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用专业能力征服学生

教师用专业能力征服学生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专业培养适应重庆区域经济电子行业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安全意识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诚信求实,爱岗敬业,团结合作,掌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与创新意识,从事生产、销售和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通过对企业行业调研分析,结合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本身特点,建构了“三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RENCAIPEIYANGFANG’AN

一、基本情况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电子技术应用,代码:0913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三年。

二、专业定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重庆区域经济电子行业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安全意识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诚信求实,爱岗敬业,团结合作,掌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与创新意识,从事生产、销售和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模式

通过对企业行业调研分析,结合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本身特点,建构了“三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三融通”是指学与做融通,学生身份与学徒身份融通,课堂教学岗位能力融通。

1.学与做融通

以真实工作为背景,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导向,把作品变成实际产品,在做的过程中学习,融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于一体,“学中做”产生体验,“做中学”提升认识,学做合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身份与学徒身份融通

将传统的模拟演示性实习转变为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以一个学徒的身份顶岗从事生产性工作,承担工作岗位相应的职责和义务,把生产过程变成学习过程。同时在学习期间以学徒身份与社会人员接触,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3.课堂教学与岗位能力融通

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忽略了岗位能力的传输,是一种封闭式教学组织形式。将课堂教学与岗位能力对接,教师变成师傅,课堂变成车间,使教学变得更有生命力。学生课堂上所学的马上就可以变成企业生产力,缩短了入职培训时间,提高了就业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图3-1 “三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①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团队合作,诚实守信,遵章守纪;

③具有自主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

④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

⑤具有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理念和意识。

2.专业知识和技能

①能进行元器件的识别、测量、选用;

②能熟练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和工具;

③能识读电子产品电路图;

④能进行照明电路、工厂电工的安装和检修,能识读电气线路原理图及施工图;

⑤能判断常用电子产品的一般故障,具备维修电子产品的能力;

⑥能阅读本专业的一般技术资料,能进行电子电路的辅助设计;

⑦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解决问题和终身学习能力。

(四)接续专业

1.专科

①电子声像技术;

机电一体化工程;

③光电制造技术;

④应用电子技术;

⑤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相关专业。

2.本科

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②应用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

(五)毕业要求

①综合评估达到规定的分值;

②无任何处分或处分已撤销;

③具有相关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④具有3年中职学籍。

达到以上要求方可申请办理毕业证。

(六)职业或从业范围

(七)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八)课程体系(如图3-2所示)

图3-2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书法等基础类学科。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1.公共基础课

续表

2.专业技能课

(1)专业核心课

(2)专业(技能)方向课

·专业技能方向1

续表

·专业技能方向2

·专业技能方向3

续表

三、教学组织

(一)教学安排

1.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每周一般为30学时。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约为3468学时。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27.9%,累计总学时约为972学时。允许不同方向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上下浮动,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72.1%,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总学时原则上为1080学时。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专业教学标准的课程设置中应设立选修课程,其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4.6%。选修课的课时数作为参考,可在二年级的正课时间内或者在一、二年级的课外活动或者晚自习开设。

2.“三融通”人才培养教学实施安排

续表

续表

(二)教学模式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所谓的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工序。工作过程的核心是行动导向,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采取“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整体行动,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能力和学习方法。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运用的要求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主要在专业方向课程中运用,具体要求如下:

(1)教师

①须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本专业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

②对该模式的6个环节理解透彻,合理安排。

③熟悉项目教学。

④当年到企业实践累计不少于1个月。

(2)实验硬件

①实验器材数量应与班级人数匹配,一般要求设备工位数不能大于3人。

②实训环境应具备或接近理实一体化教室,应适应“学习—实践—评价”等教学环境的要求。

③实训的实施应符合安全规范。

(3)教材

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教师编写以项目为指导、以任务为驱动的校本教材。

(4)班额

根据实验要求可以对现行班级进行调整,原则上不能大于30人,采用小班教学。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操作办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其固定的步骤,学生分小组完成学习任务。

资讯——要达到什么目标;

决策——选择哪条解决路径;

计划——应该怎么办;

实施——在给定的条件下如何实施计划;

检查——是否恰当地完成任务并达到了目标;

评价——下次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三)教学实施

以就业为导向,企业调研为依据,紧密结合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以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任务引领型课程,采用循序渐进结构设置课程,根据教学条件开设一定数量的选修课,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实习基地,通过生产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采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一体”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仿真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加强把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的训练。

