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你拥有正确的金钱观吗

你拥有正确的金钱观吗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应该是我最初的金钱观吧。钱是价值创造的回报!是做金钱的主人,还是做金钱的奴隶,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金钱观。如果以上六个问题,你的回答超过半数为“是”,那么很遗憾,你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金钱观。有一次,他买的一张足球彩票中了巨奖,奖金是7000万美元。办公人员寻访的老人,所拥有的500万元是变卖祖先传下来的山林,做为城市的垃圾焚烧场用地而得的款项。

2012年9月23日,我在宁波的阿育王古寺与圣凯法师进行交流。

法师问了一个问题:“钱是用来干什么的?”

当时我们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发表了个人见解,最后,法师一句话让大家醍醐灌顶。

法师说:“钱是用来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但我们的梦想绝对不是为了钱。”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家中三个孩子,我是老大。为了早日当家,我没有完成学业就离开了学校。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仍是一个没有拿到毕业证的学生。这一路走来,最感恩我的父母:他们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永远不打击我的选择与梦想。

父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孩子,我们相信你的选择!

参加工作后,拿到第一个月工资480元钱,我给父母买了礼品,剩余不多的钱去书店买了很多书。我体会到了有钱的幸福:钱要用来孝敬父母和投资在自己的学习上!这应该是我最初的金钱观吧。

工作的第二个月,我拿到了600元的工资。当时我以为发错了,就去找老板。老板说:“我给你涨工资了。”我很惊讶,便问老板为什么。

老板说:“我发现虽然你只来公司一个月,但你对待工作很用心,干活很认真,也很乐于帮助其他同事。”

我当时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钱不是你向老板争取来的,是自己把工作做好后的回报!

从那时起,我告诉自己,对待工作就要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认真、负责、用心、品质!绝不用钱的多少来衡量对待工作的态度。那时我明白了钱和工作的关系。

在今天的社会里,拜金主义大行其道。当我们的眼睛紧盯着钱的时候,我们却没有了对工作的用心、认真、负责和品质,更缺少了对待工作的敬畏心、荣耀心与喜悦心。我们更多的是斤斤计较、马马虎虎、抱怨指责、潦草交差。

有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情况。

一个男人在公司工作了25年,他每天用同样的方法做着同样的工作,每个月都领着同样的薪水。一天,愤愤不平的男人决定要求老板给他加薪及晋升。他对老板说:“毕竟,我已经有了25年的经验。”老板叹气说:“你没有25年的经验,你是一个经验用了25年。”

钱是怎么来的?钱是价值创造的回报!要想让自己赚更多的钱,先问自己创造了多少价值。钱是价值呈现的一部分,钱不是生命的全部!有个很流行的说法是这样讲的:“钱能买到床铺,却买不到睡眠;钱能买到补药,却买不到健康;钱能买到食物,却买不到胃口;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是做金钱的主人,还是做金钱的奴隶,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金钱观。如果一个人沦落到为金钱而生活,他便成了金钱的奴隶。此时,膨胀的金钱需要实际上征服了人的灵魂,并且不断地积累成生活的枷锁。

那么,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拥有正确的金钱观?不妨先看下面几个问题。

钱是怎么来的?钱是价值创造的回报。

1.当你为集体做了一些事情时,你必须得到金钱上的补偿?  是□否□

2.你觉得享受佳肴、穿名牌服装、开豪华车等是生活的全部?  是□否□

3.你认为富有就是有很多钱?  是□否□

4.你认为有钱后,人一定会快乐?    是□否□

5.你认为金钱可以控制一个人?  是□否□

6.你同意“金钱就是实力”这个观点吗?  是□否□

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测试。如果以上六个问题,你的回答超过半数为“是”,那么很遗憾,你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金钱观。否则,你可能终将堕入“唯利是图”的拜金深渊。经济学家哈克曾说:“钱的丑恶就在于它能把人们引向深渊,引向地狱,引向罪恶。”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都不胜枚举。

比如,谁都希望自己买彩票中奖。但是,根据调查研究,多数买彩票中了大奖的人,在十年后的生活都不如他中奖之前——金钱带来的未必都是幸福。

德米尔是西班牙的一个小市民,有一份推销员的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也衣食无忧。有一次,他买的一张足球彩票中了巨奖,奖金是7000万美元。德米尔一夜暴富。

