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聚焦全国典型教改共同方向

聚焦全国典型教改共同方向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我们以更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改革作为价值取向,对全国的优秀教改进行了讨论和评估,确定了我们的研究方向。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有推出“学材”的。[6]上世纪80年代,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校长提出的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全国范围内的优秀教改真是五彩缤纷,无论是局部的优秀教改,还是整体的优秀教改,我们从中积极归纳他们的共同点,寻找可借鉴的经验,从而克服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一、不同维度寻找国内优秀教改成果

(一)三个维度寻找国内优秀教改

为了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弊端,课题组从三个维度来寻找研究的方向。

其一,价值维度。即: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这也是我们进行筛选的价值取向,即以什么标准进行选择。我们要克服的“家常课”上所暴露出的四个突出弊端,与新课程要推进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新课程的推进,不但在关注学科,而且在关注人。新课程不但关注教师讲了多少,更加关注学生学了多少,学会了多少,会学多少。新课程反对用一种方法来包打天下,它认为一种方法不能解决所有的课堂教学问题。课堂教学又十分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所有这些,与我们要克服弊端是完全吻合的。所以,我们以更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改革作为价值取向,对全国的优秀教改进行了讨论和评估,确定了我们的研究方向。

其二,空间维度。不仅在本校,而且在外校;不仅在本市,而且视角放大到全国。范围越大,能学到的经验更多,更有利于我们的研究。当然,寻找别人的优势,站在他人的肩上,是一种可取的发展之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同。自然科学中的成果,往往都有专利。不经允许,用别人的创造成果就侵犯了知识产权。社会科学则不同,社会科学成果,即使为实践成果也没有专利,但是有版权,更有职业道德,用别人的成果,应该指明来源。正因为如此,在社会科学领域、在教育科学领域借鉴他人的教育研究成果总是最合算的。

其三,时间维度。回溯过去,审视今天。为什么还要回溯过去呢?在这点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也有所不同,自然科学的发展往往是以时间的数轴来衡量的,甚至有人说“不到30岁,很难看懂华罗庚的书”。这话可能说得有点过头,但是他却道出了数学的真谛:数学是一环扣一环的。社会科学则不然,总体一定是发展,局部看,不一定都是以时间数轴来定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把过去的教育、教学全部否定,如,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和思想,至今仍有着深远的影响。当然,我们也不能认为现在的教育教学完美无缺,新课程的改革与推进还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

新课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在与大量的调查研究、经验研究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与众多的学者、专家、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校长与教师代表以及部分社会人士持续对话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在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产生的。归根结底,新课程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按照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大量的实践中产生。

(二)国内优秀教改成果的简述

从三个维度对国内优秀教改成果进行搜索之后,一些优秀教改进入了我们研究学习的视线。因这些教改所涉及的领域有所不同,我们将其分为局部优秀教改与整体优秀教改。

1.局部的优秀教改成果

课题组将搜集到的全国优秀教改案例,从不同的层次角度进行研究,如,在教学手段的应用上,我们发现有“学案”[2]“导学案”[3]等,而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又有“学材”等。

学案。推出者解释为,过去教师用的称教案,现在是给学生用的,所以称学案。还有解释为,过去备课教师写的是教案,因为关注的是教师的教,现在备课教师写的是学案,因为关注的是学生的学。学案本无划一的界定,也有的学校把大量给学生做的学科练习题都称学案,等等。

导学案。顾名思义,引导、帮助学生学习的学案。推出者自然还有其他许多深刻的内涵。

此外,还有类似的教学手段,如,学习设计、学习任务单、学习活动单等。

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有推出“学材”的。推出者解释为教科书是教材,给教师用的;为了要给学生学,有必要编写“学材”。还有的认为编写“学材”太麻烦,可以把教师的备课笔记先给学生。

……

无论是“学案”“导学案”“学习设计”“任务单”,还是“学材”,都只是改革了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属于局部教改成果。

2.整体的优秀教改成果

使课堂教学的逻辑结构发生颠覆性变化的改革,我们称之为整体的优秀教改。

山东省的杜郎口中学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彻底改变传统课堂的结构,践行学生主体地位,摸索新创了“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4],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江苏省的洋思中学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5]这里的“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学习。“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分层训练,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

