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血液流速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血液流速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血液供应大多来自右冠状动脉,少数来自左冠状动脉旋支。肺小动脉受神经体液调节,肺动脉压升高可引起肺小动脉的痉挛以保护肺毛细血管防止水肿的形成,但长此以往将引起肺小动脉的血管壁中层平滑肌肥厚,从而形成慢性肺动脉高压。血管是血液运输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其中,直捷通路是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和通血毛细血管进入微静脉的主航道。

一、心脏的血管

心脏的动脉供应主要来自冠状动脉;心脏的静脉绝大部分经冠状窦回流到右心房,少量直接进入心腔(主要是右心房)。

1.动脉 冠状动脉分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分别开口于主动脉窦的左窦和右窦内。左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左窦,在肺动脉干和左心耳之间左行,随即分为前降支和回旋支。前降支走行弯曲,绕心尖切迹至后室间沟,途中向左侧、右侧和深面发出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部分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前2/3部(其中有右束支和左束支的左前分支通过)。当前室间支闭塞时,可发生左室前壁和室间隔前部心肌梗死,并可以发生束支传导阻滞;回旋支走行于冠状沟中,绕过心左缘至左心室膈面,沿途发出分支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侧面和膈面。回旋支闭塞时,常引起左室侧壁或膈壁心肌梗死。

右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右窦,在右心耳与肺动脉干根部之间进入冠状沟,绕行至房室交点处分为两支: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主要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1/3部(其中有左束支后分支通过)及部分左心室膈壁。

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血液供应大多来自右冠状动脉,少数来自左冠状动脉旋支。窦房结供血不足会引起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结供血不足会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2.静脉 心脏的静脉之间有丰富的吻合,主要经冠状窦回流,此外还有心前静脉和心最小静脉途径。冠状窦位于心脏膈面的冠状沟内,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其右端开口于右心房。心脏的绝大部分静脉血都回流到静脉窦。其主要属支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心前静脉有2~3支,起于右心室前壁,跨右冠状沟,开口于右心房;心最小静脉是位于心壁内的小静脉,直接开口于各心腔。

二、肺循环的血管

肺接受支气管循环及肺循环的双重血液供应。支气管循环属于体循环系统,直接来自主动脉,属于肺组织的营养循环血管;肺循环接受右心室输出的血液,经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还对静脉血起过滤和储存的作用。

1.肺动脉干位于心包内,起自右心室,在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肺动脉和右肺动脉,供应呼吸性小支气管以下的肺组织。肺动脉壁薄,顺应性较大且周围肺组织疏松,可以随血容量的增加有很大的伸缩范围。肺动脉沿支气管行进,分支为小叶间动脉及肺小动脉,最后分支为肺毛细血管分布于肺泡。肺小动脉受神经体液调节,肺动脉压升高可引起肺小动脉的痉挛以保护肺毛细血管防止水肿的形成,但长此以往将引起肺小动脉的血管壁中层平滑肌肥厚,从而形成慢性肺动脉高压。肺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肺泡壁及肺泡间隔,通过肺泡-毛细血管屏障完成气体交换。肺毛细血管网的容量储备极大,正常安静状态下只有1/15~1/10的肺毛细血管网开放;在剧烈体力活动情况下,静脉回流血量增加,肺毛细血管网可以大量开放,甚至全部开放以保证大量静脉回流血液的气体交换。

2.肺静脉起自肺门,由各级小静脉汇集成小叶间静脉,再沿支气管分支汇入左上、左下肺静脉和右上、右下肺静脉,向内行注入左心房后部,从而将含氧量高的动脉血注入左心。心包脏层的血液向肺静脉系统引流,心包壁层的血液向体静脉引流,所以左、右心力衰竭都可以引起心包积液。肺静脉的管径比相应的肺动脉分支细,能限制血液的回流及维持肺毛细血管的压力,从而保证了肺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气体交换及液体渗出。此外,当肺静脉有部分阻塞或发生肺静脉高压时,肺静脉的部分血液可以通过支气管静脉及奇静脉系统回流入上腔静脉,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

肺循环路程较短,肺动脉主干及分支的横截面积较主动脉大,血管顺应性较高,对血流的阻力较小,肺动脉的压力只有体循环压力的1/6左右。而右心的心排血量与左心大致相同,所以肺循环血流量大,流速快,呈现高排低阻的特点。

三、体循环的血管

血管是血液运输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血管壁坚厚,富含弹力纤维,具有可扩张性和弹性;静脉数量较多,口径较粗,管壁较薄,容量大;毛细血管在组织中呈网状分布,连接小动、静脉的末梢,在物质交换和体温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1.动脉 主动脉是体的动脉主干,自左心室发出,先斜向右上,称为升主动脉,再向左后弯曲成主动脉弓后,沿脊柱左前下行,称为胸主动脉,穿膈主动脉裂孔进入腹腔移行为腹主动脉,至第4腰椎下缘分为左髂总动脉和右髂总动脉。

左、右冠状动脉由升主动脉发出;主动脉弓移行过程中依次发出头臂干、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等主要分支,提供头颈面部、双下肢和部分胸背部的血液供应;胸主动脉发出分支主要供应肋间、膈上和心包、支气管;腹主动脉主要提供腹部、盆腔脏器和双下肢的血液供应。