1.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书法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

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公共艺术课为必修课,学生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

(2)专业技能课

专业建设委员会把握专业技能课发展方向,结合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内容选材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①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产品为载体的现场教学;融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于一体,学做合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与职业岗位对接,在现场讲解实际操作,解决实际困难。

③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贴近生产实际。

④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完善工学交替。

2.教学管理

教学文件是教学管理的核心,依据它进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配合为主线的教学组织管理。

专业教学管理严格执行学校的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包括教学文件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流程图如图3-3所示。

图3-3

由专业部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制订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明确教学工作目标。教务处负责学校教学计划审定,督导室负责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

(1)制(修)订教学文件的程序

教学文件是规范和指导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教学计划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并应认真组织落实。

①广泛调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认真做好需求分析,仔细论证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方向,制订和完善相关教学文件。

②在相关教学文件的要求下,由专业部提出制(修)订教学文件的思路、总体框架和基本格式等,报主管校长批准,送教务处备案。

③由专业部主持制(修)订相关教学文件,并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务处讨论审议。

④主管校长审核签字,下发执行。

⑤专业部可根据市场要求,对教学文件中相关内容进行局部调整,但须报教务处备案。每三年进行一次修订。

(2)教学文件的编制安排

①由专业部编制分学期或分阶段的教学进程或实施计划,落实每学期课程及教学任务,教务处负责审定。

②由专业部或有关职能部门编制单项教学环节组织计划,如军训计划、入学与毕业教育计划、实习计划、社会实践计划等。

③由专业部或授课教师编写课程简介及课程相关要求。

(3)教学过程管理

教师的教学过程由课前准备、上课、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评定等基本环节组成,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课前准备、听课、实践、听教师讲评、完成作业、互评等环节组成。根据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通过教学六认真、教学督导、教研活动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

(4)排课工作管理

①排课的依据是校历和相关教学文件。

②课程由专业部落实任课教师后,由教务处完成排课出课表。

③为了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创造最佳的教学环境,为提高教学质量,排课必须遵循整体优化、合理搭配、服从教学等原则,使班级课表、教师授课时间表、场所占用表处于最佳状态。

④专业部开学前应把课程名称、任课教师、授课班级、听课人数、授课时间、授课地点等通知到任课教师。

⑤专业部开学前下发班级课程表和教师课表。

(5)备课管理

任课教师必须在上课前备足两周教案,一般以一次上课为单位编写一个教案,新上讲台或开新课的教师必须在写教案的同时在专业部与督导组的指导下进行个别试讲。教案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通常包括:课题、班别、授课日期、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要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复习、提问、新课课堂练习、课后小结、课外作业、课程进程和时间分配等。备课以个人钻研为主,专业部应组织一般每学期不少于2次的集体备课。

(6)上课管理

必须按规定的课程表上课,不迟到、不拖堂、不提前下课、不随意调课;教师在上课的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课堂教学规范,保证课堂教学秩序,认真组织教学和管理学生,填好教室日志,并注意自身仪表、教态和表率作用;教师必须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课,上课必须带齐有关材料;任课教师布置作业,必须按教学大纲要求,有明确目的地布置难度适中、分量适当的作业,作业要全批全改。

(7)教研活动管理

开展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专业部至少每两周举行一次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研究,讨论重点、难点、研究教改方案,开展听课、观摩教学、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和交流教学经验等。鼓励教师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或教学经验文章,通过多种渠道争取并参与课题和科研活动。

(8)教师停、调课管理

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避免学生负担过重(或过轻),任课教师应严格按照教学文件授课,如确有特殊原因需停、调课,应及时办理停、调课手续。代课教师仅限专业部教师,且应填写《调课审批表》,经专业部同意,报教务处批准。为保障各个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转,凡需停、调课或增减教学时数的,都应到专业部办理手续,教师个人未经同意不得自行停、调课或增减学时。

(9)教学“六认真”检查

教学“六认真”是指: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布置与批改作业、认真组织学生考试考核、认真组织学生技能训练。“六认真”检查是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措施。教务处、专业部把经常性教学检查列入工作日程,采取直接与教师、学生对话及其他有效方式,掌握教学中的第一手材料;采取每周一抽查、每月全面检查等手段保证教学质量。

