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考作文中的故事新编

高考作文中的故事新编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中“故事新编”频频爆出高分。在百花齐放的高考作文中,“故事新编”这一类作文争奇斗艳,最惹人注目。故事新编的人物是从古典名著或其他作品中借用来的,人物的言行、性格应与原著相一致。本文是一篇采用故事新编法而写的美文佳作,文章改编自“老子出函谷关”的典故,借古讽今,一方面讽刺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讽刺当时已病重的中国社会中人们不切实际、空谈道德。

【技法点拨】

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中“故事新编”频频爆出高分。像2001年的《赤兔之死》《阿Q新传》《朱贵开店》,2002年的《〈小重山〉后的选择》、《昭君的选择》《唐伯虎之梦》等。“故事新编”,是指作者根据古代故事、神话、传说铺张演绎,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具有某种新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的作品。鲁迅将故事新编法概括为两类:一类是“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一类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在实际写作中,往往两类兼而有之,虚实相生,既源于“故事”,又高于“故事”、美于“故事”。我们所说的“故事新编”就是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名著、历史、传说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故事、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做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而在话题作文中,根据古典名著、民间故事或名人名作中的人物,重新演绎故事,反映社会生活。在百花齐放的高考作文中,“故事新编”这一类作文争奇斗艳,最惹人注目。

那么,如何写“故事新编”呢?

一、遵照原著,熟悉“故事”

故事新编的人物是从古典名著或其他作品中借用来的,人物的言行、性格应与原著相一致。凡新编故事必须了解原故事的必要背景、意蕴及其他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新编出来的故事才能与“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才能与“故事”的基本情节连得上。

二、借古喻今,折射现实

故事新编是借古人说今人,表面上写的是古事,实际上是折射现实社会,立意多在讽今喻今,考试中如果选好素材,一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有个学生写“变化”这一话题,就选取“猪八戒再回高老庄”这一角度,看到今日的高老庄的面貌,从而突出了话题。

三、幽默风趣,合情合理

语言既要体现人物原先所处的时代的语言氛围,又要适合所编的“新”的生活环境。幽默风趣,故事演绎,可以有多种途径。有情节变形,对原有的故事情节进行改编,或增加情节,或保留一部分情节后,再按需要设计其他的情节。有时间变形,就是改变原有故事发生的时间,或提前或推后,设想故事在不同的时间阶段的不同结果。有空间变形,就是把已有故事中的人物放在其他地点、位置,设想在另一个领域里会发生什么新的结果等等。不管采用哪一种途径,要避免张冠李戴,更不能胡编乱造。

四、活用教材,推陈出新

深入挖掘教材里的人物和故事中合情合理的意义,推陈出新。其实,从语文教材中,也可以得到启发,获得写作的灵感,获得有用的材料,写出有声有色的好文章。高中生已经学过不少课文,在高考中将课文素材移花接木,是显示才华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旦领悟了课文的精妙构思,掌握了带有规律性的一类文章的形式,就能够打开思维的广阔空间,写出主旨集中、形式独特的好文章。所以,认真阅读课文,揣摩课文的精妙形式,掌握它们的特点,在考场上恰当地套用,是“出彩”的方法之一。

【经典引路】

出 关

鲁 迅

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然而他更料不到当他弯进岔路的时候,已经给探子望见,立刻去报告了关官。所以绕不到七八丈路,一群人马就从后面追来了。那个探子跃马当先,其次是关官,就是关尹喜,还带着四个巡警和两个签子手。

“站住!”几个人大叫着。

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

“啊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这真是万想不到的。”

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糊糊的说:“我记性坏……”

“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

这时签子手便翻了一通青牛上的鞍鞯,又用签子刺一个洞,伸进指头去掏了一下,一声不响,噘着嘴走开了。

“先生在城圈边溜溜?”关尹喜问。

“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

“那很好你!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

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签子手用签子在牛屁股上刺了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

……

大家喝过开水,再吃饽饽。让老子休息一会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同来的八人之外,还有四个巡警,两个签子手,五个探子,一个书记,账房和厨房。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

老子像一段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在动起来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只听他慢慢地说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

老子仿佛并没有觉得,但仿佛又有些觉得似的,因为他从此讲得详细了一点。然而他没有牙齿,发音不清,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哩”“呢”不分:大家还是听不懂。可是时间加长了,来听他讲学的人,倒格外的受苦。

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斜,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老子等了一会,就加上一句道:“完了!”

