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注学生素养的学校课程研究

关注学生素养的学校课程研究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从我校实际出发,提出了“开发《科学》课程,提高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在优化学校课程体系的思考与行动中,我们逐步梳理并形成了初中生成长发展的“核心素养”研究课题。“基于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构建与实施研究”课题于2012年3月成功立项为市级规划课题。

——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教育科研促进学校发展”案例

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 李正辉

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原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的市重点中学延安中学的初中部。自独立办学至今的十五年间,延安初级中学经历了从一个普通初级中学到市重点完全中学的发展过程。十多年间,延安初级中学获得了快速、优质、高效发展,先后获得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铜牌)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绿色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和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职业奉献精神,学科教学知识、技能扎实,教育科研兴趣浓厚的师资队伍。

在延安初级中学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艰苦探索中,学校始终继承“老老实实办学,呕心沥血育人”的办学传统,始终坚持“数学特色,科技见长,人文相济,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始终牢记“自信、自强”的校训,始终实施“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身”的“四会”育人举措,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开拓创新,具有国际教育视野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从而逐步实现“面向国际、管理和谐、师资雄厚、申城一流”的学校发展定位

伴随着学校逐步发展和前行的进程,如何实现学校发展定位以及如何构建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一直是学校关注的关键问题。在遵循“科研强校,科研强教,科研强人”的学校发展策略下,学校紧紧依托教育科研的发展,铸品牌,创特色,构建适应学生成长的课程体系,使得教育科研成为了学校发展的腾飞之翼。

延安初级中学的教育科研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无论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还是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无论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还是学校课程的优化与重构,教育科研工作始终是坚强的后盾和强大的支撑。事实上,“关注学生素养”已成为我校科研开展的立足点,“为学生成长奠基”也已成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核心价值所在,而在整个科研过程中,“学校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一直都是我们的关键抓手。

回顾我校十多年教育科研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其一是始终秉持“为教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理念;其二是十年磨一剑,铸就新辉煌。延安初级中学教育科研的开展与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解剖麻雀”的突破阶段(2003—2006年):注重科学素养提升和科学课程构建

2003年,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来到我校,生源的差异与学校特色发展产生了矛盾。如何提高学生素质?结合学科发展和学校原有的科技教育传统,以二期课改的新课程——《科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在开发的过程中吸引学生,发展学生的科学兴趣与追求、提高学生的发展性能力,以及使《科学》课程本身更系统、完善。为此从我校实际出发,提出了“开发《科学》课程,提高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课题从树立师生的“大科学观”入手,以教材整合,培养科学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等为需求,不断完善科学课程,丰富科学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把科学兴趣转化为科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科学所能赋予他们的力量以及科学所能带给他们的欢乐,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提高。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科学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统一在“科学素养”下,不断地通过对《科学》教材的二次开发,实现了教材的校本化实施,凸显了课程的选择性和综合性,衍生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大幅提高,并形成了一支高水准的科学教师队伍。

把“科学课”当“麻雀”,把《科学》课作为研究切入点,学校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初步尝试到“科研引领”带来的“人”的发展,即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学业成长,以及“科学”学科的稳步发展。

第二阶段:“以点带面”的整合阶段(2007—2010年):人文素养与综合理科能力培养并重

随着市区级课题“开发《科学》课程,提高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顺利结题,学校教科研工作侧重于选好“点”,带动整个工作或学科“面”,有效整合。学校以“校馆合作开发初中历史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和“均衡化背景下,初中生综合理科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引领课程与教学工作。

为加强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现代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一代新人,同时为学校完善“数学特色、理科见长、人文相济、和谐发展”的课程特色,“校馆合作开发初中历史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通过利用以博物馆为主的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开发形成校本课程,以校馆合作为切入点,通过教师、学生和专业人员的共同活动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从而形成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的和谐开发与利用,形成学生、教师、博物馆、学校甚至社会多赢的局面。

