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天人合一”

什么是“天人合一”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人合一”与“天人之分”相对立。“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二是天人相通。在人们心中,天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却不自觉的合一。“天人合一”也归属于唯物主义范畴。“天人合一”还包含了饮食养生、天文气象等方面的内容。“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自然与矛盾的规律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它是两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中国古代很多贤人志士追求的最高境界。

“天人合一”与“天人之分”相对立。“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二是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天人合一”主要有道家、儒家、佛教三家观点。

道家说,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人本是合一的,但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因此丧失了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行动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儒家说,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在人们心中,天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却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名利和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就是排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禅宗说,人性本来就是佛性,只缘迷于世俗的观念、欲望而不自觉,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欲望都不是真实的,本性就会自然显现,也就达到了成佛的境界。因此,他们提出“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真正达到觉悟后的境界是什么呢?从某种观点看,有点像道家的一切顺应自然之意。

“天人合一”也归属于唯物主义范畴。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思维反映存在,所以思维也应当是不断变化、与时俱进的。

“天人合一”还包含了饮食养生、天文气象等方面的内容。这在《内经》、《黄帝内经》中都有解说。“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自然与矛盾的规律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