(10)教学督导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切实加强、改善和规范学校的教学管理,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全校教师的教学过程实行有效、有序、有度、有机地调控,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风、学风、校风进一步好转,特制订学校教学督导检查制度。

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任副组长,教务处副主任、各教研组长、教务员、督导员为成员,设立专门的督导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教务处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选派责任心强、能够坚持原则、具有高级职称的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各一名担任专职督导员。

(11)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按照专业教学文件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公共基础课程以“过程评价+期末考试”为主;专业技能课以“过程评价+技能鉴定”为主完成目标质量管理。通过学校、企业、社会、家长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多元立体”的新型评价体系,采用《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学生综合素质“四位一体、多元立体”评价标准》《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学生综合素质“四位一体、多元立体”评价工具》《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软件》对教学质量进行评定。

(12)教学档案归档内容

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文件。

②学校制订的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办法和规定等。

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育教学立项等有关材料。

④教学质量监控材料和教学信息(文字与音像教材、CAI课件等)。

⑤全部教学环节、教学运行相关材料(各类课程计划,各学期教师任课情况统计表,代课、停课审批表,教师工作量与酬金发放表)。

⑥教师及学生各类竞赛活动材料,各类检查、评估的记录与总结。

⑦招生材料、学生名册、学生成绩单、学籍变动批件(升留级、休学、复学、退学、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学籍、转专业、学生意外事故)等。

⑧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⑨其他教学与教学管理文件。

(13)教学档案管理规范

①教学档案归档落实到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要把教学档案装入正规的档案盒中保存,由专人负责归档,专柜保管。

②档案应按学年和内容、性质、特点装订后按次序存放。

(14)职场健康与安全管理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工作和生活素质的提高,职业安全健康已是劳动者和从业者的第一需要,我们要树立职业安全意识,作好防患于未然的心理准备。

①非色盲、色弱,手指、手臂活动灵活,四肢健全,无传染病。

②文明、环保的生产知识。保持职业场所的整洁,设备固定放置,排放整齐,不准随意摆放、挪动或调换,食物不得进入学习、生产场所。

③具有安全操作能力。设施、设备安全操作,仪器、仪表安全操作。

(15)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是保证人才培养方案顺利执行的基础,学校及专业部制定《教学督导制度》《教学六认真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学生综合素质“四位一体、多元立体”评价标准》《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学生综合素质“四位一体、多元立体”评价工具》等制度和工具对教学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和评定。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和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质量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和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本专业按照“三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并采用“四位一体、多元立体”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定。

组织学生在高二年级下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资格证书。

每一期的成绩组成:平时(50%)+综合实训(20%)+期末(30%)=100。

平时:考勤+课堂+作业(课堂以小组成绩为主)。

综合实训:以技能考试为主,成绩由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两部分组成,各占总技能成绩的20%、80%。

期末:理论+技能(理论为闭卷考试,考题出自本科目题库。技能以作品的形式呈现,成绩由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行业企业专家评价3部分组成,各占总技能成绩的20%、40%、40%)。

毕业成绩:学期成绩(50%)+顶岗实习(50%)。

1.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为落实各项教学基本要求,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和监控,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学校每学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价(简称“教学评价”)。具体办法及要求如下:

(1)考评对象

担任课程教学任务的全体专职教师、各类兼职教师、外聘教师。

(2)考评内容

①教学“六认真”;

师德师风;

③课堂管理;

④教学质量;

⑤教学安全责任;

⑥集合、例会;

⑦其他教师职责等。

(3)考评分值及等级

①教师全学期教学考评综合分,由教学常规检查、学生评教以及教师互评3部分的分数组成,并按65∶15∶20的比例计算出综合分,最终按其得分的多少转换为相应的考评等级。

②考评等级分为A,B,C三等,最高等级为A等,最低等级为C等。

③A等人数的比例不超过本学期考评专职教师总人数的25%;C等人数的比例不少于本学期专职教师总人数的3%。兼职教师、返聘教师、外请教师参评,但不评定等级,不占比例。见习期内的新教师参加考评,原则上不定等级亦不占比例。如在见习期内的新教师考评结果达到A等,可视为A等对待,其比例亦按25%控制。

④教师担任教学任务的班级,课程成绩平均分低于60分,或及格率低于80%,或出现安全责任事故,不能评为A等。

(4)考评方法

①教学常规检查:学期授课计划、教案(讲义)、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答疑、授课情况、设备使用、维护与保养等。

