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浦东人口2022总人数

浦东人口2022总人数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浦东外来人口指户籍不属于上海,但生活、工作、居住在浦东新区的人。下面依据几次人口统计数据资料,介绍浦东外来人口增长和外来人口结构等相关内容。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浦东流动人口为73.28万人。与“五普”相比,本市6岁及以上外来常住人口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上升15.5个百分点。经测算,浦东新区6周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47年,比十年前提高1.55年。
浦东外来人口增长情况_边缘化郊区到现代化城区——以浦东基层社会治理探索为视角

浦东外来人口指户籍不属于上海,但生活、工作、居住在浦东新区的人。从1990年开始浦东出现外来人口,但对于外来人口的数量有明确记载是从1993年开始。下面依据几次人口统计数据资料,介绍浦东外来人口增长和外来人口结构等相关内容。

1993年,浦东外来人口约30万人,14岁以下儿童占总流入人口的12.5%;15—59岁经济活动人口比重极大,占82.9%;老年人口占4.6%。性别比例以男性为主,男性占62.8%,女性占37.2%,性别比为168.55∶100。婚姻状况:流入人口有配偶的占55.1%,未婚男士的比重占43.6%。流入者的文化水平层级较低,高中文化程度占11.4%,大专以上占2.1%,初中以下占79.3%,其中文盲和半文盲占7.6%。原从事农林牧渔者比重为62.2%,工人的比重为9.2%,办事员比重为1.3%,单位负责人和各类技术人员比重均未超过1.0%,学龄前儿童占7.3%,在校学生为7.0%,离退休人员为3.3%。[5]这是早期流动人口的特征。当时,农村中那些单身年轻男性农民,他们受城市经济的吸引,在国家政策有所松动的情况下成群结队到城市闯荡,希望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随着流入人口数量增多逐渐形成了“民工潮”。

1998年,浦东10个街道26个镇和1个保税区,共登记外来人口家庭及集体112015户,其中纯流动人口的家庭有8413户,占75.1%;有流动人口的本区家庭11712户,占10.5%;集体户为16166户,占14.4%。流动人口总数为379214人,其中纯流动人口家庭中有202366人,占53.4%;流动人口本区家庭中有19306人,占5.1%,集体户中有157542人,占41.5%。务工者246605人,占65.60%;经商的52215人,占13.89%;其他工作的9952人,占2.65%;未工作的有67149人,占17.86%。农业户籍人口345285人,占91.05%;非农业户籍人口27901人,占7.36%,其他为未定户籍。不足6个月有180899人,占47.71%;6个月至1年有39368人,占10.38%;1年至2年有60576人,占15.97%;2至5年有61873人,占16.32%;5年以上有36498人,占9.62%。全区10个街道和26个镇中有流动人口377107人,其中分布在城工委管辖的10个街道和花木、六里、钦洋、严桥4个镇的人口为160212人,占42.48%。在农工委管辖的22个镇人口为216895人,占57.52%。[6]这个时期流动人口数量增长总体上并不快,这反映了国家在政策上仍以限制为主,也说明浦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并没有成为流动人口寻找工作的“乐土”。

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浦东流动人口为73.28万人。其主要特点:一是15周岁—50周岁为主体,人数达61.24万人,占83.57%;二是从事职业以制造加工和建筑施工的人口较多,分别为15.46万人、12.62万人,各占21.10%和17.22%;三是来沪时间1年—5年的人口为最多,达32.36万人,占44.16%;四是户籍登记地以来自安徽省、江苏省为多数,分别为24.57万人、15.15万人,分别占53.55%和24.77%。[7]2002年登记的流动人口为658288人,劳动适龄人口占到总数的99.4%,15—39岁的人口占到85.5%,其中20—24岁组、25—29岁组、30—34岁组的人分别占到了20%左右。文化程度比过去略有提高:初中文化程度占81.4%、小学程度的占8.7%、文盲和半文盲占1.2%、高中和中专占6.4%、大专以上2.3%。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年,达到上海市20世纪90年代初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这些数据反映了流动人口已经并不像他们当初来到城市那样,不断流动,寻找合适工作,而是基本上待在某个地区“不流动”。这个时期也正是国家政策从限制到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和合理引导农民在城市就业过渡时期。农民工的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反映了年轻农民工队伍越来越大。农民工是使城市老龄化趋势得以缓和的主要结构性力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来浦东新区的流动人口为2024277人。根据上海市统计局资料,2010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中,20—34岁的青壮年人口为422.03万人,占外来常住人口的47%。劳动年龄人口(男性15—59岁,女性15—54岁)为783.35万人,占87.3%,与“五普”相比,上升1.2个百分点。在上海6岁及以上外来常住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为14.1%,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为16.3%,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为52.7%,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为15.1%,未上过学人口所占比重为1.8%。与“五普”相比,本市6岁及以上外来常住人口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上升15.5个百分点。从文化构成看,外来常住人口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比上海户籍人口的低11.6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程度低10个百分点。上海外来劳动力所从事的职业主要是二、三产业中的制造加工、建筑施工、运输操作、商业服务、餐饮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等。[8]经历了十年的教育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浦东新区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升。经测算,浦东新区6周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47年,比十年前提高1.55年。其中外省市人口与非外省市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保持同步提高,均比十年前提高了1.7年。当然,这也分区域看,受北片区域大部分街道人口受教育程度提升较快的影响,浦东新区街镇之间以及南北两片区域之间的人均受教育程度差距有所拉大。街道地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48年,比十年前提高1.92年,镇域(含开发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9.80年,下降0.10年;北片地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10.83年,比十年前提高1.23年,南片地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9.39年,下降0.10年。[9]从2002年开始,国家政策和城市对外来人口的政策都开始改变。外来人口进入城市数量也大幅度上升,特别是特大城市由于法治、文明水平都较高,成为农民工首选之地。外来人口的素质等方面指标都有所上升。

表5-1 浦东新区几次调查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分布状况(单位:%)

*2010年数据参照上海市统计数据,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资料来源:《2003年浦东新区社会发展报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1页。

根据国家统计局浦东调查队2014年的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浦东新区外来务农人员总人口达到27988人,其中农户25056人,占总人口的89.5%;单位人口2932人,占10.5%。在外来务农人口中,直接从事农业生成的务农人口20292人,占72.5%;非务农人口7696人,占27.5%。但是外来务农人员给浦东社会管理带来了问题,主要是面广量大的散户经营带来管理上的难度;施肥、农药不规范,影响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外来务农以家庭经营为主,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土地分散,难以连片;散户农业技术水平低,与新区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10]

以上资料以及表5-3所列的资料可以看出,浦东外来人口增长速度逐步加快,从1993年的30万左右增长到2013年的267万,占浦东常住人口的40%左右。外来人口总体上素质不高到近年来文化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外来人口给浦东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过多的外来人口对城市发展不利,但是没有外来人口城市发展更加缺乏动力。

表5-2 浦东新区年末登记外来人口数量(单位:%)

资料来源:《上海浦东新区统计年鉴(2014)》,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版,第38—3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