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破“看客”困境

突破“看客”困境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旦沦为看客,结局就是像上面那位老农那样以“活着”来自我安慰。只是骂人而不努力去占,无异于看客。小王发觉自己既不能处罚他,又不能开除他,只好睁只眼闭只眼算了。于是,施行了半个月的卫生制度就此夭折。当时,以曾国藩的职位与能力远高于小李,仍遭遇相同的结局。曾国藩无奈之下,只有借江西主考差使南归,后闻母亲去世乃奔丧回籍。这些历史,国人都非常熟悉,曾国藩的经历其实已经给出突破“看客”困境,实现抱负的答案。

突破“看客”困境

职场上,我们都是一名演员,或许种种原因永远也不能站在舞台中央,但我们永远都不要离开舞台。一旦沦为看客,结局就是像上面那位老农那样以“活着”来自我安慰。要做主角,第一步就是得去争取有戏可演,哪怕一开始只是个跑龙套的。

职场上,有一类人往往被旁人所骂:他什么本事没有,只会占着茅坑不拉屎。但骂人者有否想过,占着茅坑,本身就是一种本事,为什么他能占着茅坑而你却不能呢?只是骂人而不努力去占,无异于看客。人微言轻,古今中外都是一样,要想发挥影响,施展才华,你就必须晋升。从主动权的角度说,某个位置你没占着,办事得看人眼色,求人帮一把,你占着了,至少办不办事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上。

要想尽快晋升,就不能把精力与时间过多地花在那些并无实质意义和作用的事上。重复一下前面章节中的一个例子。

某个网络公司,老板经常出差,所以请小王代管。老板说,“公司需要一个办公室主任来处理公司的日常事务,现在公司是把你作为副总在培养”。作为办公室主任和未来的副总,小王有心为公司尽力,在发现网络中心经理的种种违规行为后,他向老板投诉,但老板却没有采取措施,网络中心经理还一如既往地利用公司资源获取自身利益。小王发觉自己既不能处罚他,又不能开除他,只好睁只眼闭只眼算了。公司运营既然管不了,小王从内务开始抓起,他颁布了一个公司卫生制度。但由于涉及到网络中心经理手下的人,经理便去老板那里诉苦,说网络中心技术人员工作时间宝贵,卫生不应由他们亲手做。老板觉得有理,说:“是啊,他们要专心搞技术开发啊。”于是,施行了半个月的卫生制度就此夭折。从此,小王对整个公司的卫生环境一概不管,他想:脏也不只脏我一个……

支撑了半年,小王心里的挫折与委屈越来越深。他认为老板一是外行,二不懂管理,网络中心经理又会在老板面前装乖巧,而自己没有经验,很多时候只凭一颗忠心,以为反正是替公司着想,而中了网络中心经理的弯弯道儿。既然做什么也白搭,只会辛苦受气,于是小王辞职而去,后在新公司做了一名文员。

这个故事里,除了小王本人的“受害者心态”以外,他还失误在把时间与精力浪费在对公司发展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事情上,比如搞卫生制度,这自然得不到老板的大力支持。他这个办公室主任,沦落到办公室清洁主管,不能说老板开始不器重他,但他的作为,实在不是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小李在一家科技公司做普通职员,上司对他的要求,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小李的工作做得不好不坏,并不引人注目。他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同时也非常希望在职业生涯更进一步。凭着几年的经验和反复的思考,他感到公司的战略方向有一定问题,于是思索再三,大胆写了一篇几千字的建议书。由于担心上司贪己之功,他便越级向主管营销的副总上书,希望公司采纳建议,一是有利于公司,二是有利于自己的发展。结果此事如泥牛入海音讯全无。等了好长时间,终于一天找到个机会,副总到他所在部门视察,他大着胆子问副总对建议书有何看法,副总偏着头看了他一眼,说:“写得太长,看不明白意思,管理层自有考虑。”小王还想再说,副总笑着摇下头就走了。小王非常失望,从此埋头做自己的小职员,再不管其他事。

小李如果知道100多年前曾国藩的遭遇,或许心里会好过些。当时,以曾国藩的职位与能力远高于小李,仍遭遇相同的结局。

咸丰二年回籍奔丧之前,曾国藩一直在京为官。他素有经世之志,欲“大有为以膏泽斯民”。无奈朝廷政治腐败,加以对汉人成见甚深,他想执政并一展鸿鹄之志,几乎不可能。不甘沉沦的他,凭着“大树”权相穆彰阿的扶持,在道光年间十年九迁,年仅37岁便升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相当于副部长级干部。但所做事务,不过是值班召见、到署办公,虽说尽职尽责,也不过是个好事务官,根本谈不上政治。39岁时,他写信给诸弟,表示对官场繁俗而无补于国计民生非常厌恶,只是势之所处求退不能,一旦诸弟成人家产有余,就决志归养以行其素。不久咸丰即位,曾国藩针对时弊连连上疏发表政论,对朝廷用人、治军、财政、教育,等等方面提出中肯的建议。曾国藩以后的事业思想,即遵从这几本奏章而来。但咸丰帝先是敷衍:“你的奏疏切中时弊,等广西乱事平定再办吧。”后不胜其扰,虽未谴责,却说:“你的奏疏语言偏激,未能持平,有些你只看见一面,未见全部,所以拘泥不化,迂腐欠通。”而朝廷众卿看他出风头颇有些嫉妒,一班士大夫笑他多事,权贵们唾骂他,认为他求名求利以至大言不惭。曾国藩无奈之下,只有借江西主考差使南归,后闻母亲去世乃奔丧回籍。如果不是其后时代的召唤,中国历史上恐怕又多了一个默默无闻的看客。

应该说,小李和曾国藩的初衷都没有错,勇于任事、勇于倡言也没有错,但他们都以共同的失误,导致了共同的结局。事实证明,不合企业当前需要,再好的建议也不会被接纳。自身没有一定的实力,再好的举措也被视为异类。如何突破这种“看客”或“边缘化”困境,施展才华并实现抱负呢?且看曾国藩如何作为。

咸丰二年他回到家乡,发现谣言四起,人心惶惶,都想举家逃难,他就写成《莫逃走》、《要齐心》、《操武艺》三首平安歌各处传播,号召乡民团练自卫。不久咸丰帝下旨令各地在籍大臣协助办团,曾国藩本打算上疏为母守丧,郭嵩焘劝说:“你有肃清国内的志向,现如今不乘机而出,却拘守古礼,对朝廷对令尊有何裨益?并且丧亲期间带兵作战,古有先例。”曾国藩奋然而起,招募农夫提倡勇烈,任用文人作营官,开创湘军历史,历经艰难,终于成就大业。

这些历史,国人都非常熟悉,曾国藩的经历其实已经给出突破“看客”困境,实现抱负的答案。而前面江忠源的故事,也同样已经给出答案:去做实际的工作,满足老板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以观察家身份发表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