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写领导讲稿

怎样写领导讲稿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某些场合,领导人可以即兴讲话,是不需要讲话稿的;但在正式场合,为了提高讲话质量,需要事先拟写好讲话稿或讲话提纲。由于领导人公务繁忙,一般需由秘书人员代拟讲话稿。所以,掌握领导人讲话稿的写作方法,是每个秘书人员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这方面要注意这样三点:领导同志在交代起草讲话稿的任务时,一般都要给思路、提要求。

导人讲话是领导人参与公务活动的一种方式。无论是高级领导人还是基层领导人,无论是机关的领导人还是企业的领导人,只要做领导工作,就离不开讲话,而且必须运用讲话来实施领导。在某些场合,领导人可以即兴讲话,是不需要讲话稿的;但在正式场合,为了提高讲话质量,需要事先拟写好讲话稿或讲话提纲。由于领导人公务繁忙,一般需由秘书人员代拟讲话稿。所以,掌握领导人讲话稿(以下简称“讲话稿”)的写作方法,是每个秘书人员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讲话稿的文体及类型

讲话稿是供领导人在公务活动中发表讲话时所用的书面材料,既有在重要会议上代表领导集体所作的报告,也有在宴会、欢迎会等礼仪活动上的致词,还有在广播、电视上发表的讲话。所以,它兼有公文和演讲词的特点。

在体现公文的特点上,讲话稿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和行政约束力,特别是重要会议上的讲话更是如此。但就多数讲话稿来说,它不像红头文件那样,有一套严格和规范的撰制程序,通常只需经过讲话人的审定便可。

在体现演讲词的特点上,讲话稿具有生动、吸引听众的特点,但不像演讲词那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不是通过表情、手势和华美词藻来征服听众,而是通过新颖深刻的见解和令人信服的事例来打动听众。

讲话稿的类型,就其内容和形式来分,大致有以下三种:

1.政论型讲话稿。

这是指领导人在大型会议或重要场合上,所作的有关重大问题的讲话,如在党代会、人代会上作的工作报告。这种讲话稿有相对统一的结构和格式,譬如政府工作报告,题目的写法和几大部分内容都有一定的要求,语言比较庄重、书面化,内容上带有明确的指导性和部署性。

2.意见型讲话稿。

这类讲话稿用于一般工作会议或座谈会,其内容不如政论型讲话稿那样重要,带有一些个人见解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指导性;结构比较灵活,语言通俗和口语化。

3.礼仪型讲话稿。

主要是在剪彩仪式、开幕式、欢迎会、欢送会等活动上的致词。这种讲话稿多是祝贺性内容,有一定的写作格式和常用词汇,语言较为热烈。

二、起草讲话稿的准备工作

动笔起草讲稿之前,大致要进行五个方面的准备。

(一)要把握好领导意图。

领导意图就是讲话稿的主旨,讲话稿的内容一定要紧密围绕领导意图展开,大小观点要准确体现出领导意图,这是写好讲话稿的基本要领。这方面要注意这样三点:

1.在弄清精神实质上下工夫

领导同志在交代起草讲话稿的任务时,一般都要给思路、提要求。但在此时,领导同志还不可能对要讲的内容已经深思熟虑、胸有成竹了,所以交待的意图较为粗略,执笔的同志常常感到不太解渴。有时还会赶上几位领导同志一起交待意图,就会讲得更为零乱、分散,甚至还有不尽一致的地方。这时,对领导的意图就需要反复琢磨、仔细体会,抓住主要领导意图的基本精神,以此为红线,对领导意图进行梳理和扩展,从而准确、完整地把握领导意图。

2.做到两个融会贯通。

一是把领导意图同上级的方针政策、本地区的文件规定、法规法令融会贯通,使领导意图不偏离上级的指示精神,保证政策的连续性。这就需要平时加强政策理论的学习,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靠临阵磨枪是不行的,因为讲话稿往往要得很急,不容你“磨枪”。

二是把领导意图与该领导一贯的思想主张融会贯通,保证领导讲话前后的一致性。这就要平时善于捕捉领导思想的“热点”,掌握领导同志的思维方式,了解领导同志的各种谈话、讲话和批示精神,并勤做记录,分类整理。这样,在起草领导讲话时,才能将领导意图与一个时期以来该领导的思想、见识融会在一起。

