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能当高中教师吗

学前教育专业能当高中教师吗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园网二期工程完成,学校电教中心成立。宁县二中已成为县城育才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到目前为止高中在校班级42个,在校学生2605名,比改革开放初增加了5倍,比本世纪初增加了3倍,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满足了学生及家长求学的迫切愿望。宁县二中作为县城唯一所完全中学,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问题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向来都是非常重视的。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学校规模较小,教师总数只有60人,高中

宁县二中改革开放30年办学历程回眸——谨以此文献给改革开放30年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学校发展历程,追寻几代人为之奋斗的足迹,总结30年来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经验,审视30年学校发展的得与失,对促进今后学校科学协调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30年学校发展的经历者,见证人和教育教学实践者。有责任叙写这一段学校发展史,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激励后人,憧僚未来。

30年宁县二中发展的基本历程。

翻阅二中30年的教育发展史,教育似乎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二中承载着培养人的神圣使命,推动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似乎维系着县城旺盛的生命活力,二中的灯火点亮了几万个家庭的希望。教育似乎成为不断调节人的精神世界的阀门,二中的办学成果直接影响着市民道德水准和文化意识。教育改变了愚昧,教育促进了社会进步。二中在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宁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改革开放的宁县二中教育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后期是治理整顿,恢复发展阶段。这阶段对“两个基本估计”的否定,推动了教育思想的解放。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提出,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谈话为拔乱反正和治理整顿奠定了思想基础。学校纠正冤假错案,使一批才华横溢的教师重新回到学校工作;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解决外地教师农转非,子女就业及住房等实际困难;整顿教育教学秩序秩序,扭转愚昧无知横行、无政府状态严重的局面。改变了教育的落后面貌,使教育走上了健康发展轨道。

第二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未到本世纪初为教育改革、振兴发展阶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共识的形成,确立了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学校以此为契机,深化三项改革(内部体制、课堂教学、后勤服务),制定发展规划:先后制订了《实施素质教育三年规划》、《1997年一2000年发展规划》。学校还提出了新的校训和“四风”。这些为学校事业全面发展和振兴明确了任务和确立了目标,学校进入了全面改革、振兴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从“十五”开始到2008年为提速发展、不断创新阶段。这一阶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不但使我们对教育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也使教育事业逐步回归到它的本质。学校改革创新的力度不断加大,党和政府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局面已经形成,办学规模、办学实力、投入体制、学校建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校实现了管理人本化、建筑楼房化、设施现代化、校园生态化、办公网络化。

30年宁县二中各项事业实现了历史跨越

一、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改革开放初期,即70年代末,学校有标志性建筑“工字办公房”,它座落在学校中央,共21间平房,当时为学校行政管理中心,教学指导中心,师生集会中心。工字房前后两侧为教室和师生宿舍,教室5排共15间,教师宿舍有7排共75间,学生宿舍有4排共40间,师生住宿困难,个别教师和部分学生住南山土窑洞。现在校园留存的唯有教学楼后面左侧那棵古柏,当时树上有一铜钟,学校一切指令由它发出。操场当时是内有门而外无墙,既是学生活动场所又是群众行走大道。从1999年开始,学校旧貌改造工程全面启动。2001年建起实验楼,2003年1号学生宿舍楼建成投入使用,2004年科技教学楼建成,2005年图书楼竣工,2006年2号学生宿舍楼建设完成,在这期间,分别建起餐饮楼、锅炉房、舞台、校门和东西两处水冲厕所。共计楼房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基本实现了学校楼房化。

从2001年起,学校努力提升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水平,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2001年校园网一期工程启动,建成两个多媒体计算机房,1个多媒体语音室,1个多媒体视听教室,1个中心控制宣。同年6月,教学楼32个教室安装了英语听力系统,当年高考投入使用。2005年2月。校园网二期工程完成,学校电教中心成立。增加电子备课室一个,改建学生机房2个,补充电脑7l台,主控室产品升级,建成数字化校园。完成了100兆光纤接入和147个节点宽带校园网升级建设,实现了校园网络化和多媒体化。这一时期,学校图书室、实验室按照标准化、现代化要求建设,图书室增加了3个,实验室增加到10个。阅览室扩大了两倍,使学校三室建设上了档次。2005年初,学校绿化美化工程全面启动,建成草坪两处,花园3个,花坛10个,花径2个,硬化场地近30000平方米;建成前院草坪雕塑两尊;整理硬化了操场,建成了300米环形跑道;校园道路硬化工程已经结束,这一切使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宁县二中已成为县城育才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80年代初,学校共有教学班24个,其中高中12个,初中12个,学生共1215人,其中高中584人,初中63l人。到90年代中期,全县“普九”攻艰战拉开,县城周边地区小升初必须达到95%以上。随后10年间,初中部学生猛增,最高峰达到1500左右,由于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代新型农民,始走南闯北见世面,学技能、挣大钱,家庭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供孩子上学成为一个农家对未来的重要选择,加之高校规模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作为县城中学必须率先考虑高中发展问题,2001年学校开始高中扩招,2002年高中扩招数量增大步伐加快,当年在校生人数超过3000人,为历史最高。面对学生上高中难的问题,为了缓解学生升学压力,满足县内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县政府、决定学校建办独立高中,从2003年初中部开始停招,到2005年初中部全部脱离,独立高中建制形成。到目前为止高中在校班级42个,在校学生2605名,比改革开放初增加了5倍,比本世纪初增加了3倍,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满足了学生及家长求学的迫切愿望。为老区孩子圆大学梦和走出贫困、面向全国提供了平台。

