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花%的时间招人才

花%的时间招人才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每个企业对人才价值、重要性的认识并不一样,企业家花在搜罗人才方面的力度、方式方法大不同。小米起家时同样艰难,意在成就大业的雷军寻找人才同样极具诚意,甚至一度花80%时间招人才。相应的,小米践行的是“与聪明人一起做事”。乔布斯曾说:“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我大约把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

“如果你招不到人才,只是因为你投入的精力不够多。我每天都要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招募人才,前100名员工每名员工入职都亲自见面并沟通,所以当初我决定组建超强的团队,前半年花了至少80%时间找人”。——雷军

土地、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这是生产的四要素。一般而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每个企业对人才价值、重要性的认识并不一样,企业家花在搜罗人才方面的力度、方式方法大不同。被动的做法是,坐等人才上门。

曾经,胸有大志、处于“创业”初期、非常落魄的刘备,三顾茅庐,请来关键人才诸葛亮,后者在成就刘备帝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经典的招揽人才案例。小米起家时同样艰难,意在成就大业的雷军寻找人才同样极具诚意,甚至一度花80%时间招人才。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雷军对人才价值的特别认识:一个优秀的人在互联网公司比平庸的人,最少相当于50个人(按黎万强的说法,“员工招聘上,我们的做法是,要用最好的人。我一直都认为研发本身是很有创造性的,如果人不放松,或不够聪明,都很难做得好。你要找到最好的人,一个好的工程师不是顶10个,是顶100个。所以,在核心工程师上面,大家一定要不惜血本去找,千万不要想偷懒只用培养大学生的方法去做。最好的人本身有很强的驱动力,你只要把他放到他喜欢的事情上,让他自己有玩的心态,他才能真正做出一些事情,打动他自己,才能打动别人。所以你今天看到我们很多的工程师,他自己在边玩边创新”)。相应的,小米践行的是“与聪明人一起做事”。雷军表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找到好的创业团队就是成功的一半。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黎万强认为:最重要的是团队,其次才是产品,有好的团队才有可能做出好产品。在黎万强看来,“创业其实是个高危选择,大家看到成功的创业公司背后都倒了一大片。不少今天很成功的企业,当初都经过九死一生。比如说阿里巴巴,马云带领团队1995年做中国黄页,失败!接着1997年做网上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算是阿里巴巴雏形,还是失败了!阿里巴巴今天的商业帝国,大家看到淘宝、支付宝和天猫等明星产品,其实最有价值的是背后的团队,尤其是马云和他的18个联合创始人”。

与对优秀人才价值的认识符合,雷军创业之初,就决定组建超强团队。他的这个灵感触发自苹果公司。“我认为,苹果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它是一个既精通软件也精通硬件,还精通互联网服务的公司。早在30多年前苹果创办的时候,他们既做硬件也做软件。这一点是苹果最可怕的地方。”雷军说,“我们知道一般的软件公司害怕做硬件,一般的硬件公司怎么都做不好软件,为什么呢?我过去有一点点的经验,我认为金山是一个软件公司,跟互联网公司不是很像吗?所有做的东西不是差不多吗?我曾经在2004年年底在金山发起了转型互联网的运动,这个运动持续了两年。一家硬件公司做软件有多难?最难的是什么呢?我举一个例子,这个硬件公司有10个高管,9个做硬件,1个做软件的,(做)软件工作(的人)提一个不同意见就被那几个拍死了,苹果公司在创办的时候(做的)就是软硬件一体化的工作。全球还有软硬件一体化的公司,像黑莓,但是这些公司在市场竞争里要取得比较好的业绩也是有压力的,所以要融合这三种特点,制造出更好适合用户的产品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其将苹果成功称为铁人三项:“我觉得一个铁人三项工作能转型成功吗?我在金山的转型体验我觉得不成功。所以我后来问过:要怎么做呢?也许从您创办一个公司,一上来就寻找这三种机遇的人,这些融合也许是一条路。所以,在创办小米的时候,我一上来就想清楚了,我说我们要做这件事情得找三种不同基因的人,得解决好融合问题,如果能融合就不得了,怎么寻找这三种基因呢?很简单,如果我们能够把摩托(罗拉)、微软、谷歌给合并了,找这里面最优秀的人给它融合到一起,这个公司也许很牛的!所以我有这样的想法,我就找这三个公司我认识的最优秀的人,一起合办一个公司。”显然,他对人才的要求很高。

