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贪婪心理的消除方法

贪婪心理的消除方法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社会病态文化的消极影响。目前在一些地区最先致富的人,不乏有靠不法手段的,客观地刺激了附近地区人们的贪婪之心。认为社会是为自己而存在,天下之物皆为自己拥有;二是行为的强化作用。有贪婪之心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时,多有惧怕心理。回答时应不假思索,限时一个问题1秒钟内,全部写下后,再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过分的欲望,这样就可明确贪婪的对象与范围,最后对造成贪婪心理的原因与危害,进行较深层的分析。

“贪婪”指贪得无厌,意思指对与自己的力量不相称的某一目标过分的欲求。

贪婪心理有以下特点:无满足性、公开性、侥幸性、意志薄弱性。

贪婪心理的成因

(1)客观原因。一是社会病态文化的消极影响。“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的思想,反映了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它宣扬的不是勤劳致富而是谋取不义之财;二是社会舆论的误导。改革开放初期,舆论媒介详尽地报道“万元户”的收入与成果,却没有报道万元户是如何通过艰辛的劳动致富,以致激发了社会各阶层人员致富攀比心理;三是社会控制不严。目前在一些地区最先致富的人,不乏有靠不法手段的,客观地刺激了附近地区人们的贪婪之心。

(2)主观原因。一是错误的价值观念。认为社会是为自己而存在,天下之物皆为自己拥有;二是行为的强化作用。有贪婪之心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时,多有惧怕心理。一旦得手,便喜上心头,每一次侥幸过关对他都是一种强化,不断刺激着那颗贪婪的心;三是攀比心理,由于心理不平衡而产生的不良心态;四是补偿心理。有些人原来较穷,或者生活中有段坎坷的经历,就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一旦其地位、身份上升,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疯狂而无原则地索取钱财,以补偿以往的不足。

贪婪行为的表现

贪婪是一种过分的欲望。其表现有以下几种:

(1)不择手段的财欲: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利用一切手段索取钱财;

(2)难以满足的贪欲;

(3)难以填补的权力欲;

(4)欺世盗名的名欲;

(5)胆大包天的色欲。

贪婪的心理治疗

(1)自我反思法。即自己在纸上随机写出数个“我喜欢……”这个问题。回答时应不假思索,限时一个问题1秒钟内,全部写下后,再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过分的欲望,这样就可明确贪婪的对象与范围,最后对造成贪婪心理的原因与危害,进行较深层的分析。

(2)知足常乐法。一个人不能生活在过高期望中。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就不会有非分之想,“常乐”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