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黄石市东面的长江边上。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中,“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耸峭,而是突出“依旧”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的结果。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

刘 畅

原文: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赏析: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黄石市东面的长江边上。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组成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与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表明速度之快。两字对举即刻就渲染出一方是势如破竹,一方则是闻风丧胆,强弱悬殊,高下立判。第二联顺势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皓乃备亡国之礼,……造于垒门”(《晋书·王濬传》)。第二联即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段历史

清代屈复认为此诗第五句甚妙。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中,“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寒”字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山,但是前面所写并没有离题。前面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耸峭,而是突出“依旧”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的结果。诗人怀古慨今,收束全诗。全诗借古讽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

点评与拓展:

刘畅同学除了充满自信外,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他威严的仪表所产生的影响力。他总能用斩钉截铁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些内容,而且让我们对他的讲述深信不疑,这体现出一种果敢的风格,颇有领导风度。

感悟语文

不论我有多调皮,只要您一个眼神,我一定会乖乖听话。

——谢佩虞

没有哪一个学科,可以使我终生受益,除了语文。

——谢佩虞

语文让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语文,让我变得更好。

——谢佩虞

钟老师,您就是我人生的四月天。有您的引领,有您的激励,有您的鼓励,我又何惧语文!

——欧阳义婷

向前走,您在我身后;一转身,您便在我心头。致亲爱的钟老师!

——欧阳义婷

语文学习=20%的基础+20%现代文+20%文言文+20%的作文+钟老100%的细心指导。

——陈 诚

本来是怀着绝望来学语文的,是钟老师在我绝望时给了我希望。

——陈 诚

钟老师深邃的目光,遥望千年,那是语文的深度;钟老师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那是语文的宽度。

——陈 诚

以前,别说长篇的古文,就是短小诗词我都难以记住。现在,它们却像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停驻在我的脑海。是您,钟老师,带领我发现它们的美丽。

——张忠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