而要找到靠谱的人才需舍得付出。雷军称,“和一群聪明人一起共事,为了挖到聪明人不惜一切代价。如果一个同事不够优秀,很可能不但不能有效帮助整个团队,反而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真正到小米来的人,都是真正干活的人,他想做成一件事情,所以非常有热情。来到小米工作的人聪明、技术一流、有战斗力、有热情做一件事情,这样的员工做出来的产品注定是一流的。这是一种真刀实枪的行动和执行。如果你招不到人才,只是因为你投入的精力不够多。我每天都要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招募人才,前100名员工每名员工入职都亲自见面并沟通,所以当初我决定组建超强的团队,前半年花了至少80%时间找人”。一开始,雷军找软件公司圈子里的,这个行业大家都熟悉他,很快找到,但是硬件公司的人一个也找不来。那时候他每天见很多人,跟每一个人介绍自己是谁,做了什么事情,想找什么人,能不能给他一个机会见面谈谈。几乎来小米的每个同事他都打过电话,每天面试,恨不得从早上谈到晚上一两点。求才若渴之心“昭然若揭”。他建议创业者最好自己投一点钱,这样可以得到很强的参与感,并要不惜代价地找到最优秀的人。这跟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做法类似。乔布斯曾说:“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我大约把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据说乔布斯一生大约参与过5000多人的招聘,组建由一流的设计师、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组成的“A级小组”,一直是乔布斯最核心的工作。

显然,雷军找人非常有耐心、诚意。“很多人都说,找合伙人太难了,但我觉得很简单,你找不到人只是因为你花的时间不够多。”雷军称,“如果你觉得找合伙人很难,你可以去广州火车站,那里都是人,一个个找总能找到你需要的人。”他表示,当年在选择创办小米时,从来没有硬件创业的经验,因此要搞定硬件工程师其实非常困难,而其当初的做法就是“用excel表列了很长的名单,一个个找合伙人”。当初为找到一个硬件工程师,他打了90多个电话,而为了说服一个硬件工程师加盟小米,雷军与他连续谈了10个小时。“他始终不相信小米能盈利,我就问他:‘你觉得你钱多还是我钱多?’他说当然是您钱多,我就对他说:‘那就说明我比你会挣钱,不如我们俩分工,你就负责产品,我来负责挣钱。’而最后他选择了加入小米,正是因为我说的这句话。”“如果你没有我那么多名单可以聊,你可以先问问自己,你最希望自己的合伙人是哪个公司的人,然后就去那个公司楼下咖啡厅等着,看到人就拉进来聊,总能找到你想要的人。”这是雷军对找人的心得。

面对小米这家刚起步的创业公司,有些面试候选人会犹豫,这时怎么办?黎万强称:“雷总和我们创始人团队,轮番上阵面谈,有很多都是一聊就近10小时。小米手机硬件结构工程负责人第一次面试是在雷总办公室,从中午1点开始,聊了4个小时后憋不住出来上了个洗手间,回来后雷总说我把饭定好了,咱们继续聊聊。后来聊到晚上11点多,他终于答应加盟小米。过后他自己半开玩笑说:赶紧答应下来,不是那时多激动,而是体力不支了。”他认为,创始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找人。“其中搭建硬件团队花了最多时间。因为我们刚开始的几个创始人都来自互联网行业,不懂硬件也没有硬件方面足够的人脉。在第一次见到现在负责硬件的联合创始人周光平博士之前,我们已经和几个候选人谈了两个多月,进展很慢,有的人还找了‘经纪人’来和我们谈条件,不仅要高期权而且还要比现在的大公司还好的福利待遇,有次谈至凌晨,雷总、林斌和我都觉得快崩溃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小米拥有了一流的互联网人才基因,创业团队成员是来自金山、谷歌、微软、摩托罗拉等国际企业的顶尖人才。在小米创办的头2年,从14个人扩张到约400人时,整个团队平均年龄为33岁,几乎所有的员工都是前谷歌、微软、摩托罗拉、比亚迪、百度、金山、联想、阿里巴巴等公司的精英员工,拥有5~7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其中的核心,当然是很牛的合伙人。