“均衡化背景下,初中生综合理科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于2007年3月。课题旨在提高初中学生的理科综合能力,体现在显性与隐性两个方面。显性能力的提高指学生理科各科成绩的稳定及同步提升;隐性能力则指学生在综合学习中建立的自信与快乐意识,对理科形成的兴趣、创新意识及整合能力。通过制定出涵盖预备、初一年级所有理科课程的知识点融合汇总表,和形成跨学科集体备课制度,实现教学形式上的创新、系列特色教案、整合学科知识、提升教学层次。

“校馆合作开发初中历史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课题扣住“人文素养”,带动文科学科,强化学科研究,“均衡化背景下,初中生综合理科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则面向科学、数学、物理、劳技等学科,强化学科间的综合与联动。一“文”一“理”两大课题,带动全校各学科深入开展课题或项目研究,各学科组努力将教学中有价值的热点问题形成课题,用课题研究的形式深入思考、前瞻考虑。

第三阶段:“连线成片”的跃升阶段(2010—2013年):关注学生素养,优化学校课程体系

在前两个阶段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到“素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在优化学校课程体系的思考与行动中,我们逐步梳理并形成了初中生成长发展的“核心素养”研究课题。“基于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构建与实施研究”课题于2012年3月成功立项为市级规划课题(以下简称“核心素养”课题)。

“核心素养”课题以“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为内涵,将学校课程设置与实施、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以及组室建设和师资发展等多方面融为一个整体。课题旨在通过学校课程的构建、优化、实施,推动教师们的教育观念转变、课堂教学转型和教学方法变革,真正落实“延安学子”的培养要求,培养具有延安初中特质的学生。“核心素养”课题的开展,显示了学校培养延安学生素养发展的时代需求,明确了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延安人”;同时,它亦提出了基于学生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优化与实施的一揽子行动研究和设想,努力在课程建设上“铸品牌,创特色”。

“核心素养”课题作为横贯学校工作的纵横“线”,其强大的生命力将各方面的工作管理与实施连成“片”,各学科组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大力开展学科教学改革与研究。例如,从“阅读素养”出发,衍生出区级重点课题语文组课题“初中生阅读力培养的序列研究”和英语组课题“初中生英语阅读作业设计的行动研究”;立足于“数学素养”培养,数学组开展了区级重点课题“培养六七年级数感的数学活动研究”的研究;为深入开展“科学素养”的教育落实,物理组进行了区级重点课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设计与实施研究”的研究,生化组进行了区级重点课题“上教版初中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研究”的研究等等。除此之外,多项校级课题也蓬勃开展,蔚然成片。一条主线,连线成片,我校科研开展进入到一个“跃升”阶段。

在强化“科研引领改革,改革促进发展”的过程中,我校已将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乃至后勤保障等诸多工作,用科研有机整合成一体,极大地推动着学校、教师、学生优质持续地发展。

在“开发《科学》课程,提高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以《上海市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为依据,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目标,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认知发展规律,在不同的年级设计安排了逐级递升的教学要求,并依此逐步构建了引导学校学生走向自主探究的《科学》学校课程框架。在“校馆合作开发初中历史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开发了校馆特色资源整合的学校历史课程与校本教材。目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也正在构建中。适应学生素养发展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并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例如,我校学生在2012美国数学邀请赛(AMC 8与AMC 10)、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第28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海学生英文报》杯上海市初中英语竞赛等多项比赛中,共计有三百七十八名同学获国际级、国家级、市级、区级等奖项,成绩显著。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从课题立项、中期评估到结题撰写论文,课题组教师们经历了一个完整又极富挑战性的科研过程。教师们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深刻认识了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而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例如,在“开发《科学》课程,提高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科学教师在科学知情意行、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敬业精神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而且在课堂上能有效组织学生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教学探究活动;在“校馆合作开发初中历史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以博物馆资源(含网络博物馆)引进新信息、搜索新动向,设计问卷,制定调整教科研方案,联动专业引领,即同行引路、骨干引导、专家引领,指导并促进教师的教科研。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知识、理论、能力和水平,打造出一支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的平等合作即“伙伴式团队文化”,实现共同的“专业”成长的历史教师队伍。课题研究的开展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例如,我校政史地组荣获上海市团队创先特色班组,生化组、语文组荣获长宁区第十一届教学工作研讨活动优秀教研组。我校教师六人次获上海市、长宁区园丁奖。二十七名教师获长宁区第十一届教学工作研讨活动“长教杯”、“希望杯”教学评优初中组一、二、三等奖。