教学督导包括:随堂听课,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与反馈;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师常规教学工作进行随机抽检,并将结果及时向教师所在专业部通报,作为“教学考评”评分的参考;深入班级,广泛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②接受教学任务情况: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关心教研组建设和支持教研室工作等情况。

③参加教研活动情况。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参与及认真程度;撰写与提交论文、教学总结的情况;学期听课次数。

④教学常规检查的分值。

教学常规检查的分值为各个单项检查分值之和。各单项最高分值分别为:学期授课计划5分,教案(讲义)10分,课堂考核及教学督导30分,辅导答疑(巡回指导,个别辅导)5分,作业布置与批改(设备维修,群体工作)5分,教务处、专业部教学质量考核10分。教学常规分值采取扣分制,其最高分值为65分。

(5)学生评教

①专业部应将学生评教作为常规工作之一,建立健全学生评教工作制度。

②学生评教工作,在专业部领导下具体实施。

③学生评教分教师、分课程进行。本学期任课的教师,每门课程的学生评教,不得少于两次。

④学生评教以学生在课堂现场评定为主。在课堂上按上课学生人数的一定比例(不低于10人)发给“评教卡片”(或请学生现场如实填写)。学生填写完毕后,收齐“评教卡片”并进行统计。

学生评教一般放在期中和期末前两周,学生评教的最高分为15分。

(6)教师互评

由专业部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分值为20分。

(7)考评的组织与实施

①成立由主管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专业部长和教学督导为成员的学校教学考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教学系统教学考评工作的组织。

②专业部成立由专业部长、教研组长及专家组成的教师教学工作考评小组,负责并具体实施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与评价工作。

③出现教学事故时,根据学校《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扣减教学考评综合分值。

④学期考评时间安排。每学期的期末,专业部考评小组对本部考评对象进行全面考评,计算并统计出每个考评对象的考评分值及等级上报学校考评小组。由教务处组织抽查后,报学校审查批准。

2.学生学业评价

(1)评价对象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三年制学历学生。

(2)考评内容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执行《永川职业教育中心“四位一体、多元立体”评价方案》,考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技能鉴定、行为习惯等。

(3)考评分值及等级

分为A,B,C,D4个等级。

(4)考评方法

参照《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学生综合素质“四位一体、多元立体”评价标准》《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学生综合素质“四位一体、多元立体”评价工具》等制度和工具对学生学业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和评价。

(5)考评组织与实施

①成立由主管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专业部长和教学督导为成员的学校教学考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学生的学业考评工作的组织。

②专业部成立由专业部长、教研组长及专家组成的学生学业考评小组,负责并具体实施学生学业的考核与评价工作。

③本专业按照“三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并采用“四位一体、多元立体”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进行评定。

④学期考评时间安排。每学期的期末,专业部考评小组对本部考评对象进行全面考评,计算并统计出每个考评对象的考评分值及等级上报学校考评小组。由教务处组织抽查后,报学校审查批准。

3.评价的运用

(1)教师考核结果应用

①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个人档案,纳入期末考核奖项目之一,作为评优评先、职务评聘、年度考核、晋级提薪、选派进修的重要依据。

②教师教学考评未达到优秀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级,不得申报各类先进。

③教师教学考评不合格的,年度考核只能确定为不称职等次,两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教师职务,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

(2)学生考核结果应用

①对于综合素质考核优秀的学生,优先向优秀企业推荐工作。

②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不及格的,不予发放毕业证书。

③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作为报送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的依据。

④评优依据。

(五)实训环境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备电工、电子、Protel、测试、单片机等核心课程实训室,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

续表

结合我校实际和重庆地方情况,我们分别和重庆航凌电路板有限公司、致伸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广达电脑(重庆)有限公司、瀚荃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旭硕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合作,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运转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群。

(六)专业师资

1.教师规格及数量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有班级13个,学生合计476人,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依据设备、办学规模等情况确定教师结构及数量。需要专任教师32名(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师生比达1∶15。

专业师资结构表

备注:①此表各类教师可能重复,比例均为各类专业课教师/教师总数。
②专业带头人按专业方向确定数量,骨干教师比例原则上占教师比例不低于12%,双师教师(未计算文化课教师和兼职教师中的双师教师)计算后比例为100%。
③兼职教师主要以企业员工为主,部分要求具备教师资格或培训资格证书。