3.发扬独立思考的精神。

领会领导意图不是机械呆板的,而应发挥执笔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创造性地去理解和发挥领导意图,做到既要使领导意图在讲稿中充分准确地体现出来,又要把自己的新见解、新思路融会其中,使二者有机结合。结合的方法,一是向深度挖掘,顺着领导的思路深入研究,把领导原则性的意见,化为系统、深刻的见解。二是向广度联想。领导交代意图时,往往仅从某一角度、某一侧面提出问题,起草讲稿时一定要拓宽思路,举一反三,全面考虑,切莫强调一点不及其余,防止片面性。

(二)要摸清领导同志的特点。

讲话人是特定领导人,讲稿的语气和语言特色必须符合领导本人的特点。譬如以下几个方面:

职务特点。

要清楚领导同志职务的性质,分管工作范围,以及在领导班子中的位置,这些特点决定了讲话的分寸、语气和角度。

性格特点。

个人性格对其思维、讲话习惯有很大影响,譬如,人有理智型、情绪型的,内向型、外向型,顺从型、独立型的,不同类型的领导,讲起话来有不同的特点,起草讲稿就有不同之处。如偏重于顺从型的领导喜欢照本宣科,讲稿就要准备得很细致,甚至字斟句酌;偏重于独立型的领导喜欢在讲话中发挥,讲稿则要提纲挈领,对领导熟悉的问题要略写,留给他临场发挥的空间。

文化修养特点。

不同的文化程度和学科,直接影响到语言习惯。譬如,文化低的,讲话朴实通俗,爱说“大实话”;知识型的,喜欢用带有哲理性的语言,常常引经据典,注重文采。由于学科不同,知识型干部的旁征博引也有不同特点:学文科的偏爱名诗古句,学理科的偏爱数据事实。掌握这些特点,起草讲稿时遣词造句就有了依据。

年龄特点。

年岁不同,对讲话的内容也有影响。譬如,年纪大的阅历多,经验丰富,喜欢进行纵向比较,回顾历史,对比过去,好讲优良传统;青年干部思想活跃,新事物接受得快,喜欢进行横向比较,好讲世界上前沿的东西,好用新词藻,等等。起草讲稿时要把握准这些不同倾向。

讲话风格。

领导讲话有不同的风格,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激发型风格,表现为热情洋溢,声音高昂,富于较强的鼓动性、号召性。二是严谨型风格,表现为情绪平稳,声调起伏小,条理清晰,富于较强的启发性。三是幽默型风格,以座谈的形式,自由活泼地将自己的意见、想法表达出来,语言风趣,谈笑风生,富于较强的吸引力。掌握以上不同类型的风格,起草讲稿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遣词造句。如第一种类型要多用短句、正装句和感情色彩浓的词句;第二种类型可选用语法严密的句子,富于哲理性的言词;第三种类型用语要带有幽默感,注意使用轻快的语言和有趣味的材料。

(三)弄清讲话对象的情况。

讲话是要给人听的,那么就要弄清楚听众的身份地位,听众感兴趣的是仕么,能够理解的是什么,尚不理解的是什么,渴望知道的是什么,等等,才能写出有针对性的内容。主要应弄清的是:

弄清讲话人与听众的相互关系。

每个领导者都有自己不同的工作范围,讲话对象也不同。有时要在上级召开的会议上讲话,有时要在下一级会议上讲话,有时在同级联席会议上讲话,对象不一样,讲话的内容和语气也要有所区别。

譬如,出席上级召开的会议,讲话内容多是汇报式的,因此要多写一些有本单位特色的内容。如工作上的新做法、新情况、新问题,对全局工作的新建议等,这些内容是上级领导最为关心的。同时,篇幅上不可过长,用语上要注意礼貌。

