做出选择。如果可能,这位主妇将决定留给厨师来做。而对于一个服装师来说,选择某种礼服需要从众多动机中选择适当的动机,必须三思而行。服装师知道这种决定只有经过长期的犹豫之后才能做出,便说选这件吧,这件您穿太合适了,这位夫人点头同意。与其说是服装使她感到满意,倒不如说她想不动脑筋就做决定。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做出选择的一生。我们锁好房门出去时,清楚地知道锁门这个动作,确信房间已安然无恙,才决定出去。

我们只有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势,从而摆脱对他人的依赖。清晰的思维和做出决定的习惯的机体结构,给我们以自由感。将我们束缚于屈辱的奴隶状态的最沉重的锁链,莫过于无力做出自己的决定,以及由此必须依赖别人。怕犯“错误”,怕在黑暗中摸索,怕承担我们不一定认识得到的错误后果,使我们像一条拴着链子的狗似的跟在别人后面。最后就会完全陷入依赖的泥潭。如果没有人出主意,我们甚至连一封信也不会发,一块手帕也不能买了。

在这样的状态下,一旦有什么突发事件发生,需要我们当机立断时,性格懦弱的人就会显得犹豫不决,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尾随于意志坚强的人的后面。我们看到,他已经不知不觉地被梦魇般的屈服所缠绕,他已经向将给意志薄弱者带来灭顶之灾的深渊迈出了第一步。因此,青年人越居于服从的地位,越无能力锻炼自己的意志,就越容易成为这危机四伏的世界的牺牲品。

最好的办法就是勇于抗争,而不是逆来顺受,这种锻炼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举个例子,一位家务缠身,任何事情都习惯于自己做主的家庭妇女,就比一位还没有孩子,整天无所事事,懒洋洋地打发时光,习惯于服从丈夫意志的女人更能适应社会。擅长做家务的那个妇女如果不幸成了寡妇,由于日常的锻炼,她依然可以接手丈夫曾经的事业;而后者那位类似于寄生虫一样的贵妇人,可能要另寻保护了。如果不幸这时她已经是徐娘半老,那么很有可能晚景凄凉。“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成功商人都要求年轻漂亮的,中年妇女显然没有什么市场竞争力。因此,一个意识到要靠自己拼搏的人,就会像一个职业拳击手那样,拼命地进行拳击或者决斗的训练,以增强自己的力量和技巧。他不可能整天把双手抱在胸前,祈祷上苍的垂青。这是再明显不过的道理,如果那样整天无所事事,他只会成为一个失败者,要么就在别人的保护下苟活,这在现实生活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