学校在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中巩固与发展了学校的特色,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提高了知名度。例如,在“开发《科学》课程,提高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浓厚科学教育氛围的形成、科技教育工作机制的优化、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提升与大批科技特长学生有系统有目标的培养,巩固和发展了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很多专家莅临我校指导工作时,对我校的科技教育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如原市教研室孙元清主任曾说:“延安初级中学从领导到教师,都非常重视科技教育,重视科技教育特色的构建。”此外,我校科学组教师参与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与交流、各级别的教学展示活动与教学评优活动中的获奖、学生在各级科技类竞赛评比活动中的获奖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同时,学校也获得了长宁区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全国绿色学校、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试验基地、长宁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学校的科研工作,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学校于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连续获得长宁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延安初级中学教育科研的开展与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生动地呈现了学校在教育科研发展上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取得的优异成果,凸显了教育科研在学校优质发展中的强大推动力,践行了“科研引领改革,改革促进发展”的学校需求。学校通过高质量的课题研究,逐步构建起适应学生素养发展的课程体系,推动了学校创新发展和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学校以“科研引领,课题推进”的发展策略,形成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促进了学校的优质发展。

我校有严格的《科研管理制度》,以制度的建立健全为抓手,逐步健全和完善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体系,学校科研室充分利用校务会、行政会和教工大会,充分讨论学校科研工作。利用校园网指导科研开展及宣传展示科研工作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同时,科研室不断完善学校科研考核制度,除常规的课题奖励、论文奖励之外,每学期特定设立科研学期考评奖励。这些举措,在教师中形成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激励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习、思考,并能将问题转化为案例、论文或者课题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延安初中历来注重科研队伍建设,学校党支部书记分管科研工作。科研室设主任一名,科研干事两名,每个教研组、年级组设科研员兼信息员一名,构建了一支集中多学科背景又有教学、德育、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经验的科研队伍。科研室制定了《科研员管理办法》和《科研员考评办法》,建设了一支在教研组、年级组能协助组长开展科研工作的生力军。科研员们积极推进了“学校科研基层组织”建设,有力地助推学校能立足于学科基层组织开展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等课题研究,构建了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学习型组织,并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

在学校的发展中,“树品牌,创特色,谋发展”,离不开教科研工作的支撑。多年来,延安初中一贯坚持大力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了课题申报与研究的良好氛围,成效显著。学校加强核心课题和区级课题的研究,仅以2010—2013年间为例,我校申报并立项研究的区级课题共十一项,其中市级课题两项,市教育学会课题两项,区优青项目两项,同时积极参加国家级课题子课题研究一项。此外,学校积极推动校级课题研究。鼓励、倡导教师们将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或有价值的想法,形成项目或校级课题进行研究,切入口小一点,研究周期短一点,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提升组室建设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水平。

在科研工作开展中,学校不断地总结科研管理方法,努力形成延安初级中学的科研管理、开展特色。在多年的科研开展工作中,延安初级中学初步形成了开展科研工作的鲜明特点。具体而言:坚定一个定位,即“科研引领改革,改革促进发展”的服务、引领的强校定位;力求两个发展,即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引领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推进三个加强,即加强营造学校科研氛围、加强科研工作方法培训与指导以及加强市、区、校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管理与服务;实施四个原则,即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和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此外,学校科研还形成了五种模式:一是科研与学校管理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二是科研与学校课程建设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三是科研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四是科研与组室发展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五是科研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的研究模式。

在以“科研引领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的要求下,学校积极参加区域科研交流活动,极其重视教育科研成果、教育科研经验的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学校“核心素养”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致力于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重构,努力构建“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认真规划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课程计划。科研室制定了学校2011学年、2012学年学校课程方案,其中《2012学年延安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获得长宁区2012年学校优秀课程方案,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课程梳理、课程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