在平级单位之间的会议上,介绍经验要留有余地,表明观点时要掌握分寸,不能用强加于人的口气,要尽量避免用“要……”的句式,通篇都应体现平等合作的态度。

参加下级单位的会议,讲话的立足点要高,讲话内容要注意理论性和系统性,部署工作时要把道理讲透,把意义摆明,而不能简单地发号施令。

弄清听众的基本情况。

由于听众的思想政策水平、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的不同,对讲话的理解上就存在着差异,因此要根据他们的实际,选择适当的表述方式。譬如,在农村对农民讲话,就要尽量用浅显通俗的语言,少讲书本上的大道理,多列举农民身边的活材料,少引用成语典故。否则,即使你讲的道理很精深,听众由于文化水平的缘故而听不懂,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弄清听众的思想特点。

每个时期,听众都有一个最为关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或者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或者与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件相关,或者与地区、单位的长远发展相关。对此要多闻多问,起草讲话稿时,应在讲话中适当的地方正面接触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阐述观点或说明情况,起到解惑答疑的作用。

(四)弄清讲话场合。

领导讲话要顺应场合的特点和气氛,如在党的工作会议上讲话,就要求庄重严肃的语气;而在宴会、欢迎会上的讲话,就要求轻快或热烈的语气。即使是同一会议,也有不同的场合,如开幕、闭幕和会议中间的讲话,都有不同的要求。譬如:

开幕式上的讲话,应该短小精悍,富有启发性。首先用短而有力的语言宣布会议开幕,简要地说明会议的主要议程;然后重点阐述会议的重要意义,使与会者对出席这次会议引起高度重视;最后向会议发出号召,提出要求,以确保会议开得圆满成功。整个讲话感情比较饱满。

会议中间的讲话,是会议的主体讲话,也称会议报告。其特点是内容重要,篇幅较长,有较强的指导性。这类讲话一开始要说明讲话人所代表的身份和讲话的主题;然后分若干部分阐述观点及情况;最后请与会者对讲话内容进行审议或提出修改意见。

闭幕会上的讲话,要求言简意赅,富有概括性。首先要用明确的语言,对会议开得是否成功作出评价;然后对会议上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概括和总结,特别是对那些认识不完全一致的问题,一定要给个说法。最后,向所属各单位发出贯彻会议精神的号召,并庄重宣布会议闭幕。

(五)确定讲稿的提纲。

不论是长篇讲话还是短篇讲话,都要在起草前确定讲稿的提纲。讲几个问题,每个问题怎样展开,分几个层次,等等,都要与领导同志商定下来,然后再动笔。否则,将来写好后,不符合领导的意图,就要推倒重来,前功尽弃。这方面应注意两点:

一是,讲稿提纲要详细,从大标题到小标题,再到每个层次的中心意思,都要形成文字,甚至一些重要材料的运用也要标明。这样,领导同志审定时提的意见就会具体,将来写成后修改的工作量就少。

二是,把握不大时,可以搞两三个提纲供领导比较选定。执笔人有时会对领导意图理解不透,或者虽然明白了领导意图,但对如何充分体现领导意图把握不大,或者对领导同志的特点不大熟悉,就可以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案,供领导选择,领导喜欢哪种方案,就照哪种方案写。

三、讲话稿的写作要领

(一)标题

讲话稿的标题较简单,易拟制。从形式上分,有简式标题和复式标题两类,多为简式标题。

简式标题,由讲话人、会议名称和文体种类三部分组成,即“××在××××会议上的讲话”。如:《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有时标题内不写讲话人的姓名,而放在标题下居中的位置。简式标题下方,一般还应标明讲话的日期,并用括号括起。如: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2015年2月17日)
中化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复式标题,由一个主标题和一个副标题组成。主标题用来概括讲话的主题,有时就从讲话中摘一句核心的话作标题。副标题的写法与简式标题相同。如:

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
(1979年3月10日)

(二)开头部分

讲话稿的开头,除了起到提示全文、引发兴趣的作用外,还要起到控制讲话现场的气氛、稳定听众的情绪的作用。常见的开头方法有如下几种:

1.开门见山。

用一两句话直接点明讲话的内容,如果是在大会上的讲话,则点明会议的主题。这种开头庄重、简洁,对控制会场的气氛有较强的作用。如王歧山《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的开头:

经中央批准,中共纪委常委会决定召开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对纪检监察系统落实全会精神进行部署,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2.概括说明。

把要讲的内容用几句话概括一下,说明讲话的缘由和要点,以引起听众的注意。如邓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这篇讲话中是这样开头的:

同志们,元旦我在政协讲了大概一刻钟的话,胡耀邦同志和其他同志要我向更多的同志谈一谈,作为大家一年工作的希望。既然大家希望讲一讲,我就讲一讲。我想讲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一讲80年代我们要做的三件大事和我们进入80年代的形势,主要是讲国内形势。第二部分,讲一讲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具备的四个前提。第三部分,讲一讲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这个开头很别致,先说在政协讲了话,引起听众对讲话内容的猜测;然后引出80年代的“三件大事”,概述了要点。在刚刚踏入80年代的时刻,这一话题更引起听众的兴趣。可以设想,当时会场上人们鸦雀无声、洗耳恭听的情景。好的开头确能产生奇效。

3.设问启发。

即在开头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发听众的兴趣。毛泽东同志的一些讲话,就是以提问开头的。如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这个报告中,开头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目前的形势是怎样的呢?”又如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开头也提出一个问题:“战争是不是能够打赢?”这种自问自答的开头,不仅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而且突出了讲话的主旨。

4.介绍背景。

即在开头将有关的背景材料介绍一下,帮助听众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对讲话的主旨的理解。当然,这种背景材料必须是新的或多数听众不了解的情况。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的著名讲话,开头就介绍了一个当时鲜为人知的事实: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他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5.曲转入题。

开头先讲几句“题外”的话,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话锋一转,进入正题。如某语言学家在一次关于语言问题的讲话中,一开头先讲,老伴出差了,今天早晨只好到街上吃早点。原来他在早点铺里看见价目表上将“豆浆”写成“豆江”,“油饼”写成“油并”,由这两个错别字说起,然后谈到当前语言文字上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开头亲切、自然、新颖,易于引发听众的兴趣。

(三)主体部分

这是一篇讲话的核心部分,一定要注意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内容上要突出“四性”。

1.鲜明性。

一篇讲话必须主旨鲜明: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毛泽东同志说:“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有指导性质的,总是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和性质,给予解决的办法。”

这就是说,一篇讲话应该抓住主线,围绕一个主要问题展开,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使讲话主旨鲜明的最基本的方法。如某市召开廉政工作会议,几位市里的领导同志分别讲了话,最后轮到市委书记讲话,他说:

刚才几位领导同志把该讲的话都讲完了,我再讲点什么呢?我看,当前大家对共产党能不能遏制腐败现象认识很不一致,我就讲一讲这个问题——信心问题。

这位书记没有重复前面的几位领导讲话的内容,而是抓住一个现实问题,加以分析,作出回答,结果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2.生动性。

领导讲话一定要生动活泼,切忌呆板枯燥的说教,才能吸引听众。这就要求讲话中带一些文采,如在拟写讲稿时,恰到好处地借用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中有生气的艺术形象,引用成语典故名言佳句,来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就会使讲话趣味盎然。毛泽东同志的许多讲话非常生动,议论风生。他在讲话中引用的历史人物、文学形象不下百个,如孔子、曹操、魏征、李逵、宋江、王熙凤等等;引用的成语典故和诗句更是难以数计。即使在很严肃的场合,讲话也不失生动。如在1974年7月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他批评江青时讲到:

不要设两个工厂,一个叫钢铁工厂,一个叫帽子工厂,动不动就给人戴大帽子,不好呢!你那个工厂不要了吧。

毛泽东讲话之所以生动,因为他认为人们讲话应该风趣一点好。他曾对历史学家周谷城说,“说话老是干巴巴,有什么味。”所以,领导讲话就要避免一本正经地讲大道理,而要通过生动而富有吸引力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颇具个人风格,很受听受看,海外媒体称之为“习式风格”。习近平讲话之所以引人入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从孔夫子到毛泽东,旁征博引、画龙点睛,给人以思想启迪、精神激荡。有人作了不完全统计,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讲话中,引用古典名句135处之多,而且运用十分贴切,做到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比如,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清·万斯大《周官辨非·天官》),来说明为政必须维护好群众利益。用“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清·唐甄《潜书·权实》),来说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论语·子路》),来论述领导干部从自己做起的重要性。用“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西汉·桓宽《盐铁论·忧边第十二》),来强调改革创新的意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习近平用典,不仅仅为了使讲话生动,更重要的是把古人治理智慧运用于治理现代化的当代实践。