2.各类教师素质要求

(1)专业带头人

作为专业带头人,必须全面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参加一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工作和进行电子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发表论文论著,指导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或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为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确定以下条件为本专业专业带头人培养认定标准。

①基本条件:具有中职教师资格证,取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师德师风高尚,热爱教育事业,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主动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工作。

②行业职业能力:行业实践能力强,能具备行业企业调研组织及撰写调研报告能力。

③教学科研能力:具备主持校级以上科研课题的能力,具备参与市区级科研课题研究的能力;

具备独立撰写论文、开发课程的能力;

具备主持教育教学改革和撰写改革方案、教学标准的能力;

具备撰写专业发展和适时提出专业发展建设性意见的能力。

④业务指导能力:具有承担各类大赛指导,具备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的能力。

⑤具有较强的行业联系和为行业培训服务的能力:组织、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且取得良好效果;能撰写行业实践报告、行业调研报告,对学校专业发展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2)骨干教师

①基本条件:具有中职教师资格证,取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师德师风高尚,热爱教育事业,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主动承担学科教学工作。

②行业职业能力:行业实践能力强,具备参与行业企业调研及撰写调研报告能力。

③教学科研能力:具备主持或参与校级以上科研课题的能力;

具备撰写论文及参与教材编写、课程开发的能力;

具备参与教学改革及相关方案的编写及实验工作。

④业务指导能力:积极参加指导大赛,具备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的能力。

⑤具有较强的行业联系和为行业培训服务的能力:组织、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且取得良好效果;能撰写行业实践报告、行业调研报告,对学校专业发展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3)双师型教师

①基本条件:具有中职教师资格证,取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具备高级工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师德师风高尚,热爱教育事业,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主动承担学科教学工作。

②行业职业能力:行业实践能力强,能参与行业企业调研及调研资料收集整理及分析工作。

③教学科研能力:具备承担实训课改的能力,具备实训课题收集、实验及使用的能力;

具备参与校级课题研究或实验的能力;

具备参与撰写论文的能力。

④业务指导能力:具备指导技能鉴定的能力。

(4)兼职教师

①基本条件:具有中级以上管理职务或高级工以上的技术等级,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在国内电子行业领域里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55岁以下的兼职教师须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

②行业职业能力:行业实践能力强,具备一定的教学管理能力。

③业务指导能力:能够进行本专业技术咨询服务,具备参与技能大赛指导和培养教师的技能。

3.教师培养培训方式

(1)自我研修

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参加学历提升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

(2)校本培训

学校请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研讨活动。

(3)送出培训

参加国内外培训,如专业(学科)带头人、部分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到德国培训;专业教师培养对象到电子科技大学培训,参加重庆九源教育企业意识培训,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市内各类培训,专任教师参加华东师大教育理念的培训。双师型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教材培训、课程标准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等。

(4)提供平台

学校为教师展示个人才华、发展个人能力提供有利条件。

(5)科研提升

学校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提升科研能力。

(6)承担任务

学校创造条件,制造培养培训机会,主动承担专业建设工作。

(7)行业实践

通过企业意识体验,企业挂职锻炼,国家、市级、行业实践、培训等方式进行。

(七)教学资源

1.建设方式

以学校为主、企业参与共同完成教学资源的建设,打造专业性、实用性、操作性强的数字资源。

①参与教育部第二期共建共享项目;

②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撰写项目任务书、课件、电子教案;

③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录制微视频。

2.建设目标

①建设学做结合的教学资源库;

②建设教师乐用、学生乐看的教学资源库;

③为同类学校同类专业提供教学参考资源。

3.课程资源内容及功能说明

四、课程标准(附后)

(1)《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2)《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3)《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DXP2004》课程标准

(4)《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课程标准

(5)《电子产品生产工艺》课程标准

(6)《单片机应用实例》课程标准

(7)《西门子S7-200PLC应用》课程标准

(8)《家用冰箱与空调维修》课程标准

五、校企合作

(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本专业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来自行业企业的委员6名、大专院校的委员3名和本专业教师1名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指导专业建设,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审定课程标准,参与课程开发等。

