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的改革呼唤对生命的认可

教育的改革呼唤对生命的认可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命是教育开展的起点并且决定着教育的逻辑,教育源于生命也理应回归生命,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对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积极影响。我国现行学校教育中也存在不同形式的生命主题教育,但目前的教育大多注重人们“何以为生”的技能而忽视“为何而生”的引导。这需要我们给予个体生命以充分的人文关怀,构筑起理想的生命教育理念。近年来我国校园发生的多起杀人、投毒事件显示出当今一些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和不尊重[16]。

生命是教育开展的起点并且决定着教育的逻辑,教育源于生命也理应回归生命,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对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积极影响。我国现行学校教育中也存在不同形式的生命主题教育,但目前的教育大多注重人们“何以为生”的技能而忽视“为何而生”的引导。教育被普遍作为一种理性认知的工具,对于受教育者的生命体验和感受则很少涉及,教育目标中的生命困境影响了青少年生命的健康发展,因此,开展生命取向的学校教育改革应该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教育的标准化压抑了教育主体的生命灵动

生命是灵动多彩富有创造力的,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孔子就提出过针对不同性情禀赋的学生要“因材施教”。而为了高效地培养标准化人才,现行的教育把受教育者按照计划好的统一程序来进行控制和引导。学生作为个体生命,其感情、心灵和个性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而“人”本身却被教育忽视,教育的标准化和自我意识的矛盾日益突出。这需要我们给予个体生命以充分的人文关怀,构筑起理想的生命教育理念。

(二)教育的功利化漠视了教育主体的生命健康

在当今知识社会,要想在社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比其他竞争者拥有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更有含金量的文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终身学习的意识日渐普及,各种补习班、培训班也应运而生。然而,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中,我国教育领域也出现了不少急功近利的行为。例如,有些学校为了单纯地追求升学率缩短甚至是取消与升学考试无关的课程,占用课外活动时间,甚至延长晚自习时间。这些漠视青少年生命健康的行为已经带来了诸多危害。我国中小学生健康调查报告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视力整体下降,脊柱侧弯的发生率明显上升,高强度的学习导致青少年身体素质逐年下降。从生命视角来看,这种只追求短暂效益的教育未必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是一种无视生命存在的反教育行为。教育只有面向生命、尊重生命,才能使个体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功利化的教育不重视学生追求学习本身的感受,使学习变成不能承受之重,使学生为学所累,给他们的身心都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教育的片面化淡化了教育主体的道德引导

道德引导是教育的催化剂。我国教育非常重视知识的传授,知识成为教育最主要的“信使”,我们所说的“学习”通常状况下是单纯的文化知识学习,是为“知”而知,并未或者只是较少地包括非知识方面的因素。这种重学科知识传授轻综合素质培养的倾向淡化了教育主体的感受以及内在的价值追求,使教育脱离了生命本源。长期以来,学生为了考试而沉浸在题海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许多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心理、道德方面发展不健全。近年来我国校园发生的多起杀人、投毒事件显示出当今一些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和不尊重[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