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转型”的内涵

“经济转型”的内涵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转型被用于描述经济质变方面就有了“经济转型”或“转型经济”概念。其一,将经济转型理解为从较低层次的经济发展阶段向较高层次阶段的转变过程。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转型来讲,“转型”不能“转向”,经济转型是要转变国民经济的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由社会主义转向资本主义。综合起来看,国内外经济学家所界定的经济转型,包括了生产力转型、制度转型和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形态转型等内涵。

“转型(Transition)”一词的原意是指从一种形态转变到另一种形态的进程,具体到社会进程,则意味着从一种社会经济政治形态向某种其他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形态转变。转型被用于描述经济质变方面就有了“经济转型”或“转型经济”概念。

国际学术界关于转型经济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波兰的巴尔采罗维奇认为,转型“首先是大规模民主化,然后是资本主义”。

观点二:捷克的克劳斯认为,捷克的转型是“从社会主义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从供给约束型经济向需求约束型经济、从地区经济向独立的国家经济、从以加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向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的转变进程。

观点三:马其顿经济学家K·博戈椰夫在《经济转型》中提出,苏联及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现在进行的转型的最终目标是,从中央计划管理的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制度转变或变成市场经济的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制度。”

观点四:克罗地亚经济学家D·沃伊尼奇在其论文集《转型的经济与政治》中提出,“转型”是与“改革”有着本质差别的概念。过去社会主义国家曾长期进行的改革,其任务是通过加强某些市场因素来完善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而转型的任务具体来说就是实现三个多元化:所有制多元化、市场多元化和政治体制多元化。实现经济和政治转型,将使这些转型国家逐步发展成为“民主的、人道的市民社会”。

观点五:1996年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从计划到市场》把转型的长期目标说成是“建立一种能使生活水平长期得到提高的繁荣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深入到规范行为和指导管理的体制转型,既是社会转型,也是经济转型”。

国内经济学家也对经济转型或转型经济概念做过归纳,大致有如下四种结论:

其一,将经济转型理解为从较低层次的经济发展阶段向较高层次阶段的转变过程。这种界定主要是从生产力角度来考虑的,强调的是经济形态的转型。

其二,将经济转型理解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把我国的转型或转轨理解为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或过渡。这种界定主要是从经济体制角度来考虑的,强调的是制度形态的转型。

其三,是将上述两种见解综合起来,认为中国经济转型是经济形态和经济体制双重转换同时并存。

其四,认为社会经济形态二重基本结构的理论应该是考察和研究转型经济的基本理论框架。依据这一基本理论框架,转型经济既存在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也存在着基本社会制度的选择。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转型来讲,“转型”不能“转向”,经济转型是要转变国民经济的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而不是由社会主义转向资本主义。

综合起来看,国内外经济学家所界定的经济转型,包括了生产力转型、制度转型和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形态转型等内涵。其中,生产力转型、经济形态转型是可以包括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人们习惯于将经济结构的变化称之为结构调整、结构优化、结构升级或结构演进,结构转型一词使用较少。一般认为,经济结构转型不只是一些结构指标的量变,也隐含了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运行机制转换等诸多转型要素在内;那么,经济结构所发生的质变或者隐含了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和经济运行机制转换等诸多转型要素在内的经济结构变化,就可以称之为经济转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