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

于是老子也被送到厢房里,请他去休息。他喝过几口白开水,就毫无动静地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

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得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可惜非常,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

“来笃话啥西,俺实直头听弗懂!”账房说。

“还是耐自家写子出来末哉。写子出来末,总算弗白嚼蛆一场哉?。阿是?”书记先生道。

老子也不十分听得懂,但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定要他编讲义。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手。

……

老子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

“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

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

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作过别,拨转牛头,便向峻坂的大路上慢慢地走去。

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头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已只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

(节选自鲁迅《故事新编》有删改)

【简评】:

本文是一篇采用故事新编法而写的美文佳作,文章改编自“老子出函谷关”的典故,借古讽今,一方面讽刺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讽刺当时已病重的中国社会中人们不切实际、空谈道德。老子在周朝镐京为官,“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没有牙齿”,这些合理想象出来的细节,将人物进一步漫画化。文中的关口一是指函谷关,二是指政治、思想意识的关口;老子出关是为了“换换新鲜空气”,追求自己的理想,无奈地逃避庸俗的现实。

【佳作展示】

反哺乌鸦大反转

甘肃成县第一中学 赵珍珍

我是一只乌鸦,一只黑漆漆的乌鸦,就如同天下乌鸦一般黑那般,我是纯正血统,却也逃脱不了被狐狸欺骗的命运。白驹过隙,我已是花甲之年,看着窗外漫天飞扬的雪花,我想我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这个时候就情不自禁地感慨乌鸦的人生可真短暂啊!想到有辱鸦尊的经历,我的心中就是一团怒火。

还记得那是柳絮飞扬的阳春三月,我叼着一块肉兴高采烈地往家走,路上就碰见了狐狸,刚开始我还警惕着他惦记的是我口中的肉,可没想到他眉开眼笑着夸我这好那好,那嘴就好像被抹了蜜一般,满口甜言蜜语,一会儿我就失神在了那巧言鬼语里,刚一开口,肉就掉了,狐狸叼着肉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只留得我仰天长啸捶胸顿足一声声悔恨!

我想吃一堑长一智,下回就算狐狸把我夸上天,我也死不开口。可有一次,我始料未及,刚一碰面狐狸便破口大骂,尖酸刻薄到我想撕烂他的嘴,他不但侮辱我的智商还侮辱我的人格,祖宗几代都被他骂遍了,这我怎么能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张口便要和他理论,肉再一次掉了。一溜烟儿狐狸又不见了踪影,我却还傻站在原地,只见黄叶被风吹过,忽而又落的一地凄凉。

我是一只失败的乌鸦,两块肉都从我的嘴下掉入狡猾的狐狸口中,假如上天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就是死也不会松口,可假如只能是假如,我不能做了失败的乌鸦,还是一个失败的父亲!从小我便将我的经历告诉孩子们,我要他们知道每一只成功的乌鸦背后都有一条伟大的做鸦准则:不仅要抵御得住奉承,还要扛得住谩骂。

孩子们孝顺,每日都来送我口食,我就想,我们乌鸦懂得反哺,这是多么伟大的传统啊,怎么能输给白眼狼般的狐狸呢?

这几日天地寒冷,我身体越发虚弱的厉害,孩子们探望我也探望得勤。今日,我正往外瞅着看孩子们来了没有,不久他们便敲锣打鼓地飞到了家门口,我心生奇怪,有什么喜事这么大张旗鼓?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向我诉说,原来他们从狐狸嘴里骗来了一块肉,他们反转了历史!孩子们分成两拨,半路拦住了狐狸的去路,一拨夸赞狐狸,一拨辱骂狐狸,一面甜言蜜语,一面蛇蝎言语,搞得狐狸晕头转向。孩子们令我欣慰,总算不枉费我半生教诲。这一生的悔恨与怒火在此刻都已烟消云散,我倒下了,可我的眼里满含笑意!

【简评】:

本文源于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乌鸦第一次上了狐狸的当,而第二次又上了当,表明了狐狸的狡猾,两次诱骗,乌鸦一褒一贬,终究:狐狸胜利了。聪明的乌鸦孩子既夸赞狐狸,又辱骂狐狸,既甜言蜜语,又破口大骂,使得狐狸晕头转向了,乌鸦实现了大反转。故事告诉人们:人应该用头脑去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