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惠山泥人大阿福,经典作品赏析

惠山泥人大阿福,经典作品赏析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惠山泥人的初创阶段,仅是当地百姓的闲暇之作。其主要作品以耍货为主,如大阿福、皮老虎、小花囡、小花猫等。明末清初,受戏剧影响,惠山泥人创作了不少昆剧戏文的泥塑作品,进入“手捏戏文时期”。现在惠山泥人不仅誉满全国,而且还驰誉海外。此件《大阿福》是惠山泥塑艺术进入成熟期的代表作品。其创作题材以民间故事为依据。大阿福的制作原料为惠山黑泥,也称磁泥,其质地细腻而富于韧性,干而不裂,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大阿福(清)》

无锡惠山泥人是中国民间泥塑艺术中的一朵绚丽奇葩。而笑盈盈、胖墩墩、盘膝而坐的大阿福,则以其“质朴敦厚,妩媚秀润”的艺术特征,成为惠山泥人之花中最为艳丽的花朵之一。惠山泥人始创于明洪武年间(14世纪中叶至14世纪末),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其发展历经三个阶段:耍货时期,手捏戏文时期和石膏像时期。

惠山泥人的初创阶段,仅是当地百姓的闲暇之作。其主要作品以耍货(即儿童玩具)为主,如大阿福、皮老虎、小花囡、小花猫等。形象塑造朴实简单、线条粗犷,富有生活韵味。

明末清初,受戏剧影响,惠山泥人创作了不少昆剧戏文的泥塑作品,进入“手捏戏文时期”。此时,出现了专业艺人与作坊,塑造形式主要采用“以虚拟实,以简代繁,以神传情”等表现手法,作品的艺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1930年后,天津的翻石膏技术传到惠山,从此惠山泥人进入“石膏像时期”。现在惠山泥人不仅誉满全国,而且还驰誉海外。

此件《大阿福》是惠山泥塑艺术进入成熟期的代表作品。其创作题材以民间故事为依据。相传,在古代惠山上,有毒蛇猛兽为害,后来天上降下一对叫沙孩儿的人形巨兽,体健威猛,力大无比,山中各种猛兽毒虫只要见他微微一笑,立刻便俯首帖耳,唯命是听,从此山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人们为了颂其功,故塑其像,代代相传,以作怀念。因驱邪即能降福,故取名阿福。

大阿福的制作原料为惠山黑泥,也称磁泥,其质地细腻而富于韧性,干而不裂,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其制作讲究造型简练、夸张,并一改之前单片模印,开创了双片模印的形式。所谓“三分坯子七分画”,大阿福的用色强烈而富丽,粗犷而不生涩,并大胆采用红、黄、青、绿等原色,在视觉上产生了较强的对比性。同时,在原色之上还往往覆盖同种色纹样,体现出了与传统彩塑间的密切关系,以及与北方艺术门类的互融互通。

大阿福不仅在名字上包含着纳祥祈福的寓意,其造型也暗含了中华民族盼望嘉善的情感文化心态,体现了丰富的民俗风情。大阿福以其憨厚朴实的外形,吉庆含蓄的神态,阐述着自己的祥福寓意,担当着为民祈福的重托。它那含蓄而耐人寻味的笑,使它足以堪称幸福的使者,吉祥的集大成者,中华民族的福娃娃。

img506

泥造型是以加工过的自然泥土(或其他可塑性材料)为主要材料,通过抟、搓、捏、塑等表现手法和一些简单工具,塑造供玩赏的、具有立体性、实体感的手工艺术品的活动。它适合不同人群的审美需要,而且创作主题、制作过程可简、可繁,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艺术家,可以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创作出艺术价值很高的泥塑作品;普通的泥塑艺术爱好者,也可以塑造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意愿,丰富文化生活。

通过泥造型学习,不仅能够获得雕塑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创造能力和实际的动手能力,而且陶冶了情操,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了一门教育教学技能,为将要从事的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img507

img5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