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的社会需要多元的人

多元的社会需要多元的人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有一位学生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中国人。中国的领导人以前多为理工专业出身,但现在的领导班子也多是学习经济或金融类。文科生的就业和职业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多元的社会需要多元的人才。也就是说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未必适合自己。其实从中国女孩选老公的标准,也可以看出时代在近几十年的变迁。但为了这些目的组成的家庭,最终幸福的一定不多。

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才有成功的可能,其实这一点的确带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像50、60和70年代出生的人,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一定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自己喜欢与否不重要。责任第一,生存第一。但80后、90后乃至00后的孩子们,的确与我们不一样,仿佛很难强迫他们做不擅长和不喜欢的事情,他们是非常强调自己个性的一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的确与我们不一样,仿佛很难强迫他们做不擅长和不喜欢的事情,他们是非常强调自己个性的一代。

所以家长和老师们也应该转变教育的理念,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擅长的事情,并提供机会让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获得成功。

课程的选择上,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把化学作为高一年级的必修课。因为国外高一年级的化学课难度并不大,每个学生只要努力,应该都能学好,可是每年都有学生不喜欢化学课程的学习。虽然学校一再强调,一定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之后,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每年都有坚持不下去而放弃化学课的学生。最后我们索性将化学改为选修课,不喜欢的孩子可以不学。经过这样的改变,学生们反而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并且也能在这些科目的考试中取得让他们自己感到满意的好成绩。

现在我们会发现,大部分高中生报考大学专业的时候,想到的并不是我喜不喜欢、适不适合,而是这个专业是否热门,今后是否有好的就业机会,考虑得更多的是这个专业的前途和“钱途”。选择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功利性。目前在中国的大学里,专业一旦确定了,再转换就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结果,现实情况是一旦选择了一个不擅长的专业就读,就失去了在这个专业领域成功的可能。

如果孩子的兴趣爱好与专业的就业前景相一致,那这个孩子应该说就比较幸运。但当一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与父母想利用的社会资源不是很搭配的时候,矛盾就出现了。

【案例】

一位朋友是从事金融行业的,他的孩子对服装设计非常感兴趣。作为长辈,这位朋友一直认为自己在金融行业积累的这么多资源,如果孩子用不上会是一个极大的浪费,而且服装设计在他看来是搞不出名堂的,说不定连养活自己都困难。所以在孩子选择大学的时候,他们就替孩子做主选择了财经类的大学,但孩子进去后,心思还都花在服装设计上,课余甚至开起了网店卖自己设计的服装。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与家长非常对立。父母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从事金融业,孩子却一点兴趣都没有;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总是强迫自己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如果孩子最终还是按照父母的意愿选择了不擅长也不喜欢的金融行业,这辈子就可能一事无成,一辈子都在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所做工作之间纠结。

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中国的家庭里,西方家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案例】

我有一位学生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做工程的,母亲是从事艺术的。老师们觉得孩子很聪明,接受力强,但他的成绩一直上不去。开始我们也很纳闷,后来究其原因,发现其实西方的父母也不是每个人都明白这些道理。比如这个孩子(男孩)继承了母亲的艺术和文学天分,文科和艺术比较好,但父亲希望儿子今后与他一样做工程,就指导他选了不少理科的课程。结果就是孩子不用心读书,因为他不喜欢。而最终的考试结果自然也是让父母大失所望。

当发现这种情况后,学校尝试与这位父亲沟通,告知他,孩子考试的失败,主要是由于选课不当,如果让孩子重读一年,选择一些他擅长的科目,他还是有机会做得很好的。但遗憾的是,这位父亲认为他已给过孩子多次警告,感到孩子让他失望,不愿意再给一次机会。最后这个孩子到英国去读了一个预科,而后还是从事工程方面的工作。可想而知,孩子的前途可能就此断送在了父母盲目的决定上。

现在还是有一些父母,觉得学文科今后不好找工作,让孩子尽量选择理工科或金融类专业。但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人才需求的专业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中国的领导人以前多为理工专业出身,但现在的领导班子也多是学习经济或金融类。在国外从政的,比如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大学所学的是法律,现首相卡梅伦则是攻读的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美国现总统奥巴马则是除了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外还在哈佛研习了法学。无一例外,都是文科出身。文科生的就业和职业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多元的社会需要多元的人才。

其实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也就如同选择了一件最适合的衣服。并不是说名牌衣服穿到身上的效果就好,穿在模特身上漂亮的衣服,未必能合自己的身。只有量身定制的衣服才最合适,才最能体现自己的美。也就是说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未必适合自己。

我们一直提倡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就读,对于这一点,我认为理由在于以下两方面:

首先,如果你希望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那你就一定要喜欢这个专业。就如寻找人生伴侣一样,如果你都不喜欢,怎么能忍受伴侣身上的那些缺点?只有有爱,你才可能去包容一切。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你就不会享受学习的过程。职场也是一样,在某种意义上你也是与自己的工作联姻。如果要在一个不喜欢和不擅长的专业领域工作一辈子,就是一种折磨。我们学校的外籍老师中,绝大多数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同时也非常热爱学生。这样他们也就会非常享受教师这份职业。

另外一方面,现在技术飞速发展,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大学时所作的人生规划,往往会因时代的进步而被遗弃。在一段时间内看似热门的专业,也会慢慢因国家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而被新的热门专业取代。

其实从中国女孩选老公的标准,也可以看出时代在近几十年的变迁。在50、60、70年代要嫁个出身好的,80和 90年代要嫁个有文凭的,00年后希望嫁个经济上富裕的。但为了这些目的组成的家庭,最终幸福的一定不多。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人们会意识到,只有找个自己喜欢的,才可能有婚姻长久幸福的可能。

职场也一样,一些家长对孩子今后的职业方向感到迷茫,不少家长都希望给孩子选择一个热门的专业就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热门的专业,明天也许很难就业。我们很难预测十年后的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什么专业会走俏。而且依照目前现代技术发展的速度,孩子们今后从事的专业,也许目前还不存在。面对这些,只有以不变应万变,也就是说坚持做最好的自己,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才可能做好准备,迎接技术革新、社会变迁带来的挑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

人只有在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的时候,才有成功的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