第一个是林斌。雷军和林斌相识在2008年。当时林斌想推动谷歌和UCWEB之间的合作。雷军发现,林斌有发自内心对产品的热爱,在谷歌所做的工作和产品都非常投入。雷军开始经常去找他聊天,经常聊到凌晨一两点。随即,两人从合作伙伴成了好友。一次,林斌说:“我想出来自己创业了,做一个互联网音乐的项目,你看怎么样?”雷军回答:“别做音乐了,音乐我们投点钱,别人干就可以了,没意思。咱们一起做点更大的事情吧!”这样,林斌成了雷军的首个合伙人。

黎万强曾是雷军的下属:2000年大学毕业即入职金山软件——彼时雷军是总裁,历任人机交互设计总监、设计中心总监、金山词霸事业部总经理。多年的同事关系让他们的私交很好。2009年,决定辞职的黎万强找到当时主要身份是投资人的雷军,告知自己创业要去做商业摄影:“你觉得我这个创业方向怎么样?”雷军回答:“我这里也有个方向,要不你来跟我一起干?”黎万强说:“没问题。”雷军说:“你知道我要干什么吗,你就这么答应了?”得到的回复是:“你要做手机。”雷军笑了。于是,黎万强从曾经的下属变成了合伙人。

黄江吉不到30岁就成为微软工程院的首席工程师。微软工作13年后,黄江吉面临选择,是创业还是继续留在微软,留在微软是在中国还是去美国?已经决定和雷军合作的林斌曾是黄江吉在微软的同事,把黄江吉介绍给了雷军。在北京的一个饭店,雷军、林斌一起和黄江吉聊天。没提创业,一起聊各种电子产品,从手机到电脑,从iPod到电纸书,雷军展示了其作为超级产品发烧友的素质。黄江吉震惊了:“当时我以为我是Kindle的粉丝,但是没想到雷军比我更了解Kindle。当时为了用Kindle,我还自己写一些小工具去改进它,结果没想到雷军也是这样的疯狂,他甚至把一个Kindle拆开,看里面的构造怎么样。”那天,他们聊了四个半小时。黄江吉能够判断出这两个人是要做点什么事情的,在临走之时,他说:“我先走了,反正你们要做的事情,算上我一份!”

洪锋上小学时就学习计算机,编写程序来解决实际问题。在美国谷歌工作时,他是高级工程师。后来回到中国,在谷歌是第一产品经理。林斌说洪锋很强,雷军想要见洪锋。洪锋准备了上百个问题来问雷军,越问越细致,越问越难。雷军发现洪锋提的问题比他们自己提到的问题都要细致,雷军就想拉洪锋入伙。雷军发现,其实对于洪锋,不是雷军在想办法找他一起创业,而是洪锋在面试雷军作为老板靠不靠谱。雷军告诉洪锋自己是谁,打算怎么做手机,小米能给洪锋什么。洪锋说:“这件事情够好玩,梦想足够大。或者说你可以说这件事情足够得不靠谱,因为它太疯狂了,你觉得这个事情从逻辑上是靠谱的,但是从规模上和疯狂程度上来说,是绝对的不靠谱。这很有挑战性,我决定来挑战一下。”