辽宁省的魏书生先生在教改实践中,推出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视科学与民主,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可概括成: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日结,因此叫做“六步教学法”。[6]

上世纪80年代,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校长提出的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7]段力佩提出的这种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的模式是这样的:首先学生自读教材,接着4人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之后学生进行必要的练习,教师针对问题进行点拨的环节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在整个教学中,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运用,讲是贯穿始终的。段力佩先生所倡导的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教学方法,当时在全国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为广大教育者所赞同。

全国范围内的优秀教改真是五彩缤纷,无论是局部的优秀教改,还是整体的优秀教改,我们从中积极归纳他们的共同点,寻找可借鉴的经验,从而克服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二、聚焦全国优秀教改成果共同方向

聚焦这些优秀教改成果,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一)他们都有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基本符合新课程推进的方向

这些优秀教改的理念基本一致,都突出了以人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从关注教师的教,到不但关注教师的教,更加关注学生的学。认为“课堂不是(教师的)讲堂,而应该是(学生的)学堂”。[8]提出“以学论教”“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等。

(二)他们都或多或少,或有意识,或无意识应用了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论

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到具体的教育改革中,其中有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最没有争议的也许是最近发展区理论了。这些优秀教改成果中应用最多的,也是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说是贯穿了我们国家课堂教学改革的全过程。

(三)他们都颠覆了过去沿用的课堂教学的逻辑结构,从教师认为的学科体系为线索进行讲解,变成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在教师的帮助下,由学生自己建构,即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

对于这些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课堂教学改革,很多人都会简单地用“先学后教”这个词来概括他们的共同点。的确,“读读、议议、练练、讲讲”“预习展示,反馈达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等都提倡了学生先学。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有学生课前预习的要求,课前预习难道不是学生先学吗?但是,现状是,教师并不因为课前已有了预习,而改变自己的教学,往往还是完整地、系统地在讲。这不能不说也是“先学后教”。因此,对于这些优秀教改成果,仅仅简单地概括为“先学后教”恐怕是不够的,“先学后教”并不能涵盖他们的共同点。

段力佩先生认为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的学堂,而不是教师的讲堂。他说:“我的茶馆式教学,追求的是学生的‘七嘴八舌’,追求的是以‘议’为核心。”“议”其实是一种合作学习的表现形式。在他之后的其他优秀教学改革,虽然有的是强调先学,有的推崇自学,有的尝试翻转课堂,但在教学方式上,他们都反对把教师的讲解作为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都强调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强调了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其本质都强调了“对话”,其课堂教学设计的逻辑结构已经有了颠覆性的变化,从学科体系为线索,变成了以学生的学习为线索,这是课堂教学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践行课堂教学颠覆性变化的先驱

纵观全国优秀教改成果,虽然他们的阐述各不相同,研究教学的领域也有所不同,但都能从中找到20世纪80年代段力佩先生提出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的影子,只是或多或少,或有意识,或无意识罢了。

作为一名知名的中学校长、一名有胆略的教育改革家,段力佩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论,更敢于把自己的教育理论付诸改革实践。上世纪60年代,段力佩对育才中学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全面变革,并明确提出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这十六字教学法具体指导了教师怎么教,集中精力抓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当年育才的这一教改经验,经《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以头版头条的显著地位报道后,立即在全国掀起了学习育才教改经验的热潮。上世纪80年代,段力佩又提出了“有领导的茶馆式的教学形式——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又称“八字教学法”。之所以命名为“有领导的茶馆式的教学形式”,是因为段力佩认为“茶客们在茶馆里的思想是最活跃的”。而“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课堂教学基本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讨论,气氛活跃,与茶馆相似。他提出:“教始终是为了学,学生也始终离不开学。”段力佩的“八字教学法”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逻辑结构,关注了学生怎么学的逻辑结构,这种颠覆性的变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再次在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

同为教育家的吕型伟曾这样评价过段力佩:“纵观近三十年的上海,再也没有出一位像于漪那样的教师,再也没有出一位像段力佩那样的校长。”正是独具校长的改革魄力,段力佩才能从50年代到90年代的从教生涯中不断总结、革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并积极付诸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育才之道,对上海乃至对全国教育界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对课堂教学的逻辑结构进行颠覆性改革的,段力佩是我国最早的一个,是实践的先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