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丰收锣鼓》的体验

《丰收锣鼓》的体验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丰收锣鼓》是一首传统的山东筝曲,描写了人们喜庆丰收的场面。本次活动为第一乐段排练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丰收锣鼓》第一乐段古筝重奏部分已经初步合成,并完成了第一乐段古筝与打击乐合奏的引子部分。《丰收锣鼓》中运用古筝大撮、按揉、摇指等技巧,都是为表现山东人民庆丰收的欢腾的音乐风格服务的。

【教学背景】

《丰收锣鼓》是一首传统的山东筝曲,描写了人们喜庆丰收的场面。本活动所用教材为自编教材,即在古筝三重奏的基础上,编配了打击乐部分。

此曲共分为三段。第一乐段为热烈欢腾的快板,音乐质朴粗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第二乐段是抒情的慢板,旋律亲切,抒发了洋溢于内心的喜悦心情。第三乐段在再现第一乐段旋律的基础上加入戏曲手法,情感有增无减。本课时主要围绕第一乐段进行排练。第一乐段分为引子、A、B、引子再现四个小乐段。开始即以情绪热烈的锣鼓节奏引出主题,紧接着古筝以大撮加以急促地弹奏,表现了盛大的喜庆丰收场面,滑、按、揉等技巧的自如运用使旋律更富有韵味,随后摇指奏出如歌的旋律,赋予音乐无穷的变化,锣鼓音型再度出现后,情绪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在第一乐段中古筝的主旋律具有浓郁的山东地方风格,山东筝曲的技巧在热烈欢腾的旋律中得到发挥,打击乐为环境的描写,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对于喜庆丰收场面的描述起烘托气氛的作用。

学古筝的学生有9人,学习时间在5~7年不等,已经学习过山东筝曲基本的技能技巧。学打击乐学生有5人,学习时间在1~4年不等,本次教学内容中打击乐声部为基本的节奏型。虽然本次教学在技能技巧方面的难度不是很高,但是学生的学龄和年龄与此有差距,演奏水平不一致,学习能力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大部分学生缺乏合奏经验)。因此希望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能力积极参与合奏,在合奏中提高技巧。

本次活动为第一乐段排练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丰收锣鼓》第一乐段古筝重奏部分已经初步合成,并完成了第一乐段古筝与打击乐合奏的引子部分。本课时将主要完成第一乐段中A、B、引子再现段的古筝与打击乐的合奏,希望学生能随着欢腾的音乐体会在合作中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

一、正确运用古筝(大撮、按揉、摇指)与打击乐的技巧,突出山东地域音乐的特点。完成第一乐段古筝三重奏与打击乐之间的合奏。

二、在单声部演奏、多声部排练中,采用榜样示范、相互评价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相互合作。

三、在创设的环境与合作排练中,体验丰收的喜悦,提升自己珍惜劳动果实、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A、B乐段中古筝在三重奏的基础上与打击乐各声部之间的合奏。

在表现人们丰收时热烈欢腾的音乐形象中,正确运用古筝与打击乐的技巧。

二、教学用具

古筝

打击乐器:大鼓、定音鼓、吊叉、管钟、音竖、三角铁等。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过程设计

播放视频:山东农村丰收的景象和劳动场景及学生(古筝与打击乐)的历年表演。

(一)导入

1.交流观后感

2.复习:第一乐段引子部分

3.问题:山东地域的音乐特点是什么。

说明:体会丰收时农民的欢乐情绪,了解山东地域音乐风格。

(二)分析读谱

1.A、B乐段分别分乐句。

每段各有2个乐句。(A:Ⅰ23—34 Ⅱ35—48 B:Ⅰ49—56 Ⅱ57—68)

2.分析乐谱,感受音乐形象。

方法:(1)各声部练习

(2)问题:你感受到的音乐形象是什么。

说明:学生分析乐谱,明确乐段构成,各声部在交流中互相了解,感受音乐形象,为下面的合作排练做铺垫。

(三)愉快合作

古筝重奏为旋律声部,打击乐是背景的描写,起烘托情绪的作用。

1.感受对话

A段:a.古筝与管钟的对话

方法:(1)引导学生分析声部关系,正确运用古筝大撮与管钟技巧

   (2)练习

   (3)合奏

b.古筝与大鼓、定音鼓、吊叉的对话

方法:(1)抽学生演奏

   (2)教师示范按揉技巧

   (3)古筝练习

   (4)配入大鼓技巧,分析声部关系

   (5)合奏加入渐强

B段:a.古筝与三角铁、音竖的对话

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古筝摇指、音竖、三角铁技巧,声部关系)

   (2)合奏

2.A、B合奏

方法:(1)练习

   (2)合排

   (3)古筝声部一组同学与打击乐的演奏

   (4)师生交流与评价说明:在排练中,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学会合作,同时进一步运用技巧,在分享交流中表达山东音乐作品的风格与内心喜悦的情感。

(四)合奏

合排《丰收锣鼓》第一乐段

方法:(1)加入引子再现

(2)完整演奏

(3)乐曲处理(速度、强弱)

说明:相互合作,完整演绎第一乐段,更好地表现热烈欢腾的音乐形象。

(五)拓展

方法:69~76小节中加入拍板和人声

说明:学生在拓展中,感受音乐的立体感和再创作的魅力所在,培养合作的乐趣。

(六)活动小结

与学生互动简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在本次排练活动中,学生对自己声部的旋律进行想象,在音乐想象中更好地理解山东人民喜庆丰收的场面。运用古筝大撮、按揉、摇指等技巧,与打击乐各个声部进行对话,让学生体会欢腾的山东音乐。整个排练过程比较顺利,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不足之处:每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相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的感受也是不相同的。演奏古筝和打击乐的学生年龄差异大,学习经历不同,想象力也不同。虽然课前做了准备,但还是估计不足,在古筝与打击乐的相互合作中,学生发挥想象的主动性不够,相互之间产生的共鸣就比较单薄了,在合作中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才能达到效果。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查找更多的图片和音像资料,包括具有山东风格的舞蹈、歌曲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乐曲风格。只有当学生对乐曲有了深入的理解,在合奏中才能产生共鸣,以提高合作的效果。

体会:发挥学生的想象不是漫无目的,而是要建立在音乐表现的基础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原有的技能和技巧。《丰收锣鼓》中运用古筝大撮、按揉、摇指等技巧,都是为表现山东人民庆丰收的欢腾的音乐风格服务的。在排练中,要抓住这些技巧要素来更好地表现音乐。再加上打击乐整体环境的烘托,每一次与古筝的对话,根据声部关系,都要在技术上提出很高的要求与古筝合作。

发展方向:古筝与打击乐合奏是一种很好地音乐表现形式,在学生乐团中值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应该对这种形式进行常规化训练,使学生之间的合作更有默契。同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并对其技能、技巧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庄淑瑜 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