原本刘德并不在雷军的人才规划体系里。雷军不认识刘德这样的人,而且,他认为根本请不起刘德这样的人才。洪锋之妻认识刘德之妻,洪锋认识雷军之后,想到了刘德。当时刘德在美国过着悠哉的中产生活,洪锋跟他说:“来和几个朋友聊聊天。”2010年5月,因为回中国办事而到北京的刘德,抽空到小米公司,见到了雷军、黎万强、林斌、黄江吉,大家从下午4点一直聊到12点。聊完后,刘德说:“这事儿挺好,我又能帮上你什么呢?”雷军说:“我们想拉你入伙。”刘德回到美国后仔细思考这个机会。“这么多年来我都是自己干的,非常累,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团队。”刘德说,“我非常愿意加入这个团队,因为找到一个好Team(团队)太难了!”第二次来北京时,他主动给雷军打了电话,双方再次沟通。最终“小米选择了刘德,刘德选择了小米,这是一个双向选择”。雷军说,为加入小米,刘德下了巨大的决心,放弃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后来,除完成了小米手机的设计外,刘德还肩负起了手机供应链的工作。雷军称:“我很庆幸洪锋能介绍刘德给我认识。刘德现在幸福不幸福我不知道,反正有了刘德,我是非常幸福的。他做得非常出色!”

当2010年7月小米准备启动硬件项目时,此项目还没有一个专业人才。雷军说:“很多人跟我讲创业公司招人困难所以业务搞不起来。我认为这就是借口。其实那是你作为老板还不够努力。”2010年的夏天,三个月,雷军见了超过100位做硬件的人选。雷军、林斌、黄江吉等动用了所有关系来找搞硬件工程的人才。一次,和一个理想人选7天面谈了5次,每次10小时,最终没有达成共识。这时,有朋友介绍了周光平,但雷军判断,这个55岁的博士,从1995年开始就在摩托罗拉工作的资深工程师,肯定是不会出来创业的。他当时倾向于找一些年轻一点的合作伙伴。2010年9月的一个周五,雷军又一次面试无果。林斌说:“要不,试试看周博士吧。”周六,雷军约了周光平。周一,周光平到雷军的办公室,按照计划,他们准备了两个小时。两人见面后都感觉相见恨晚,从中午12点一直聊到晚上12点,从互联网聊到硬件设计,从用户体验聊到手机发展趋势,叫了两次盒饭吃。随后,雷军兴奋地告诉林斌:“周博士有戏!”

雷军邀请王川加入小米时,后者犹豫了一年。两人关系紧密,“我和雷军认识很多年。公司创立时都相互投资,他投了多看,我投了小米,不是因为缺钱,就是个态度,彼此相互参与”、“我们的朋友关系不牵扯利益,我一直信奉君子之交淡如水”,直到他被雷军说得“不好意思再推辞”。2012年11月,小米收购了王川创立的多看公司,其正式成为小米的联合创始人。雷军说,对多看的收购最主要是为了王川这个人,“成立小米之初就想一起做,但一直犹豫没有下定决心,王川就先做了多看”。王川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供应链管理上。在小米手机首次发布前的一次会议上,王川问雷军,你做过硬件吗,没有吧,当时在座的好像也没有做过硬件。“我好歹做过一点,所以我知道供应链极端的风险。做一款2000元的手机,如果每个月生产100万台,四个月的资金额是80亿元。但这款手机,开模要四个月,量产还需要再等四个月。而且手机是海鲜,放在那儿就会腐烂。这东西今天卖不出,三个月以后就更卖不出,它天天在降价。你们想想,如果我们这个小公司有十万台库存,公司分分钟就死了。”这让雷军等人意识到供应链、库存上的细节难题。王川说:“不如这样,我们能卖十万台,那如果只生产八万台肯定能卖出去。量入为出,就没有库存。”此前,足量供应是手机厂商的做法,这让库存成为大隐患。小米手机从第一代开始实施这个零库存策略,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水平远好于其他厂商,成为其一大竞争力。