喜出望外的德米尔辞掉了工作,开始过奢侈豪华、荒淫无度的生活。他每天看球赛、观斗牛,吃喝玩乐。

虽然他也偶有投资,但是他的经验和能力限制了投资收益,基本上是赚少赔多。就这样,7000万美元在10年后被挥霍一空,德米尔变得一无所有。这个时候,习惯了奢侈生活的他已经不可能再回去当一个推销员,于是他开始四处借债,买彩票并多方投资,希望能重新过上富人的生活,结果却只是让自己债台高筑。

最后,他铤而走险,结果因入室抢劫而被捕,锒铛入狱。

就这样,一笔突如其来的巨额钱财,使一个本来还可自立的人成为了囚犯。

能够使用金钱的人,或许能够经由金钱而得到幸福,但是如果没有活用金钱、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的能力,反而会失去做人的根本。

巴菲特曾说过:“金钱让我富有,却也让我恐慌。”为什么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人,宁可让孩子贫穷,也不愿意让他们富裕,就是因为不劳而获的生活,很可能给他们带来不利的后果。

在日本颇有影响力的《朝日新闻》里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个老人到市政府拜访,在办公桌上放了一个纸袋,说:“希望这包东西让身体不便的人使用。”说完就走了。办公人员将纸袋打开一看,里面竟有500万元。办公人员急忙去追赶老人,并且一定要他说出住址、姓名、职业等信息,老人只留下一句话:“请不要让我丢人。”然后离去。

办公人员寻访的老人,所拥有的500万元是变卖祖先传下来的山林,做为城市的垃圾焚烧场用地而得的款项。虽然拥有这么一大笔钱,但老人心想:“巨款将会使人心改变。对我来说,根本不需要这笔钱。为了我的孩子及孙子,还是不要这笔钱好。金钱必须能够加以灵活运用,所以,还是把这笔钱捐出去吧!”

有些人并非不重视钱财,也不是不爱钱,而是选择了对自己更重要的东西。

关于金钱的本质,唐朝的著名文学家张说在《钱本草》中说得很明白:“钱,味甘,大热,有毒。”张说用草药比喻钱,说明钱财的本质非好非坏,非善非恶,好坏存乎人的运用之间。如果钱用好了,就像草药一样可以治病;但如果用不好,它就像毒药一样会伤害性命。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上,陶朱公范蠡是商人心中崇拜的偶像,世称“商圣”。他重义轻利,仗义疏财,能发家致富,又能散财,成为人们心目中难得的活财神。范蠡的金钱观也为后世所称道:“钱财如刀,可救人亦可杀人;钱财如水,既载舟也能覆舟。”

史记》中记载了范蠡“三聚三散”的故事。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被封为上将军。可范蠡知道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就留下一封辞官书,带着少量珠宝乘舟远行,一去不返。

范蠡到了齐国,更名改姓,几年后又成了富翁。齐王派人请他做宰相,但是范蠡认为“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归还相印,将家财分给乡邻,再次隐去。

范蠡到了陶国,再次致富,并自称陶朱公。有一次,他的第二个儿子因杀人而被囚禁,面临问斩。范蠡打算派小儿子带上一牛车的黄金前去探视,看能否赎回儿子的一条命。可是他的长子坚持要去,范蠡只好同意了。

几个月后,长子带着弟弟的死讯回到家。范蠡说:“次子会被杀,我已经想到了。不是哥哥不爱弟弟,而是长子从小与我在一起,知道过日子的艰难,就会看重钱财。而少子生在家道富裕之时,很易弃财。我先前决定派少子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钱财,而长子不能。”

很明显,范蠡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白手起家,靠的不是他对钱财的欲望和经营手段,而是他对钱财本质的准确把握,以及对钱财的合适运用。

随着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不自觉地成为金钱的奴隶。有些人拼命地花钱;有些人举债消费;有些人为了房子、车子,一直痛苦地打工挣钱……这样,逐渐人们就会对金钱产生极大的贪执,继而带来许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尤其对个人发展不利。

总之,钱财能给人们带来痛苦,也能带来快乐,我们要认识它的本质,并认真对待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