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试教育的特征

应试教育的特征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试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与优秀的名次,从而迎合考生对升入好学校以及学校对升学率、一本率的需求。教育不应该将扩大竞争压力和学习强度与吃苦耐劳的品质盲目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应试教育的借口之一。教育是全民族的教育,我们应当统一立场,从实际情况出发,一步步地促使教育模式、教育观念的进步,为中国谋福。这样的应试教育模式看似能锻炼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实则大错特错。

应试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与优秀的名次,从而迎合考生对升入好学校以及学校对升学率、一本率的需求。应试教育不是教育制度,而是一种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它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有人问我:“你说了这么多应试教育的不合理之处,那你是不是特别反感学校和老师呀?”

不是的。正因为对应试教育有了深入地思考,我才更好地理解了老师与学校的不容易。现在的我真心地尊敬他们。

要想批判什么,就要先明白它的合理性。不然那和泼妇骂街有什么区别?

第一,教育者们所采取的绝大部分教学措施都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目的。不考不教。

第二,成绩高低是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最重要标准,而无关其综合素质、人品道德。

第三,学校往往不准备也不需要让学生们进行实践活动,学习与考试皆只用纸笔。

第四,兴趣与学习没有直接的联系。所有考点和知识都早已明确,学生只需一个个地完成老师的任务。机械学习比深入思考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现在很多的中学甚至小学都以“最终能让孩子们考一个好的高考成绩,上一个好大学”为教学纲领,这些地方已经不再适合被称之为学校,“高分培养基地”的名字更适合它们。现在的养殖场还要给动物们尽量营造自然开放的环境,但很多学校却在以高度封闭、高度集中的违反成长规律的模式进行教学。这使得很多人看似被人拿鞭子赶着跑得很快,其实内心充满了消极的抵触。读书时想玩,工作后想读书,临死前想工作,这是多么糟糕的人生。

教育不应该将扩大竞争压力和学习强度与吃苦耐劳的品质盲目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应试教育的借口之一。虽然老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就整个社会来看,教育应该少让学生们感觉到痛苦,不让学生们吃没有意义的苦。在这个学生们不断飙出高分,竞争压力日益增加的时代,应试教育的改良是势在必行的。

很多经历过应试教育的学生们在毕业之后都会很真诚地去怀念自己那段吃苦的岁月。为什么呢?那里代表了他们的奋斗,凝结了他们的汗水,承载了他们的青春的记忆。这是人一种怀念过去,缅怀青春的本能,谁不会怀念自己的青春呢?他们在读书的时候吃过苦,当然值得怀念,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应试教育就是十分完美,不用进步了。教育是全民族的教育,我们应当统一立场,从实际情况出发,一步步地促使教育模式、教育观念的进步,为中国谋福。

还记得有些老师和家长是怎样鼓励学生们的吗?他们信誓旦旦地说:“努力吧,吃苦吧。等考上了好大学就轻松了!”大家难道不纳闷吗,就学习本身而言,大学生要比高中生学习能力强一些吧?为什么人在更成熟的阶段、在资源更丰富的大学里却可以轻松甚至是享福呢?这也是中国的大学和国外名校的差距所在,在牛津、哈佛等国外名校中,大学生才是最需要付出努力与汗水的。就竞争压力而言,大学生们难道就不用竞争、不用就业了吗?显而易见,我们听过无数次这样的鼓励实则是百般不通。

在之前的章节我就已经论证过,学习重要的是将愉快的学习培养成一生的习惯,而不是鼓动孩子们先集中吃苦,再长久享福。这样的应试教育模式看似能锻炼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实则大错特错。孩子们会在潜意识里坚定地认为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他们一旦脱离了应试的轨道进入社会,就会很自然地终止学习。另外,孩子们会排斥那些不能让自己的成绩提高、不能让自己日后享福的事情,这种思想正是滋生冷漠自私、狭隘鄙陋的萌芽。教育从来不单只是教育,它是整个社会的精神命门。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会逐一剖析应试教育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试着提出自己的建议。教育的改良是社会大势,不只教育者们应该改良教育模式,每个人都应该进化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先进则青年先进,青年先进国家未来必然光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