联合创始人之外,小米还有两个副总裁。其中,谷歌副总裁雨果·巴拉2013年入职小米。雷军称:“我觉得巴拉在谷歌也是谷歌的未来之星,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谷歌Android的代言人,我看到一些评论说小米雇了一个全球副总裁,也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但我需要说明的是,Android一共3个主要负责人,巴拉就是其中一个,绝对是安卓数一数二的人物,这不是一件小事情。这是我们为什么请谷歌的人,巴拉的个人素质非常好。第二个他在整个安卓生态链里面有巨大的影响力,我们第一次邀请应该是去年三四月份。巴拉到位后,小米的海外战略也会更加清晰,当前小米在香港、台湾等地区试水,未来会在海外有更大动作。大家要知道巴拉是巴西人,在当地有很高的声望,巴拉可以用他的声望做很多事情,小米的海外化有可能从南美开启。”

另一个是陈彤。雷军跟陈彤是十多年的朋友。2014年,新浪网总编陈彤转任小米内容投资和内容运营副总裁。王川称,“很多用户用了我们的盒子和电视,但是让大家感到有遗憾的就是我们的内容可能不是最丰富的,所以我一直希望找到一个真正负责内容的合伙人。我也问了很多人,中国最适合做这个视频内容的是谁?反正很多人给我出了主意,得票率最高的就是陈彤。17年前我跟陈彤有个约定,因为是我送陈彤去的新浪,当时陈彤跟我约定说我一旦有需要,他都回来跟我一起干。所以,我不知道17年前的这个诺言能不能兑现,我就请陈彤吃了顿饭,结果吃了一顿饭陈彤就答应了,很仗义”。

目前,小米的管理团队由7个联合创始人、两位后来入职的副总裁组成,阵容强大。按雷军的说法,“幸运地找到了7个牛人合伙,全是技术背景,平均年龄42岁,经验极其丰富。3个本地加5个海归,来自金山、谷歌、摩托罗拉、微软等,土洋结合,理念一致,大都管过超过几百人的团队,充满创业热情”。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雷军1992年参与创办金山软件,1998年出任金山软件CEO。1999年创办了卓越网。2007年,金山软件上市后,雷军卸任金山软件总裁兼CEO职务,担任副董事长。之后几年,雷军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了凡客诚品、多玩、优视科技等多家创新型企业。2010年4月,雷军选择重新创业,建立了小米公司。2011年7月,雷军重返金山软件,任董事长。

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林斌199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92在美国Drexel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1995年至2006年历任微软公司主任工程师、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开发经理、微软亚洲工程院工程总监等职务。先后参与了Windows Vista、IE8等产品的研发工作。2006年年底加入谷歌,任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谷歌全球工程总监,全权负责谷歌中国移动搜索与Android本地化应用的团队组建及工程研发工作。

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2000年加入金山软件,并创办金山软件设计中心,历任金山软件设计中心设计总监、互联网内容总监、金山词霸总经理等职务。在金山期间,参与了金山毒霸、金山词霸、WPS Office等多个知名软件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是国内最早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专家及领军人物,开创了中国软件与互联网人机交互应用新局面。2010年,联合创办了小米公司,并先后主管小米公司的MIUI和小米网业务,在软硬件产品设计、研发和市场营销、创意等领域均有杰出表现。2012年起,负责小米产品的电子商务化管理、运营、营销等业务。“手机控”、“F码”、“米粉节”等网络、微博热门词的创造者。

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周光平。负责小米公司硬件及BSP团队。1991年获得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博士学位。曾是摩托罗拉最畅销机型“明”的硬件研发负责人。1995年加入摩托罗拉总部,担任核心专家工程师。1999年回国协助创办摩托罗拉中国的研发中心。曾任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摩托罗拉个人通讯事业部研发中心总工程师及硬件部总监、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通信专利委员会副主席、摩托罗拉亚太区手机质量副主席。

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黄江吉。小米路由器和云服务业务负责人。黄江吉毕业于世界知名的普渡大学,1997年至2010年就职于微软公司,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先后负责微软商务服务器高性能数据分析系统、B2B系统Biztalk自动物流分布系统,微软中国Windows Mobile、Windows Phone 7多媒体、浏览器、即时通讯等项目研发。

