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听课,让智慧发散于交流与共鸣

听课,让智慧发散于交流与共鸣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好“听课”的“学生”,就是要求听课教师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学习”。听听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感受学生如何参与探究、师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人。讨论,无疑是普遍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的一种良好方式。所以,当学生学习中发现了问题,并需要自己解决问题时,讨论成为了课堂的正常秩序。因为,当好听课的学生只是手段,做好上课的老师才是目的。

听课,让智慧发散于交流与共鸣[1]

张 霞

摘要:当今许多教师把“听课”当成了“包袱”,没有能认识到“听课笔记”的作用,也没有能切实体会到“听课”在个人成长中的巨大作用。事实上,听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任务和职责;是教师认识课堂、研究课堂的重要方式;是教师常见的一种参与教学的行为。听好课有利于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当怎样听课?教师首先应当像“学生”一样认真“听课”,从“听课”中充分汲取个人成长的“营养”。

关键词:听课 学生 上课 老师

学校组织“教学六认真”检查,听课笔记是其中的一项。于是,每次到了检查的时候,许多教师因为平时听课数量不足,要么赶紧借别人的听课笔记来抄几篇,要么干脆借上几位同事的备课笔记摘抄几个板书设计了事,也有的笔记虽然不是临时抄的,却也是“缺胳膊少腿”:有的课题没写;有的课堂实录里只有板书设计,没有随感,没有评价;有的字体潦草,虎头蛇尾;还有的在笔记上练起了字、聊起了天,甚至画上了“花”“人”“怪兽”;有的老师听课时接电话、发信息、打瞌睡……以上种种现象都表明了当今许多教师把“听课”当成了“包袱”,没有能认识到“听课笔记”的作用,也没有能切实体会到“听课”在个人成长中的巨大作用。

事实上,听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任务和职责,是教师认识课堂、研究课堂的重要方式,是教师常见的一种参与教学的行为。听课,也叫观课,或者说课堂观察,它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都纳入到观察的视野当中来,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及设计意图的实现程度等都作为观察的对象。听课的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观察他人、汇集经验、提炼智慧、反思自身、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总之,听好课有利于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像“学生”一样认真“听课”,从“听课”中充分汲取个人成长的“营养”。

一、听前预习是前提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即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主动“预习”。要有心,就是要做到“听前四问”。

先问教材内容。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与前面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哪里?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在何处?只有对所听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才能在听课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有“备”而听。

二问上课教师。本节课的任课教师是谁?他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是什么?重点汲取上课者哪些长处?课的类型是示范,还是研讨?是随堂还是公开?

三问听课学生。问问学生的专业;问问班风、学风;问问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学进度,为关注任课教师、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好准备。

四问自己。是否曾教过这节课的内容?自己在教学时有什么困惑与问题?或者是否听过这节课?那位执教者的教学情况如何?是否提前进入听课教室并做好了听课的准备?

二、听时学习是关键

当好“听课”的“学生”,就是要求听课教师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学习”。要投入,就是要做到“听时五动”。

一动耳听。听听上课者的课堂教学确定了怎样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采用什么方式实现目标?听听上课者或优美动听或连贯婉转或灵机巧妙的教学语言?捕捉上课者的语言特色。听听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感受学生如何参与探究、师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动眼看。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亲切?教法选择是否得当?教具运用是否熟练?问题处理是否巧妙?板书是否合理……看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得怎样?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是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敢于质疑?习惯是否养成?解决问题能力如何?看学生学得怎样,得到多少?总而言之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

三动手记。“你讲给我听,我是要忘记的;你做给我看,我说不定记住了;你若让我写下来,我肯定能够学会了”。因此,听课时,还要动手记。在听课笔记上记下课题名称、执教者姓名、上课班级,简要却又完整地记下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详细地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评析。除了用笔记录课堂教学过程,还可以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U盘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记下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画面、优美语言、精心设计等。

四动脑想。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听课必须伴随着多思考才能有进步、有提高。因此,教师听课时特别需要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样的问题:教师对教材为何这样处理?别的老师是怎样处理的?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教师是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学生在答得不完整、不准确时,教师是如何启发、引导的?教学中出现意外现象时,教师是如何应对的?这一现象又是如何产生的?自己应怎样活学活用“闪光点”?向别人学习、借鉴,其实更是一种创造,而这种创造必须依赖于自己的观察、思考与探索,只有通过这样主动深入地思考,才能将别人的教育教学思想转化为自己的理念。

五动嘴说。新课改推崇“生本教育”,也就是要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里真正地动起来。讨论,无疑是普遍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的一种良好方式。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只要是学习需要的,没有什么不可以讨论。所以,当学生学习中发现了问题,并需要自己解决问题时,讨论成为了课堂的正常秩序。当学生讨论时,听课的教师不必拘泥于自己教师的身份坐在后面看、听、记,而应该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既了解学生们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自己听课时的疑问。同时,还可以抓住机会就听课时的一些问题和一起听课的同行说说,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无论专业课或非专业课、无论展示课或研讨课、无论优秀课或普通课、无论公开课或随堂课,所有的课,只要我们选择进去听了,在课堂里,就必须始终像“学生”一样认真投入,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切忌在课堂里闲谈、接听电话、打瞌睡、随意写画等。

三、听后复习是必要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对课堂实况在脑海中过几遍电影,反复进行琢磨。因为,当好听课的学生只是手段,做好上课的老师才是目的。因此,听课后,还需教师及时主动地复习。要主动,就是要做到“听后四讲”。

先与上课者讲。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因此教学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先想象的那样按部就班地开展,执教者常常会因时制宜。听课结束后与执教者交谈,了解执教者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过程中突发情境的处理方法及理由,从而深入了解执教者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二与同听课者讲。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听课者的专业、研究兴趣甚至年龄、性别等的不同,都会导致听课感受的不同。和一同听课者交流,学会用辩证的头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客观公正地看待这堂课。

三与听课学生讲。老师教得如何,要问问学生学得怎样。深入到听课的学生中去,是做作表演还是自然生成,是主动探索还是被动接受,听课学生说了算。只有学生认可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

四与班上学生讲。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积极探索新的方法、新的举措,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别人的教育教学思想转化为自己的理念素养,到自己的班上去试试,和自己的学生讲讲,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亦步亦趋,模仿复制,只能总是跟在别人后面爬。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切实当好“听课”的“学生”,关注课堂中的所有对象,多学习别人的长处、闪光点,为我所用;多挖掘问题、不足,为我所警。在听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提炼,才能迅速“断乳”、走向成熟,成为一名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的会“上课”的“老师”。

参考文献

[1]林存华.再议听课的作用.教学与管理,2006(11)

[2]李克强.听课的艺术.江苏教育,2010(5)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徐大柱.充分发挥教师间听课、评课活动的作用.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16)

【注释】

[1]原载《内蒙古教育》.201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