三、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宁县二中作为县城唯一所完全中学,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问题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向来都是非常重视的。早在改革开放前夕,县政府曾召开教育专题会议,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关于“宁县中学(当时的校名)教师配备和补充问题。”会议讨论决定从全县各中学选调一批优秀教师补充学校教师缺口。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学校规模较小,教师总数只有60人,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只有15%左右。这一时期教师爱岗敬业,个人综合素质普遍较好,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师资比较满意。随着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学历补偿教育的大力推进和师范院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任职从教,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在不断上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经过数年的努力,到90年代中期,学校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已达到60%,初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已达到80%。进入21世纪,学校高中扩招和初中分离,致使高中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也无法保证教学之需要。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保证正常运转,学校采取骨干教师超量代课,普通教师跟踪听课和学教结合等手段强行推进。这一时期教师补充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年至2005年主要是基层选聘、学校把关、县局监督调配。第二阶段:2006年至2008年面向省内师范本科院校选招,原则是以宁县籍为主,三年共招回20多名。在教师数量充足之后,学校教师教育工作重点放在校本培训和专业发展方面,即增加培训投入,培养骨干队伍,培育优势学科,努力实现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163人,其中专任教师127人,比80年代初增加103人,本科学历101人,占专任教师81.1%,比80年代初增长66.1%,比2005年的54%增长了27.1%。教师的师德素养、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年龄、性别、学科、专业、职称结构也都有了显著改善。他们目前承担着全县高中教育的繁重任务,为全县的人才培养奉献着自己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

四、教育整体办学水平明显提高

1996年,我校率先完成了服务社会的“普九”任务。这一时期,学校把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全校教育工作重点,推动学校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校学生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都有明显的提升。2005年,初中部最后一届学生毕业,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初中办学历史。建办成独立高中之后,学校提出“质量强校”战略,把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首要任务。面对学生普遍起点较低的状况,学校坚持“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学生发展目标。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高考成绩蝉联宁县16冠,位居全市前列,高考15名学生高中省市县状元,改革开放30年来为高校输送新生6800多名,高考2006年二本以上进线317人,进线率32.65%;2007年二本以上进线270人,进线率29.54%;2008年一本进线101人,占全县60.5%,二本以上401人,进线率35.58%,占全县52.1%.近3年高考进线率位居全市前列、保持全县第一。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它维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维系着学校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公信力

五、学校办学声誉与日俱增。

30年来,宁县二中桃李芬芳,英才辈出,2万多名学子从这里走向大江南北,五湖四海,他们中有我国驻外外交官,有引领社会进步的公务员,有保家卫国的三军将领,有蜚声文坛的作家诗人,有在国际、国内科技和经济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更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建设者,在平凡在岗位上为甘肃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1987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学校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1990年9月,学校被评为“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2004年,学校被评为庆阳市首批示范性高中。2006年9月,学校再次荣膺“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10年,学校获省、市、县各种奖励百余次,教职工中先后有75人次分别获国家、省、市、县奖励。宁县二中已成为全县乃至周边地区学生向往的学校,家长信任的学校,社会支持的学校。

30年改革开放,30年教育辉煌。宁县二中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抢抓发展机遇,秉承优良传统,坚持和谐发展,追求教育真谛,全体教职工用心血和汗水,培育了更多的栋梁之材,书写了学校厚重历史。这一切得益于学校历届领导接力棒式传承,得益于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对教育的倾情支持的投入,得益于二中几代人的孜孜追求。我们为学校的昨天而自豪,我们为学校的明天而充满希望。

(此文发表在《求索》2008年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