(二)校企合作基本情况

1.概述

本专业校企合作企业提供一、二年级教学见习,平均8周/年(不含寒暑假);提供三年级学生顶岗实习,与17家大中型电子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了10个校外实训基地(不包括后面新增4个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从学生教学见习、顶岗实习、就业实习,教师企业实践、锻炼,企业技术骨干到校讲课、示范等多方面建立的合作关系。

2.校企合作的基本内容

通过校企合作,努力实现校企之间的信息、人才、技术资源与物质资源共享,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①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专业规划的编制;

②共同编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③学校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培训,企业提供学校教师实践岗位,对教师进行培训;

④共同参与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

⑤共建共管实验、实训室和生产车间;

⑥共同进行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推广及新产品推介等工作;

⑦企业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

⑧其他方面的合作。

3.选择合作企业条件

①具备电子企业相关的生产资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金不少于壹仟万元人民币。

②企业一次能提供不少于30人次的教学实习和30人次以上的顶岗实习,每年能提供不少于90人的就业机会。

③企业每年能提供不少于20人次的教师行业实践岗位,能提供教师参与产品开发和加工的机会。

④中等职业学校选择企业一般应以独资、私人企业为主,尽量避免与一些没有合作经验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上市公司合作,因为与这些大企业或上市公司在操作细节上难度很大,如学生顶岗实习、工资结算、学生问题处理等。

(三)校企合作基本办法

1.校企合作的思路

校企合作的基本思路是请进来走出去,让学生通过企业锻炼,树立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培养其职业素养,让教师到企业锻炼和提高,使岗位技能落到实处。专业课的教学更具针对性,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参与专业建设,承担校内外实践教学工作,使其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校企合作的方式

根据学校的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结合电子专业部的实际情况,以及电子行业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校企合作。

(1)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提供场地,投入部分设备,与企业合作,企业将生产设备、技术人员等资源引入学校,与学校设备、师资、学生进行整合,按企业化要求组织生产,结合生产开展教学,建立集生产、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具体合作内容如下:

①共同制订生产计划,组织产品的生产、品质管理和成本控制。

②共同制订实训方案,组织和管理学生实训、进行实训质量评价。

③共同开发实训课程资源。

④企业派遣技术人员,为教师提供实践岗位,对教师进行培训。

(2)订单合作培养

学校以企业用人协议(订单)为依据,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产销链接,对口培养。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充分发挥企业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让企业参与制订人才规格、课程设置、评估考核标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感受企业文化,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

(3)参与职教集团

通过学校与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牵头,按照资源共享、平等、互利的原则,参与职教集团,搭建企业与专业的交流平台。

3.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1)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

成立由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学校教师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情况进行技术支持,对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进行审定。

(2)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通过校企合作,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继而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技能水平,使其真正具有双师型教师素质。

(3)建立兼职教师聘用制度

通过校企合作,将行业、企业能工巧匠或技术骨干聘任为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对其进行教师基本素质培训,纳入学校教师管理系统。

(4)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双方建立明确责、权、利的制度,建立运行保障的管理办法和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和评价管理办法,建立相关基础文件,共同制订《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办法实施管理办法》《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实习管理办法细则》《校企合作责任书》《校企合作考核办法》《实习学生行为规范》《实习学生安全管理规定》《顶岗实习学生工作手册》,以保障校企合作的长效、稳定运行。

六、专家论证意见

永川职教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示范校建设,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保障,指导建立了专业建设工作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基于广泛调研,掌握了本专业毕业生主要的职业领域,即电子产品安装与维修、主板检测维修、电工等,在此基础上,对电子产品安装与维修、主板检测维修、电工的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标准进行了较为规范的分析,又基于分析结果,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开发了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进行了教材建设。开展了“三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形成的主要成果形态包括:专业建设调研报告;基于电子产品安装与维修、主板检测维修、电工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报告:部分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多数验收要点佐证资料。从总体上讲,基本完成了任务书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第一年的任务,基本达到预期建设目标,部分工作具有亮点和特色。

建议:

一是将人才培养方案的第六点改为“课程设置”,之下包括课程结构、主要课程简介和核心课程简介;后面的番号作调整。

二是公共基础课程中除缺了艺术课外,德育课程也少了一门“哲学与人生”,多数课程课时没有达到教育部颁发的大纲中的要求。

三是专业核心课程只有4门,建议设置6~8门,方向课程每个方向2~3门,选修课程设置5门以上,选修课可以利用每天6节课后的第二课堂时间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