3.鼓动性。

领导讲话的内容,常常是要求人们为完成某项任务而努力,因此要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鼓动性。这就要求在起草讲话稿时要注入饱满的感情,敢憎、敢爱,旗帜鲜明。譬如,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就是要理直气壮地肯定;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要反复大力地宣传,从而激发群众的干劲;对那些丑恶的东西,如贪污受贿,权钱交易,就是要充满义愤地揭露和抨击,从而激起人们的憎恨。这样,讲话才能打动听众的心,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当然,增强讲话的鼓动性,决不是高呼口号、空发议论,而是要把话说到点子上,把道理讲在实处。特别要注意,找到与听众的共同点,引起他们的共鸣。

如,习近平讲到反腐败斗争时,有几个名句:“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也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还是那句话,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决不能搞一阵风、一阵子。”(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其中,“壮士断腕”、“抓铁有痕”,语气何等坚决,鼓动性何待强烈。

4.通俗性。

即把抽象的道理讲得很浅显,通俗易懂。领导讲话总是要阐发道理,事实证明,空洞的大道理没有人爱听,玄妙精深的理论也不受欢迎,只有将深奥的理论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才易于人们接受。毛泽东讲话就非常通俗,他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哲学上离开个性就没有共性的问题时,说世界上没有一般的“房子”,只有天津的洋楼、北京的四合院;也没有抽象的“人”,只有张三、李四具体的人。这就是用通俗的、大家身边的事例,阐明了抽象的理论。

列宁认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马克思主义水平越高,就应该把理论阐述得越通俗易懂。如对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本质的论述,近年来理论家们写的文章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了,但都没有完全说清楚。而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讲到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时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三卷373页)只用49个普普通通的字,就阐明了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确实做到了深入浅出。

习近平的讲话中,也常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如: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讲话时,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用“穿鞋”这个日常话题来说明如何选择国家的发展道路,既浅显又深刻。

(四)结尾部分

公文可以省略结尾,讲话不可以没有结尾,最起码也要说一句:“我就讲到这里”。否则,就会令人莫名其妙。常用的结尾有:

1.总括全篇。

结尾对讲话的重点进行再一次强调,以加深听众的印象。如彭真同志《在中青年业余创作积极分子大会上的讲话》,对业余作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希望,结尾又作了总括性的强调:

总之,我希望同志们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红旗,在党的领导下,谦虚谨慎,密切联系工农兵群众,全心全意地为工农兵服务,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服务,全心全意为共产主义服务。沿着这个方向一辈子走下去,你们的前途就是无量的。

这个结尾,用“高举旗帜”、“联系群众”和三个“全心全意”强调了全篇讲话的主要精神,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

2.首尾呼应。

结尾与开头要对讲话的主旨进行呼应,造成首尾圆合,使整篇讲话浑然一体。如1957年周总理访问尼泊尔时,他在加德满都市民欢迎大会上讲话,开头用喜马拉雅山的险阻挡不住中尼两国人民的友谊来反衬中尼两国人民自古以来的友好关系;结尾又用喜马拉雅山的巍峨比喻中尼两国的友谊牢固而久长。首尾呼应得十分巧妙。

3.发出号召。

即用铿锵有力的语言来激励斗志,鼓舞人心。如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结尾非常有力,具有强烈的感召力:

同志们!伟大的事业呼唤着我们,庄严的使命激励着我们。我们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勤奋劳动、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再创新的业绩,以劳动托起中国梦!

4.戛然而止。

结尾只用一句话倏地结束,干净利索,不拖沓。这种结尾常用于主要内容已讲得很清楚,不必再强调的情况之下。如邓小平1982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结尾就是一句话:“我就讲这么四点意见。”

5.征询意见。

即征询对讲话内容的意见或建议,一般用于会议报告的结尾,有时也只表谦虚之意。如陈云同志1980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结尾就是这样的:

以上列举了十四点,希望同志们提出不同的意见。因为不同意见的讨论,只会使我们的步骤更加稳妥,更加合理。

平时很多领导讲话,结尾常这样说:“以上讲的意见不一定正确,请各位同志指正。”虽带有征求意见的意思,但基本上是一句谦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