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读会友”是人生美事

“以读会友”是人生美事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愈发感觉到,“以读会友”真的是人生一大美事。我也邀请他以“学术外援”的身份加入了仁爱群英读书会,并开展了非常有意义的读书交流活动。《中国教育报》2012年全国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特级教师常生龙也是通过阅读认识的。对我来说,最为熟悉的就是《教师博览》的编辑团队了。“以读会友”拓宽了人际交往的圈子,提升了自己的生活品质。

“以读会友”是人生美事

现在,我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多读书是不会读成“书呆子”的。如果一个人真的因为读书越来越“不智慧”,这也怨不得书,是读书的人自身的问题。近几年,通过阅读,除了自己变得更“聪慧”,更有见解外,还拓宽了交际、广交了朋友。这些因阅读而结识的朋友,有的已经见过多次,有的虽然素未谋面,但在网上也非常熟悉。我愈发感觉到,“以读会友”真的是人生一大美事。

源创教育研究院院长、源创一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法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图书策划人,在业内享有盛誉,并有金点子大王的美称。如果我不读书,根本不可能结识这一教育出版界的大腕。2008年的时候,我因经常购买大夏书系的书,在网上结识了吴法源。当时,他还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兼北京分社社长,是大夏书系的负责人。当时,他还送我周国平先生亲笔签名的《周国平论教育》和钱理群教授的《做老师真难,真好》。后来,他辞职创业,创立了源创图书,我也因此喜欢上了源创图书。因参加《教师博览》组织的活动等,我也见过吴法源好几次,在和他的交流中受益匪浅。我对教育出版的一些认识,就来源于他。我的《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一书出版时,他还专门给我写了封底推荐语,并把我的书转送给朱永新教授。当时,朱永新教授还在自己的微博上推荐了我的这本书。现在,我和吴法源也一直保持着联系,他有什么新的消息,也会及时告知我。比如2013年初,源创图书精心推出了李希贵校长的《新学校十讲》。他告诉我,其中的第九讲“失败的新定义”是李希贵校长最新的思考,非常值得关注。为此,我写的一篇小心得也在《江苏教育报》上发表。

因为阅读,我也认识了现在的大夏书系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分社社长李永梅,大夏书系的策划人朱永通,大夏书系的市场总监郭雪丽等。这样,大夏书系的最新情况,我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

因为读书,我结识了不少作者。 《浙江教育报·教师周刊》主编吴志翔,是浙江省专业报新闻名专栏“塞林说新闻”的唯一主笔,我此前也经常认真阅读“塞林说新闻”。后来,我读了他的两本“塞林说新闻”的结集——《为教师声辩》和《我们热爱什么样的教育》,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我也邀请他以“学术外援”的身份加入了仁爱群英读书会,并开展了非常有意义的读书交流活动。

李斌是《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副主任,是一位资深教育记者。原先,我只是在相关的群里看到过他,但是从来没联系过。2013年7月,李斌出版了《把学校交出来——一个青年记者笔下的中国教育》一书,我也在第一时间拿到了。我对记者眼中的教育是很感兴趣的。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教育记者,应该是非常懂教育的,这样写教育新闻的时候才能真正写到点子上,对读者有很大的启发。李希贵校长在写这本书的序言时,就给予李斌这样的评价。所以,这本书我很认真地阅读了,并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后来,我刚好在一个群里看到李斌,就跟他聊了起来,因为“以书为媒”,这样就有了对话的基础,他对我的观点也很认同。后来,我了解到,他大学本科跟我是同一年毕业的,我们是同龄人,是在同一个大的背景下来看待教育的,也经历了很多同样的教育事件。所以,不知不觉中,我们也就熟悉起来了。

刘铁芳、陶继新、孙明霞、陈兴杰、陈宇、蒋保华、郑英、赵希斌、周俊、汤勇等专家学者和优秀同行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认识的。

《中国教育报》2012年全国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特级教师常生龙也是通过阅读认识的。最初,我经常在《中国教育报》教师书房上读到他写的读书心得体会的文章。我就到他的博客上去看看,逐渐成了网友。后来,他还给我的《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写了篇书评,发表在《中小学德育》2013年第1期上。如果不是阅读,我也不可能认识常生龙局长。 2013年8月,我在上海书展的现场碰到了常生龙局长。

因为阅读教育刊物,我也结识了很多的编辑。对我来说,最为熟悉的就是《教师博览》的编辑团队了。我先后参加了三次《教师博览》组织的重点作者会,社长兼主编薛农基、副社长兼副主编方新田、文摘版编辑部主任袁海波、原创版编辑部主任余华、活动部主任周正旺等都是在活动中熟悉的。

此外,《教师月刊》主编林茶居、编辑程晓云,《中国西部·教育版》执行主编张筠,《师资建设》执行主编黄明超,《教书育人·校长参考》编辑部主任朱福昌,《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编辑部主任姜波,《师道》编辑部副主任李淳,《教育时报·课改导刊》代修鹏、吴松超等编辑,我也都有联系。

通过结识这些编辑,我对这些刊物的用稿风格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有时也接受了一些约稿任务。另外,这也为我推荐本校教师发表文章提供了便利。

《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一书出版后,我赠送给不少人。中央教科院姜朝晖博士写的《在研究中加快教师专业化》评论文章在《中国西部·教育版》刊发。 《师资建设》执行主编黄明超看了我的书后,约我写了篇《在研究中享受职业幸福》在《师资建设》刊发,《中小学德育》责任编辑余志权约我写了《在阅读中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在《中小学德育》2013年第8期刊发。

“以读会友”拓宽了人际交往的圈子,提升了自己的生活品质。通过交流,看问题就多了一个视角,这对自己的成长大有裨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