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洪锋。MIUI产品负责人。洪锋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取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后取得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2001至2005年,洪锋在Siebel公司工作。2005年进入谷歌美国,任高级软件工程师,是谷歌日历、谷歌地图3D街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2006至2010年,任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带领谷歌中国团队推出了谷歌音乐、谷歌拼音输入法等本地化产品。

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王川。负责小米盒子及小米电视相关业务。1993年,王川自北京科技大学以计算机硕士学位毕业,1997年创立了雷石科技,并将其发展为中国最大的影音娱乐设备公司。2010年,王川创立多看科技,担任CEO。

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德。负责小米手机的工业设计和小米生态链业务。刘德毕业于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获得工业设计硕士学位。曾创办了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并担任系主任。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建校80多年来,只有20多位中国毕业生,刘德是其中之一。

副总裁雨果·巴拉。负责小米国际业务的拓展以及与谷歌Android的战略合作。前谷歌Android产品管理副总裁,是Android操作系统团队最具代表性的公众人物之一,曾经频繁出席谷歌的新闻发布会以及谷歌的I/O开发者大会。

副总裁陈彤。负责小米内容投资和内容运营业务。陈彤拥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通讯学硕士学位,以及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工程学学士学位。1997年参与新浪子公司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属的利方在线的初创工作,1998年入职,担任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雷军表示,阿里巴巴马云的创业史对其帮助极大,他学到了三点:第一,任何一个大公司的成功,创业基础一定是巨大的市场需求;第二,要找一群超级靠谱的人;第三,相比同行,要有一笔永远花不完的钱。阿里巴巴起家时,有18个合伙人,被称为“十八罗汉”。马云之外的著名人物,还有如CFO蔡崇信、小微金融服务集团CEO彭蕾。显然,马云、雷军这两个顶级创业家,都在“找一群超级靠谱的人”方面成功了。顶级互联网公司中,腾讯在创业团队方面同样到位。腾讯1998年成立,创业团队共5人,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分别持股47.5%、20%、12.5%、10%、10%。公司启动资金来自马化腾的炒股所得。马化腾关于股份设置的想法是:“要他们的总和比我多一点点,不要形成一种垄断、独裁的局面”、“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时候也肯定会出问题,同样完蛋”。马化腾在创立腾讯之初就和4个伙伴约定清楚,即各展所长、各管一摊。马化腾出任董事长兼CEO,张志东为执行董事兼首席技术官,曾李青为首席运营官,许晨晔为首席信息官,陈一丹为首席行政官。按创业结果来判断,这个创业团队是非常强大、靠谱的。再看复星集团,4个创始人郭广昌、梁信军、汪群斌、范伟分别持股58%、22%、10%、10%,这个团队同样很牛,成就了一个超级民企。

“创业第一件事是要找合伙人,联合创始人比你的商业方向更加重要。这一点,一般人理解不了。”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真格基金合伙人徐小平2014年8月如是忠告创业者。事实上,徐小平、雷军等人对合伙人(核心团队)的推崇,背后是创业成功要素的重大改变。整体来看,早先,市场空白点较多、市场竞争不怎么激烈的情况下,只要抓得住市场机遇就很可能创业成功,“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个人英雄主义有较大空间,老一辈创业者宗庆后、魅族创始人黄章长期属于个人英雄主义。当前的创业,则是一场综合性的、竞争激烈的竞赛,且属中长跑而非短跑,这种综合性涉及对宏观经济、政策法律法规、行业趋势、商业模式、企业管理、营销、技术、财务等的把握,而且相关因素变化较快,对重大决策能力、执行力、应对危机能力的要求很高,需要一个核心创业团队来支撑,个人英雄主义已经难以行得通。谈及和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有何不同,俞敏洪曾称,对方是个人英雄主义,自己是集体英雄主义。他所谓的集体英雄主义,指得到了王强、徐小平这样的优秀合伙人,大家一起打拼。以李阳和俞敏洪的创业结果而言,个人英雄主义与集体英雄主义孰高孰低,一目了然。这个时代,创业更多属于集体英雄主义:创业团队共同制胜。认为“找到好的创业团队就是成功的一半”的雷军,可谓赢在了起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