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出“读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积累和阅读品位

突出“读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积累和阅读品位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之谈,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多读书,多积累。然而,现在很多学生很少有完整的时间读书,尤其是读整本经典的图书。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殊不知,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2011年课标强调,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03年高中语文新课标在附录部分列出了背诵诗文和课外阅读书目的范围,也体现了对学生读书要求的延续性。

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之谈,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多读书,多积累。就语文学习而言,语感是很重要的。汉语语法规则的强制性相对较小而语言组合的灵活性较大。因此,语言的习得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经验,依靠语感而不是语识。而语感的培养,必须通过多读。多读的含义:一是要博览群书。颜之推云:“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韩愈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批于百家之篇。”只有大量阅读语言材料,才能充分了解语词的“分布”,才能学会更多的表达式,才能更好地比较和区别各种表达式的意义,才能了解不同表达式的不同语境。二是反复地读名篇佳作。通过诵读体悟作品的思想情感,体悟某些表达式的特殊意义,体悟语言运用的精髓和奥妙,只有读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朱熹语)的境界,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实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读书效果。然而,现在很多学生很少有完整的时间读书,尤其是读整本经典的图书。基于此,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上不去就可想而知了。

印度一名工程师曾写了一篇《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的文章,读了令人深思。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中国人不爱读书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民文化素质偏低;二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三是“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四是好书越来越少……

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建国虽短,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而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众多领域,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贝尔奖大国”。

……

殊不知,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他们的阅读现状也正如印度人眼中的中国人一样,读的书少的可怜。2011年课标强调,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在阅读量和积累量上提出了明确要求。“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关于背诵,规定:第一学段50篇(段),第二学段50篇(段),第三学段60篇(段),第四学段80篇(段)。关于课外阅读量。规定: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不少于260万字,且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尽管与2001年的课标要求一致,但2011年课标,把优秀诗文的背诵直接在总目标中提出来,具有重要的强调意义。在附录部分,直接呈现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136篇,多于2001年的120篇,这也表明对优秀篇章积累的重视。2003年高中语文新课标在附录部分列出了背诵诗文和课外阅读书目的范围,也体现了对学生读书要求的延续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