2.静脉 肺静脉分为左上、左下肺静脉和右上、右下肺静脉,起自肺门,向内行注入左心房后部。肺静脉将含氧量较高的动脉血输送到心脏。

体循环的静脉较多,分为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含门静脉系)和心静脉系。

(1)上腔静脉:主要由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胸部的奇静脉等重要属支所组成,收集头颈、上肢、胸壁及部分胸腔脏器的回流血液,沿升主动脉右侧下行,至第3胸肋关节下缘处注入右心房。

(2)下腔静脉: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沿脊柱右前方,腹主动脉右侧上行穿后的腔静脉孔入胸腔后穿心包注入右心房,途中接受腹腔、盆腔脏器回流静脉,如肾静脉、肝静脉、肝门静脉和睾丸/卵巢静脉注入。髂总静脉由髂内静脉、髂外静脉汇合而成,主要收集下肢的深、浅静脉如股静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的汇入。

四、微 循 环

微循环是指血液从小动脉流入小静脉的通路。典型的微循环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或称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部分组成。血液循环最基本的物质交换功能,就是通过微循环部分才能得以实现。通过真毛细血管网的通路又叫营养通路,是血液与组织液交换物质的场所。

此外,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还可以通过直捷通路和动-静脉短路发生沟通。其中,直捷通路是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和通血毛细血管进入微静脉的主航道。直捷通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血液速度比较快,其主要功能是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进入静脉,而不是进行物质交换。在骨骼肌组织的微循环中直捷通路比较常见,而在皮肤及甲皱中较少见。动-静脉短路是吻合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通道,在人体的某些皮肤及皮下组织有很多,如手指、足趾和耳郭等。动-静脉短路大多数时候都处于关闭状态,受交感神经支配,在功能上也不是进行物质交换,而是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调节体温,以利于保温或散热。

微循环的生理特点:

(1)血压低:血液从动脉流过小动脉及微动脉后,由于血流不断地克服阻力,因此,血液进入真毛细血管后血压明显降低。毛细血管动脉端的血压为4.0~5.3kPa(30~40mmHg),毛细血管静脉端的血压为1.3~2.kPa(10~15mmHg),这为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提供了动力。

(2)血流慢:毛细血管分支多。数量大,其总的横截面积很大,根据液流连续原理,管内液体的流速与横截面积成反比,则该血管段流速缓慢,这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宽敞的场所。休克时,毛细血管大量开放,横截面积更大,血流更慢,大量血液淤滞在微循环内,从而影响物质交换。

(3)潜在血容量大:安静状态下,一个微循环功能中在约有20%的真毛细血管处于开放状态,这时毛细血管所容纳的血量约为全身血量的10%,故微循环潜在血容量很大。

(4)灌流量易变:微循环的迂回通路是间断轮流开放的,其开放与关闭受“总闸门”与“分闸门”控制。

五、血  压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通常以“mmHg”为单位(1mmHg=0.1333kPa)。血压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因素,其一是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另一基本因素是心脏射血。心室肌收缩时所释放的能量除了一部分转化为动能推动血液流动外,大部分能量用于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并使血管壁扩张,这部分就是势能,即压强能;在心脏的舒张期,大动脉会发生弹性回缩,又将一部分压强能转化为动能,推动血液在血管中继续向前流动。

1.动脉血压是血流对大动脉壁的侧压力,其数值的高低取决于心脏每搏排血量和外周循环阻力的大小。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力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形成收缩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力下降,在心室舒张末期降至最低,形成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即为脉压。脉压则主要受动脉管壁弹性的影响,管壁弹性纤维多,血管顺应性好,则脉压小;相反,老年人由于大动脉硬化,管壁弹性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多,管壁顺应性降低,对血压的缓冲作用减少,使收缩压增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加。心率也能影响舒张压及脉压,心率增快,舒张压增高;心率减慢则舒张压降低。在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其数值约等于舒张压加上1/3脉压。动脉血压的数值主要取决于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所以能够影响这两者的各种因素如心搏排血量、心率、外周阻力等到都是能够影响动脉血压的相关因素。其中,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每搏排血量的多少,而舒张压的高低则反映出外周阻力的大小。

2.静脉在功能上不仅作为血液流入心脏的通道,还起着血液储存库的作用。静脉的舒张或收缩可以有效地调节回心血量和心排血量,从而使血液循环功能更适应机体在各种生理状态时的需要。中心静脉压(CVP)是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其数值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另一指标。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变动范围为0.4~1.2kPa(4~12cmH2O),如果偏低或有下降趋势,则提示输液量不足;如果高于正常并有进行性增高的趋势,则提示输液过快或有心脏射血功能不全。

3.临界闭合压 当血管内压力降至某一临界值时,血液将不再流动,血管可完全闭合,此临界压力值为临界闭合压,它与两方面的力有关,一是使血管扩张的力,主要为血管内的压力;另一种是使血管回缩的力,即管壁的张力,主要取决于管壁平滑肌紧张状态。如血管壁紧张度增加,血压只要轻微下降,就可能引起血管闭合,血流中断,临界闭合压增加,故临界闭合压是血管紧张性的生理指标之一。高血压病的临界闭合压明显增加,而休克时,一方面由于血压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反射性地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导致临界闭合压也增加,造成某些血管床完全闭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