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备课过程与方法是怎么写

教师备课过程与方法是怎么写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也是职场人之一,那么,战场又在哪儿呢?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打仗就需要充分的准备,不能吃饱了、睡足了,武器也不拿就进入战场,否则必定是一场败仗。在对以这三尺讲台为“战场”的教师们说,想要大获全胜就必须把武器准备妥当。备课首当其冲地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利器,是教师攀越教育高峰的阶梯。这个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因为她始终在讲母爱教育。

第二节 不打无准备之仗

现代人都把职场比喻成战场,现实确实如此。比起真正战场上的血淋淋地厮杀,职场的那有声无声的争斗和残忍不比真正的战场逊色半分;甚至一个人的生杀成败就决定在那三尺多长的谈判桌上。教师也是职场人之一,那么,战场又在哪儿呢?当然就是那教室中的讲台,不过对手却不是别的任何人,而是老师自己。

面对学生们期待、崇拜的眼神,教师要想的是,拿什么“新法”“绝活”去战胜上一次站在讲桌上的自己,如何才能让学生们尽可能地消化掉自己所讲的知识内容,拿什么“法宝”打好这场与自己的仗。

上课对教师来说,只要你不是第一次登上讲台会有种紧张到说不出话的感觉,都可以称之为家常便饭。一般只要一本教程、一支粉笔就能轻松自在地打完这场仗。但,这里面的质量问题又考虑过多少?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上好更加完美的一节课?如何让自己的每节课都可以变得富有成效?就像一个人上山砍柴一样,如何能砍得有质量又有效率呢?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打仗就需要充分的准备,不能吃饱了、睡足了,武器也不拿就进入战场,否则必定是一场败仗。教师上课也是这样。有工作多年的老教师一定会这样认为:一本书早已讲了不知多少遍了,就算不备课就会手到擒来、马到成功,还有什么可备的?其实,这是一种误区,一种以不变的眼光看发展问题的误区,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原因之一:社会在发展,教育体制随之发展,用一本陈旧的教科书和教育方法是不会跟得上时代的,免不了被早已经见过“大场面”的学生嗤之以鼻;原因之二:物质条件的丰富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使现在的孩子思想上越来越成熟,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多,区区一本教材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更需要老师能够展示给他们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所以教师如果想上好这一堂课,不管你已经讲了多少遍,都要在课前根据当时的环境、学生的需要进行精心的预设,才能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做出精彩的知识呈现。简单地说,教师课前到底要做什么?必须要做什么?答案就是备好课。

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这也就是所说的砍柴之前的磨刀准备过程。

在对以这三尺讲台为“战场”的教师们说,想要大获全胜就必须把武器准备妥当。备课首当其冲地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利器,是教师攀越教育高峰的阶梯。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

一位教师在讲授《麻雀》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在课文中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下来,而不是爱的力量?”

这个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因为她始终在讲母爱教育。经过深入思考,学生提出了这个深刻的问题,但教师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结果,学生满怀期望的提问最后不了了之。

如果这位老师在课前做足了充分备课准备,了解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此作品的历史背景,知道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弱小力量奋起反抗强暴的思想,那么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得到较满意的解答。

还有一位教师在讲古诗时,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学习的古诗都是五言七言诗,怎么没有四言六言诗?你看,这个问题提得多好?但教师的回答却让人感到失望。教师说,“等着你去写呢。”

这种敷衍学生的做法是不合适的,而且敷衍中还带着一种不屑。如果教师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又认真地备了课,那么就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律诗的发展形成,学生会惊喜地得到意外的收获;如果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还可以退一步,和学生共同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

可见,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想成为优秀教师,备课更是重要到必不可少的需要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上一则案例说明了教师因备课不充分而导致不能善待学生提问,值得每位教师深深体味其中的含义。

要把一节课备好,里面是有讲究的,需要教师掌握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备教材

备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其与前后课程的关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并借助有关参考书弄清疑难之处和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

另外,教材对学生来说,有可能会出现太难、太偏、太陈旧等问题,甚至难免会有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带着疑问备课,即准备教材知识时认真思考:概念表述是否科学、例题展示过程是否繁琐、事例是否陈旧等,并及时查阅最新的相关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备学生

充分了解学生,这对上好课尤为重要。治标更要治本,教学事业也是一样,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首先充分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我们以“银行贷款利息的计算”为例,课前教师可以找一些学生问一问,看学生知道不知道存款是怎么回事?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什么是“利息税”?还要了解学生对百分数应用题的掌握情况等。

三、备教法

备教法就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在每个教学环节,采用什么教法和学法最省时有效,在备课时教师就要选定好。恰当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可以接受,并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备疑问

备疑问也就是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带着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备课。教师只有了解自己的学生,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所要教学的内容,备课才会有针对性,上课时才不会出现学生提问教师却答不上来那种难堪的课堂情境。

备课时,教师应多考虑一下:在这个知识点上,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那么“我”该如何设计学生的活动?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材的这部分知识没有直接关系,“我”该如何回答?怎样引导?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我”始料未及的,也是“我”掌握的知识所难以正确回答的,“我”该怎么办?只有经常地思考这些问题,教师的备课才会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也才会更具活力,更有实效。要“精心备课”,更要“精心设计”,这才是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必备的基本功。

备课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课题,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要求。以往教师备课,多是根据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设计、编写,甚至连提问学生的答案都为之准备好。如果现在的教师仍抱着这样的态度,思想就有些落后,更别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了。这种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即使能应付过自己的良知,学生们也不会接受。

其实,教师的备课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文化水平,或高或低地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这只是教师教好课的可能条件。只具备这些可能条件甚至较好的条件,如果不认真备课,就不能形成某一内容的实际教学能力,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也就难以使可能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灵活发挥。

许多教师把备课当成一个对自己毫无益处的麻烦差事。其实不然,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通过一次次收集资料,一遍遍处理教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